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華 江萍 朱海燕 陸愛燕



【摘要】基于醫院信息化建設基礎,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在疫情防控中反應迅速、無接觸、可追溯等優勢,在發熱門診-隔離觀察病房就診流程優化、確保“兩個零感染”底線,管控重點人群、有效促進多部門之間溝通協調,減少疫情期間患者來院次數、應對大流量核酸采樣、加強人員信息采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事件提供實踐意義,也為區域性醫療中心防控突發重大傳染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疫情防控、應用體會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戰場的醫院,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我院是上海市 “發熱門診”百家定點醫院之一,也是距離浦東機場最近的一所醫院,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因地理位置特殊,疫情防控責任更重,壓力更大,緊緊圍繞“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總體目標,基于醫院五級電子病歷水平,結合HIS、LIS、OA、互聯網+等系統,在信息化技術支撐下,不僅積極響應并完成上級有關部門的政策文件要求,同時在確保“兩個零感染”底線,管控重點人群、有效促進多部門溝通協調,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現將我院應用體會總結如下:
1.信息共享模式促進特殊發熱門診-隔離觀察病房閉環式管理
1.1 研發新冠信息報表系統,優化就診服務流程(圖1) 2020年3月,境外疫情爆發,我院根據上級醫政要求設置特殊發熱門診接診境外來滬需排查人員。針對就診過程中存在填報信息單多且不統一,信息獲得不對稱,成批患者就診時信息詢查困難,特殊發熱門診和隔離觀察病房信息不共享等問題,在信息科技術支撐下,在“THIS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中自主開發“新冠信息報表系統”, 完善特殊發熱患者信息登記,達到快速、便捷、共享目的,并把所有填寫表單濃縮在“門診預約系統”和“查詢系統”二個輸入界面,方便醫護人員操作。信息錄入系統分為“門診工作站”和“住院工作站”,通過對接聯動,達到患者信息共享,讓醫生能對患者情況“一目了然”,及時給予診療;護士將所有信息收集后錄入“新冠信息報表系統”,系統自動生成并打印“采樣送驗單”, 按照疾控要求可由護士直接采樣,避免了流程上的時間浪費;同時醫務科、護理部、防保科職能部門都能在“查詢系統”平臺上直接看到信息,各部門根據相應要求可以直接導出上報的各類報表及各種EXCEL統計報表,確保信息準確性和唯一性。
1.2 建立發熱信息共享盤,實現局域網內信息互通(圖1)? ?所有特殊發熱門診就診患者的告知書、承諾書、身份證、檢查報告等掃描件儲存在共享盤內,規定命名規則,每個患者一個文件夾,醫務、護理、院感、防保都可以在醫院內網系統進行查詢,避免了以往“電話轟炸”的困惑,也打通了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的信息隔閡。各部門分工明確,緊密銜接,縮短患者在特殊發熱門診滯留時間,將患者就診時間從原來平均5小時縮短至平均2小時,來院到采樣時間從原來90分鐘縮短至30分鐘,提高患者就醫體驗,也有效避免了成批患者就診的人為聚集,大力促進特殊發熱患者就診、流調、采樣、檢查、治療、住院、處置、流向等全程閉環服務和管理的實現。截止2020年12月31日,我院發熱門診量為31128人次;其中特殊發熱門診就診3911人次。
2.電子病歷五級系統,助力重點人群管控,守住“兩個零感染底線”
2.1 住院患者OA申請流程把控收治第一關? 患者住院需通過OA流程進行申報,逐級審批,通過與HIS、LIS、PACS對接,各級審核部門可以調閱患者就診病歷、CT影像、檢驗報告(血常規、核酸檢測),符合入院標準的患者,通過審核后才可以辦理住院手續。同時也可以從OA流程中進行追溯,查看就診流程規范性和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執行情況。
2.2 病房陪護監控管理? 根據滬衛醫[2020]32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和院感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對陪護人員開展核酸檢測,充分利用HIS系統病史首頁功能,將陪護信息和陪護核酸檢測結果相關聯,并導入BI報表系統,實現陪護“溯源、實時、全程”追蹤管理。護士站在患者病史首頁中錄入陪護信息,陪護做好核酸檢測后,通過身份證直接關聯到病史首頁和BI中,護士長隨時查看,根據核酸陰性報告開具陪護證,; 14天后報告失效,報告時間字體變成紅色,提醒護士督促陪護人員再次核酸檢測;陪護每天2次的體溫監測結果錄入護士工作站體溫單界面,后臺實時監控,發現異常及時進行干預;護理部實時從BI系統中獲取匯總量表,不僅可以全面掌控住院陪護總體情況,也可以隨時監測科室陪護管理現狀,從而對陪護管理達到全程監控。
2.3 住院患者發熱追蹤? 住院患者體溫≥37.3℃,病區護士在錄入護士工作站體溫單界面時,會彈出一個對話框,提醒護士填寫發熱原因和處置措施,通過BI系統“發熱患者”模塊,病區可以應用匯總量表進行晨間交班,加強醫護溝通,及時判斷病情變化,提高警惕性;護理部也通過BI系統隨時了解病區對發熱患者追蹤落實情況,達到監管目的。
3.“浦人醫云醫院”+“健康云”,從容應對大人流核酸檢測
