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粉利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教育對初中教師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階段,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逐漸成熟,但大多數初中學生展示以自我為中心,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和處理其他問題,這不利于初中學生發展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對初中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也有一定的阻礙作用。這就要求初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教育和德育方式,引導中學生培養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讓他們感受時代的號召,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道德的基礎,只有認識到自身的責任,才能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才能發揮良知,為理想而奮斗,才能推動社會與國家的進步。目前,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安于享受、責任感逐漸流失的現象日趨嚴重,而未來社會發展對公民責任的要求卻越來越高。為此,班級要大力構建責任文化,彰顯班級文化中的責任元素,建設富有責任靈魂的班集體。
關鍵詞:德育教育;“責任文化”教育;責任元素
把責任文化融入班級文化建設,要做細、做實、做精,做出成效,作為班主任,我們要打造“銘責勵己,盡責利人”的班級氛圍,提倡“人人有責,人人負責”的班級工作責任理念,努力使班級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成長為負責任的少年精英,每一位老師都是榜樣,每一位家長都是助力,每一位班級成員都有承擔責任的意識。要讓學生學會做人處事,知書達理,審美合作,培育學生具有“六心一信”(愛心、孝心、恒心、信心、感恩心、責任心和誠信)的優良品質,最終使走出教室的每一位學生都具有本班特色、人文素養和科學思維品質并重的人文精神。
一、 人文特色班級建設基本情況
建設以“責任”為核心的班級文化墻,班級內外墻懸掛班訓、班級目標、班級精神、班級口號、班歌、班主任寄語,張貼名言警句,把人文精髓通過直觀可視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讓人文教育入腦、入耳、入心并內化為行動。
班級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具現實教育意義的“仁愛”“孝悌”“誠信”“友善”“感恩”等元素引入德育工作內容,開展以《弟子規》《三字經》《常禮舉要》等經典名著為載體的愛心、孝心、恒心、信心、感恩心、責任心、誠信為主的“六心一信”品質教育。
衛生、整潔、溫暖的教室是直觀的教育場所,是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的直接載體,對他們的情感、心理、行為有著潛移默化、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做到了教室門無腳印、無泥灰;地面干凈清潔、無雜物、紙屑;講臺物品擺放整齊,臺面干凈整潔、無粉筆灰;黑板干凈,黑板槽無粉筆灰;桌凳擺放成線,前后整齊有序;清潔工具擺放整齊,無亂丟、亂放現象;每天早、中、晚各清倒一次垃圾,垃圾桶內垃圾不超過三分之一;教室門口過道干凈清潔,無雜物、紙屑;窗臺、窗槽干凈,無灰塵;教室內側玻璃干凈,無灰塵;墻壁無亂涂、亂畫現象;天花板無蜘蛛網;桌箱無果皮、紙屑。班級秩序規范,逐步營造出“清潔、整潔、舒適、有序”的班級環境。
班級工作中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要認識到養成教育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通過定期開展小小讀書會、小組辯論會、經典誦讀活動、儀容儀表檢查、禮儀養成教育等多樣方式,衛生包干,養成不制造垃圾的習慣,引導他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積極開展“三個習慣”養成教育,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 “三精三全”管理模式,傾注人文關懷
營造文化環境,營造文化氛圍。“三精三誠信”的管理模式是在整個過程中精細化而成的。細心管理,杜絕失誤;精細管理,追求卓越;精致的管理,追求品位。參與和管理,實現全方位的、完整的管理,全過程跟蹤管理,“三絲扣”管理思想與“一切小心,工作過程很好,精致的做事情”成為所有學生的共識,每個人都有責任。
(一)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中打造學生的精神家園
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創造、設計、定制、選擇班級的口號、班服、班歌等特殊內容,這些定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班級的凝聚力,在共同創作的過程中增加師生的相互理解,增進感情。例如,在班級歌曲的選擇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歌曲,也可以參考學生喜歡的歌曲,在表達時代精神的前提下滿足學生的喜好,如《滾燙的青春》《我們都是追夢人》等,每兩周輪流唱歌,用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來鼓勵學生參與,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在創作班級口號時,班主任可以開展投票選舉活動,鼓勵家長參與,讓班級文化建設吸引家長支持,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將口號創作與班級班徽創作結合,讓有不同才藝的學生互相合作,實現學生能力互補,構建合作團結的班級氛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精神文明水平。
(二)在班級管理重視民主建設
想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就必須在班級管理過程適當放權,讓學生自主規劃和制定管理計劃。在開展這項工作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班干部發揮帶頭作用,以民主協商的模式來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班級事務管理和執行中來,選擇人人有益的班級管理方案,教師需要認識到班主任只是班級工作的監督者和旁觀者,是班級的一員,但是起到的是引導和監督的作用,其主要工作應該是定期對班級的工作進行回顧和總結,在執行的過程中進行督導,在后期的回顧中指出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
(三)加強班級管理,制定科學有效的工作制度
中學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是需要根據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來進行的,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不斷優化和調整,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去進行下一步計劃。通過對學生科學有效地管理,可以保持教師在管理工作的客觀性,使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和主要責任人,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對自己、對工作、對他人、對班級的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在此過程中,班主任還應讓學生干部發揮帶頭領導作用,在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民主管理和監督,在實際工作中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民主觀念。
(四)利用多種載體建設班級文化,發揮教育環境優勢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在教育中要讓教室的每一寸墻壁都發揮作用。對于教室環境的打造要以干凈、衛生、溫馨為基礎,同時還需要提升班級文化氛圍,比如閱讀角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閑暇之余進行閱讀,實現他們的自主學習,開拓他們的眼界。還可以設置榮耀墻,將考評內容和方式多元化,給予學生多方面的肯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鼓勵、引導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不斷向前。還可以要定期發布班級管理的工作日志,在日常學習中演示并引導學生寫成長日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在教育機會的作用下也可以顯著提高對學生的教育效果。設置課前展示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展示內容,以演講、歌唱、才藝展示等方式激發和鍛煉學生的勇氣與自信,培養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