梁杏華
【摘 要】 課堂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根據具體情況設置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通過“談話激趣”“情境誘導”和“提問設疑”等方法可以讓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導入方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同時注意不同學段之間的聯系和銜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也是一樣,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設置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談話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獲取知識的內驅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談話形式,或交代背景,或描述畫面,或講述故事,或猜謎語,都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古詩時,由于時代的變遷,要讓小學生真正進入詩歌的意境,是比較難的。采用談話形式可以拉近古今距離,如《靜夜思》的導入可這樣處理: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過中秋節的情景,接著讓學生說說中秋夜的月色如何,最后教師說:“今天,我們過著美好、幸福的生活,懷著愉悅的心情觀賞著明亮的月兒,而古代有一位大詩人看著這皎潔的月光,卻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思念起親人?!边@樣就能吸引學生,進入了教學主題。
二、情境誘導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情境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師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精美的畫面,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視其物,如見其人,可以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與體會感情打下基礎。
1. 畫面呈現。小學生對色彩斑瀾的畫面特別感興趣,如果同時出現一段文字和一幅圖畫,首先吸引住學生眼光的肯定是圖畫,因為圖畫內容大都能一目了然。如《丑小鴨》這個童話故事導入時,教師一邊出示圖片,一邊講述:“當溫暖的春天到來時,鴨媽媽的孩子也相繼出世了,孩子們究竟長得怎么樣呢?”學生的目光一下就聚焦在大屏幕上了。然后觀察余下來的圖畫,說說圖意,這樣便有聲有色地引出了題目。此時,學生對整個童話故事已基本了解,接下來的講課便順理成章了。
2. 角色扮演。語文是一門情感很強的學科,如果想求得語言訓練與情感熏陶的融合,必須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如臨其境,角色扮演是一種選擇。如導入《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假如揚起一陣泡沫雪花,接著,頭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四位學生相繼走進教室,并作自我介紹:“我是小雞,我畫竹葉……”,然后齊說:“我們都是雪地里的小畫家?!边@樣的導入別開生面,頓時點燃了學生心底的興趣之火。
三、提問設疑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教師的主要任務。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必須先使學生有疑問,敢提問,解問題,從有疑到無疑,再產生新疑,不斷地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創新意識。
1. 從審題入手,敢質疑。教師讓學生看到題目后,引導學生圍繞題目提出問題,再把提得有代表性的、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板書到黑板上。例如教師出示《三個小學生》一題后,引導學生提問:三個小學生叫什么名字?三個小學生各干什么事?三個小學生中誰表現最好?教師要樹立榜樣,及時表揚,逐步消除學生害怕提問的心理,讓學生從敢于問到善于問。這樣不僅為教學內容作了鋪墊,而且使學生從質疑中學做學習的主人。
2. 從預習著手,道已見。古人云:“讀書有疑者須要無疑,無疑者須要有疑,到這里方為長進?!睂W生通過預習,已經解決了一部分問題,還有部分疑難帶到課堂上。這時,教師以“通過預習,你讀懂了(知道了)什么?”或“你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為主要問話方式,讓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為學生創造了互相交流的機會,活躍了課堂氣氛。
總之,課堂導入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妙趣橫生、引入入勝的導入不僅能使我們的課堂擺脫“悶氣”和“匠氣”,充滿“生氣”和“靈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養成好問多思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 2019年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