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彬
【摘 要】 在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應是一個快樂、開放的課堂,應逃離傳統語文教學方式的束縛,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拓展閱讀、提高文學素養、為學生提供平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關注學生主體互動性和學習材料儲備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新課程? 小學語文? 方法? 研究
引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包含: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教育特點是否把握正確,學習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開展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學生為主,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開心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
一、拓展閱讀的氛圍,提高文學素養
語文的文學素養包含:日常的積累、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語感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重視的是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這樣不僅貶低了語文的價值,也抑制了文學魅力的發揮。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語文閱讀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思路和能力,擴大學生的視野范圍,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培養并提高。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師可以通過對小動物的不同特性分析,引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感悟小動物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性。“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青蛙為什么沒參加?他在洞里睡著啦。”文章的篇幅并不是很長,但卻運用了很多擬人的手法,把文章中的小動物比喻成人,根據小動物的特性進行闡述,教師帶領學生欣賞文章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懂得不同動物的不同特性,加上擬人的手法,不僅擴展了視野范圍,也培養了審美能力,慢慢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為學生提供平臺
語文作為重要交際工具的一種,是人類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的這一特性決定了語文的應用價值。所以,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搭建一個能讓學生突破自己、養成應用語文習慣的平臺。
例如:教師可以搭建演講平臺、辯論平臺、復述平臺等,讓學生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如:小學課文《小蝸牛》中,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蝸牛母子的對話和內在含義,可以讓學生熟讀課文,然后根據課文的中心思想,組織自己的語言并復述課文,在這個過程中能有效地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符合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保護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發揮學生的進取精神,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學習。教學方式的形成離不開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使用等。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所以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倡自主學習,讓學生發揮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
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為學生創建一個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開心快樂的心情下學習。例如:課外閱讀《弟子規》,如果用傳統的方式讓學生對繞口的《弟子規》進行死記硬背,效果可想一般,但是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用生動的動畫人物來展現其內容,能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作用下,加深印象,更加容易理解和背誦。
四、關注學生主體的互動性
盡可能地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趨于表面化和形式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問答、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都是建立在互動的基礎上,有效的互動與老師創設的問題有非常大的聯系。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創設一些有思考性、趣味性、能引發學生共鳴的問題,讓學生討論,這樣才能實現有效互動。交流是雙向的,老師創設有效問題,讓學生之間組建小組討論,回答問題之后,老師要及時給予有效的反饋或者簡單的更正。如果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老師要給予明確的肯定和表揚;如果學生回答得不詳細或者不足,甚至回答錯誤,老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錯誤或者不足,加以改正,或者尋找另一位同學加以補充。老師的這種介入,有助于學生評價、判斷、交流能力的提升,并主動獲取知識。
五、關注學習材料的儲備
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課外的書籍,在課堂教學中應開發學生知識和經驗,把學生已經儲備的知識和有待開發的新知識優化組合,才能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架構。要從封閉走向開放,開放的教材、開放的課堂,實行新課堂的教學觀念,使課堂和課外結合。
結束語:
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學的主要陣地、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課堂,能激發學生的主觀意識,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樣的學習情境就要求老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理念,接受新課程的教學方式,最終在老師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閆立輝.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J].新智慧,2018(36):62.
[2] 吳筱復.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方法[J].考試周刊,2015(A1):47.
[3] 杜月峰.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J].知識窗(教師版),2014(06):52.
[4] 袁春梅.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2):176.
[5] 陳洪浪.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分析[J].課外語文,2020(0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