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作者簡介:安 娜(1983—),河南省圖書館館員。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新媒體時代;信息化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各項技術的不斷革新,我國目前已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在各行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建設也需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文章分析了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展的新特點,指出了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法,旨在促進圖書館的合理轉型,推動公共圖書館的科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1-0020-03
公共圖書館是為廣大人民群眾免費提供圖書資源以及相關信息的服務機構,具有公益服務的性質。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于文化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雖然近年來各級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投入不斷增加,但仍然無法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只有將公共圖書館與新媒體相結合,才能解決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
1 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展的新特點
1.1 等級評價新特點
傳統的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主要是對館藏圖書的數量進行評價,如:圖書館內部圖書資源總量、新購入圖書數量、借閱者數量等,但統計這些指標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且統計結果有時不夠精準,影響了圖書館等級評價的科學性。針對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發展實際,評估指標也做出了調整,新的評估指標更科學,主要涉及讀者數量、讀者對書籍的需求量、圖書與文獻的產出量等。
1.2 館藏資源新特點
傳統的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主要包括紙質書籍、雜志及文獻資料等,讀者需要到館檢索、查閱并獲取相關資源,時間成本較高。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類型更加豐富,除傳統紙質資源外,還能為借閱者提供數字資源,如:各種電子書、電子期刊、圖像資源以及更為生動、直觀的音視頻資源等。此外,讀者可以登錄移動圖書館查詢信息或下載電子資源,不僅節省了讀者的時間成本,而且效率更高,如:圖書館可以將館藏數字資源鏈接嵌入微信公眾號中,為讀者隨時隨地獲取資源提供便利。
1.3 服務方式新特點
傳統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時間較為固定、單一,一般都是在固定的時間對公眾開放,對于很多借閱者而言十分不便。雖然公共圖書館的紙質資源一般都是按照中圖分類號排列的,但當借閱者需要一些特定的資料時,往往要進行長時間的查找,有時耗費大量的時間也找不到所需資源。新媒體時代,大多數圖書館都建設了移動圖書館服務平臺,可以實現24小時開放,讀者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站或微信公眾號檢索資源,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此外,流動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的出現也為讀者借閱提供了便利。
2 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對于信息化的認識嚴重不足
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相關部門、人員對于信息化發展的認識嚴重不足。很多地區的管理部門和圖書館人員未能深刻認識到信息化的優勢,認為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發展可有可無,而且很多圖書館管理人員擅長傳統的管理方式,不適應信息化管理方法,也沒有學習過信息化理論,導致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展沒有理論體系的支撐。因此,圖書館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應正確認識圖書館的信息化發展趨勢,通過學習不斷更新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2.2 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發展需要軟硬件的支持,如:互聯網、網絡數據庫、計算機設備等,但很多公共圖書館在信息化發展中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約,如資金、人員不足等,導致圖書館的信息化設施不夠完善,無法為讀者提供更為高效的信息服務,信息化發展質量明顯下降。長期以來,圖書館的經費來源單一,主要是財政撥款,因此不同地區圖書館的經費投入存在明顯差異,如東西部差異、中心城市與非中心城市差異等。此外,一些公共圖書館在館藏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未能考慮到借閱群體的差異,導致服務形式和內容單一,難以滿足讀者需求。
2.3 缺少高素質的工作人員
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發展需要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館員隊伍。很多公共圖書館雖然開展了信息化服務,但因工作人員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性,也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導致服務理念落后,服務積極性不高。目前,很多工作人員仍然將工作重心放在借還書、整理書籍等方面,他們不僅缺乏計算機專業及互聯網相關知識,而且個人綜合素養也有待提高。
3 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展的主要對策分析
3.1 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
新媒體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要想實現信息化發展就需要對服務體系進行完善,同時利用網絡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對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文獻資源進行收集和整理,為讀者提供能滿足其閱讀需求的服務。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不僅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圖書館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管理者應建立相應的服務體系以促進圖書館發展,為讀者提供更為有效、針對性更強的服務。
3.2 科學認識信息化理念
公共圖書館管理者需要認識信息化發展的必然性和信息化發展的內涵、優勢等,只有管理者的認知水平提高了,才能指導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館員是為讀者提供服務的主體,因此圖書館應采取多種方式對館員開展培訓。因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所以圖書館可以將一些具體應用案例作為培訓要點,同時結合相關理論開展培訓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常快,所以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很快,因此面向館員的培訓應具備連續性和針對性。館員也應認識到圖書館信息化發展的必然性和自身在知識和技能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選擇合適的方式提高自身專業技能。
3.3 引入新技術及新設備
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展需要引入大量的新設備及新技術,這些設備和技術的引進和使用不僅可以提高館員的工作效率,還可以推動圖書館向智慧化的方向邁進。圖書館應引入智能設備為讀者提供服務,如:沈陽圖書館將智能機器人引入兩會服務中,機器人具備會議地點導航、數字文獻下載、交通查詢、天氣查詢、人臉識別等服務功能。在引入智能設備后,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發現故障、問題后及時維修,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一些少兒圖書館為讀者提供4D電影觀賞、VR體驗等服務,將趣味性融入服務中,提高了讀者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洛陽市少兒圖書館在館內安裝了一套VR體驗設備,該設備可以模擬地震、飛行、滑雪等情景。
3.4 開展廣泛的宣傳
新媒體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便捷性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許多人選擇通過網絡查找信息,圖書館不再是他們獲取資源的唯一場所。在此背景下,圖書館只有不斷創新服務內容才能吸引更多讀者使用圖書館資源。筆者認為,圖書館應面向公眾開展廣泛的宣傳,對圖書館資源、服務項目等進行介紹。雖然許多公共圖書館購買了多種數據庫,但資源的使用率非常低,一些讀者甚至不知道圖書館提供數字資源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因此,圖書館應利用多種媒體平臺開展面向讀者的宣傳,如利用圖書館網頁、微信公眾號等對館藏分布、活動動態、新書書目等進行介紹,同時為讀者提供個性化資源推送服務。
4 結語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圖書館應抓住發展機遇,利用網站、移動圖書館、社會媒體等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服務。公共圖書館只有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更新管理理念,同時開展廣泛的宣傳,才能更好地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閱讀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玲.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才智,2019(18):236.
[2] 李繼青.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困境及創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12):159-160.
[3] 張龍.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現狀及對策分析:以黑龍江省圖書館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0):69-72.
[4] 張藎,王玉保,梁素偉.自媒體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分析[J].智庫時代,2019(16):239.
[5] 楊娜.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期刊導讀工作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9(5):14-17.
[6] 張龍.公共圖書館網絡安全防范對策及發展方向研究:以黑龍江省圖書館為例[J].當代圖書館,2018(4):31-33.
[7] 彭建強.淺議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12):21-22.
[8] 苗鍵.公共圖書館檔案數字化建設與管理對策分析[J].發明與創新(大科技),2018(8):61-62.
[9] 段軍麗.論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6):109-111.
[10] 王婷.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討[J].新媒體研究,2017(1):295.
[11] 市圖書館首次將智能機器人引入兩會服務[EB/OL].[2020-01-05].http://news.hexun.com/2020-01-05/199868903.html.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