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陽
關鍵詞:農村經濟;問題分析;措施建議
我國政府一直很重視農村經濟建設,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以及出臺了很多惠農政策。經過多年發展,農村經濟已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農村經濟關乎社會和諧和國計民生,因此需要對農村經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對策。
一、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一)農民經濟收入缺乏保障
根據對目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的觀察可以發現,很多農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售賣糧食作物,但是糧食作物產量和價格受到外界制約較多,所以農民收入非常不穩定。首先,農作物產量深受氣候影響,當氣候較好時,農作物產量相對較高,農民收入則相對較高。當氣候不好時,農作物產量相對較低,農民收入也隨之降低。同時干旱、澇災等自然災害也會影響農民的收入。又比如,2020年國內多地發生洪水災害,很多農民當年顆粒無收,這對很多農民經濟收入造成較大沖擊。其次,市場價格不穩定也會影響農民收入。當農作物產量過多以致于供過于求時,農產品的市場價格會有所下降,此時農民的收入也會受到影響。受科技水平落后,農村農業生產結構不健全等因素影響,農產品生產和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狀況時有發生,僅憑售賣農作物,農民的收入仍難有保障。
(二)農村勞動力流失,勞動力匱乏
首先,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業投資成本相對增加,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價格的上漲,增加了農民的支出。雖然國家出臺政策上調了糧食作物的價格,但和農民投入的成本相比,售賣糧食作物帶來的回報并不高,再加上現在獲取收入的渠道增多,因此很多農民放棄農業種植,轉而外出經商或務工,這就導致農村勞動力流失。其次,由于從事農業生產收入較低,很多年輕人迫于家庭壓力,紛紛選擇外出務工,這也加劇了農村勞動力的缺失。
(三)人口老齡化嚴重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在社會勞動力中的占比越來越大,這種情況目前還未得到緩解。人口老齡化在農村也有所體現。老年人數量增多不僅會造成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而且還會給社會增添負擔。地方政府需要支出更多經費來開展為老年人提供社會保障服務,支出增多而產出減少則會一定程度上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農業技術匱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想要快速提高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必須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根據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觀察可知,很多農村還未引進先進科技。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產業,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是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對信息技術應用不足,導致農村農業生產效率較低,一定程度上放緩了農村經濟發展進度。
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一)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一直非常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并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地方政府部門應當抓住機遇,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地方政府部門要完善農村交通道路建設,加強農村地區與外部的聯系,為城鄉之間聯合發展搭建好穩固的橋梁。其次,要完善供電供水設施建設,保障農業生產能夠順利實施。再次,要完善網絡信息設備建設,確保加強農村居民與外界的交流,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做好相應的鋪墊。同時網絡信息設備的建設也有利于農民更好地了解市場環境。最后,要加強農業技術設備的投入,通過引進先進農業生產技術來降低農民生產負擔,切實提高生產效率,為保障農民收入保駕護航。
(二)發展集體經濟,增強農村生產活力
地方政府部門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轉變小農經濟模式,推動農村現代化建設。首先,地方政府部門可以組建農民合作社,由專業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統一管理和統一培訓。一方面,通過精細化管理讓農民按照相關標準來種植農作物,可以確保農產品的質量,有利于提高農產品銷售價格。其次,專業人員可以通過培訓來增強農民的種植技術,確保農民即便離開專業人員的支持,也能獨立運用科學的種植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其次,產出的農產品也由專業人士負責開發銷售渠道并進行統一銷售,以此解決農產品銷售不足的問題。再次,由專業技術人員對種植技術進行統一管理,從幼苗的選擇和種植,到施肥比例控制,再到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都由專業人士指導農民操作。在合作社中,技術骨干人員定期監測種植情況并總結技術和經驗,遇到問題也由他們商量對策,這樣不僅能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還能減輕農民生產負擔。
(三)調整產業結構,落實科教興農政策
首先,地方政府部門要善于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并根據市場需求來適當調整農村農業結構,通過發展優勢產業,調整劣勢產業來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地方政府需要在發揮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開發一些新的產業項目,增加農產品的多樣性。
其次,為能切實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地方政府要貫徹落實科教興農政策,對科教興農活動給予充分的財政支持。一方面,要提高對農技推廣人員的待遇,鼓勵他們深入基層向老百姓傳授先進的種植思想和種植技術。另一方面,可以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開展農業研究和技術推廣。例如,可以鼓勵專門從事農產品生產的企業加強對技術的創新,讓企業來帶動農戶發展。最后,需要改革農業科技體制,建立與市場經濟規律相匹配的農業科技體制和信息體系。
(四)鼓勵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
針對農村勞動力缺失的問題,地方政府部門要著力改善農村經濟條件,為大眾提供良好的創業或者就業環境,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或就業,以此增加農村活力,為進一步加速農村經濟發展奠定牢固的人力基礎。例如,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發展鄉村旅游業,號召在外務工青年返鄉開民宿和商鋪。
結束語:
發展農村經濟關乎國計民生和社會和諧穩定,地方政府部門要把握機遇,不斷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吳春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優化對策闡釋[J].經濟管理文摘,2021(16):3-4.
[2]付振剛.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展望,2020,16(07):3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