3.1 互聯網預約核酸檢測“一次流程”(圖4)? 2020年3月,醫院獲得“浦人醫云醫院”互聯網醫院執照,“應檢盡檢、愿檢盡檢”人群可以通過醫院微信公眾號進入“浦人醫云醫院”進行預約申請,完成線上繳費后按預約時間直接到院進行采集、檢驗,24小時后可在“浦人醫云醫院”醫技訂單直接下載核酸檢測報告及電子票據并打印,全程只需“跑一次"。從互聯網現場預約到采樣完成,最快只需5分鐘,不僅提高了就醫體驗,并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聚集,體現了信息化無接觸優勢。護理部通過手機BI實時查詢,根據每天互聯網核酸檢測預約數,增派相應人數的護士和志愿者進行支援,確保采樣力量充足,即使日均核酸采樣數突破6000,也游刃有余。
3.2 對接“健康云”讓核酸采樣數據更精準? 2020年11月我院互聯網醫院及LIS系統與上海市衛健委“健康云”做好端口對接,數據可以直接上傳,為外出采樣數據采集提供了有效、便捷、精準的方法和對接手段,極大滿足了外出采樣對信息登記的嚴格管控要求,從人力資源、工作流程、采樣時間上大幅度實現精簡,從容應對大人流采樣任務。自11月9日我院發現上海首例本土新冠病人以來,醫院已出色完成21次共計14476人次的外出大人流采樣任務,未發生一起因數據不正確而導致的延誤。
4、存在問題和思考
4.1 醫療衛生行業內部未實現互聯互通? 醫院OA信息系統僅能實現院內信息互通共享,與上級部門、同級部門未能對接互聯,系統間相互獨立,無法有效實現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導致同一個信息需要反饋給不同的上級部門,不僅增加工作量,也造成信息的重復。
4.2 信息安全維護要規范[2] [3]? 疫情期間,特殊發熱就診患者的信息,不僅醫院相關部門需要留存,同時要上報包括屬地衛健委、直屬管理部門、疾控機構等多個單位。這些信息數據涉及個人隱私和疫情防控,一旦流傳,會造成巨大社會影響力,這些都需要強有力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來進行規范和約束。
4.3 職能部門參與醫院信息化建設[4]? 信息系統服務于醫療業務部門,貼近業務部門實際需求;同時根據醫院發展需求和管理的相關規范,通過統一規則規范化及數據標準化,為職能部門決策支持管理提供重要基礎和必要支撐,從而提升職能部門獲得感,這樣個性化的功能需求實現更為全面,推廣更為順暢。
4.4 國內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受到人才的限制[4] [5],缺乏既懂信息技術,又具有醫學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導致信息開發的過程中會走歪路、走遠路,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
實踐證明,醫院信息系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機會[6] [7] [8],切斷了新冠肺炎的院內感染途徑,最大限度保護醫患雙方。同時醫院信息平臺中的數據匯總、分析,為職能部門決策提供了有效參考,包括人力資源調配、疫情防控工作追溯和監控,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就醫體驗。智慧化醫院是今后的發展趨勢,在此次的疫情中,普通大眾對醫院信息化的作用有了深入體驗,醫院應抓住契機,大力推動醫院信息化的研發和建設,促進新就醫模式的變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EB/OL].[2020-06-07].http://www.cac.gov.cn/2020-06/07/c_1593081469323726.htm.
[2]彭欣元,周煥發. 醫聯體背景下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1):147-148.
[3]向陽,崔婷. 淺析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7:1-3.
[4]張良. 試論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思考及對策[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09:114-115.
[5]計虹,李維,賈末.基于大數據的醫院集成平臺協同與數據融合利用[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 .2017, 14(4): 525-529.
[6]孟夢,王人顥,劉筱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作用及思考[J].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20,31(7):866-868.
[7]計虹,張沛,張超. 突發疫情下的醫院信息化建設策略與應對實踐[J]. 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20,17(4):479-480.
[8]孟衛東. 信息化助力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J].科技與創新.2020,20:19-20.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 護理部,上海 201299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 信息科,上海 201299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 感染科,上海 20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