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張函 王秋榮
摘? 要:油藏類型的復雜性決定了技術管理的復雜性。我單位通過對實施一體化探索,實現了原油產量結構的有序調整和油田開發的高產高效。
關鍵詞:構建;模式;提升;水平
中圖分類號:TE3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158
多年來,我單位不斷提高精細基礎管理的思想認識,緊緊抓住原油生產主線,遵循專業化、一體化、系統化管理原則、構建實施了“油藏開發管理一體化模式”,提升了經營管理水平。
一、擴能增儲一體化,實現快速增儲上產。
擴能增儲一體化是整合勘探開發活動的有效手段。油藏評價階段是勘探與開發結合的關鍵環節,一體化組織建設是實現勘探開發一體化的組織保障, 擴能增儲一體化,就是將原有勘探與開發相分割的工作模式轉變為一體化的工作模式,即突出“兩個延伸”:勘探向后延伸,延伸到開發實施、信息反饋階段,以及時了解勘探部署實施的實際效果,指導下一步勘探;開發向前延伸,延伸到與勘探同步。在擴能、增儲一體化實施過程中,注意強化了產量風險對策,夯實兩個基礎。
實現整體規劃,夯實增儲上產基礎。堅持擴能增儲一體化為目標,三年來,不斷強化勘探開發與石油工程的結合力度,深化擴能增儲一體化內涵,注重中長遠規劃的一體化。勘探上,深化探井和滾動井運行及精細研究、精細評價,進一步落實儲量和產能;開發上及時超前延伸,整體規劃,科學部署井網,優化工藝配套措施;地面工程上,優化方案設計,強化鉆井建設項目運行,實現各專業、全過程的統一協調實施。做好聚區轉二元工作及南區渤61分層注聚試驗,確保了聚區開發效果規律化運行。通過突出南區多薄層稠油在擴能增儲中的核心地位,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剖析南區低品位稠油低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儲量動用背后存在的潛力和機遇。先后建產能塊8個,建產能15.6萬噸。
對長效單元綜合治理,夯實水驅單元產量基礎。一是優化注采井網,加快轉注井實施步伐,完善注采關系。以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注水波及體積為目的,強化分層注水與深部調堵,開展特低滲油藏小井距注水、二氧化碳段塞驅等研究試驗,使水驅儲量動用程度提高5%,自然遞減率下降2%;以精細注水為目的,強化水質治理和藥劑管理,加大水質檢查考核力度,確保注足水、注好水。二是優化經濟產量運行,圍繞產量任務,突出質量、效率、效益,合理匹配投資、成本與工作量,優化生產計劃、方案設計及鉆井、工藝、作業、注汽流程,提高油田開發效益。全年投產新井28口,作業交井40口次。三是突出提升機采系統效率,制定“一井一策”管理措施,加強能耗、物耗管理,優化設置生產制度,強化日常管理,確保穩產增效,使系統效率提高1.5%。同時加大空心桿熱水循環加熱技術、生物燃油加熱爐和伺服電機推廣應用力度,推行單井—井組—開發單元每日產量和物料消耗管理,認真開展群眾性的“精細管理、節本增效”活動,管理區油井平均噸液單耗同比下降3.35千瓦時;使噸油成本進一步得到控制。
二、油藏工藝一體化,實現技術創新快速突破。
我們從建立區塊儲層改造模式、提高單井產量試驗攻關、降低開發成本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儲層壓裂地質特征,加強壓裂地質基礎資料錄取,強化測試效果評價,進一步優化各區塊儲層改造參數,建立了區塊改造模式,提高了整體壓裂改造效果。
注重源頭水質改造、重建注采系統長效機制。經過四十多年的強化開發,水驅老油田進入特高含水中后期,井點損失、井網對儲量控制程度低,分注工藝不配套,水質、地面系統不適應不完善、管網腐蝕老化等問題交織在一起,單憑一項或幾項單一的措施難以實現治理效果長效甚至難以奏效,加上油田開發對象的變化,矛盾越發顯得突出。近年來進入了原油生產的低谷,面對腐蝕速率高、采出程度高、含水高,地層能量低、采油速度低、井網完善程度低等現實問題相互交織,成為嚴重制約開發的主要矛盾。“是問題也是潛力”。經過實踐和認真分析,管理區把影響和制約油田開發的關鍵問題鎖定在水的問題上。既然單一治理不成功,那就實施“集團軍”化的作戰方式。油藏、工藝、地面工程結合起來治理,扭轉開發被動的局面。管理區以恢復地層能量為中心,以“注重源頭水質改造、重建注采系統”為主體,組織地質、工藝、注采、集輸、作業多部門有機配合,從二次完善井網到源頭水質改造、從管網更新到調水工程、直至加強動態管理等多措并舉、配套而行,采取綜合性措施,全方位改善所轄油田開發狀況。經過兩年的治理,水質得到顯著改善,腐蝕速率高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治理后,腐蝕速率由0.4mm/a下降到0.033mm/a,實施治理以來未發生油水井套損情況。
注重結構優化,實現產能突破。通過在困難中挖掘潛力,下大力氣搞好儲量、產量和工作量三個結構優化,不斷提高低采收率、低品位、二類稠油儲量產量貢獻率,實現新井產能建設作為管理區產量接替的主要陣地。年初以來,管理區結合采油廠新井投產計劃,協調各單位加快新井投產運行節奏,從注汽進度、作業協調、地面流程、參數調整等各方面努力強化投產運行。截止目前,投產新井28口,新井二次調整5井次,其中南區東產能區塊投產新井11口,渤76產能塊投產新井17口,平均單井日產油8.8噸/天,自7月新井日油水平踏上200噸/天以上規模基數,對全年生產運行起到積極作用。同時面對油藏開發后期,管理區針對超低滲油藏油藏巖性更致密,孔喉更細密,應力敏感性更強,物性更差,開發難度更大的主要特點,通過分析常規措施、轉周措施及水井措施等措施的不同流程節點,相應制定了《各類措施作業節點質量控制管理規定》,緊緊抓住地質方案集體論證、工藝措施優化實施、現場監督時時到位,生產運行及時反饋的節點管理“關鍵點”,措施有效率明顯提升。
“油藏開發管理一體化模式”的實施,作為油藏經營管理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油藏經營管理水平,使油藏經營管理理念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落實。管理區以加快新井投產節奏,優化轉周、深化注聚及水驅注采調整,努力消減注聚區產量規律性遞減、熱采產能依賴程度增加等產能結構性失衡問題。共實施分層注聚、大劑量調剖、水井換管柱等工作量23井次,實施油井措施18井次,低檢22井次,調參49井次,有效控制含水上升趨勢。
(勝利油田孤島采油廠? 山東東營? 25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