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之龍
摘 要:感恩教育作為規范人們思想的教育,在學生德育工作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文章分析感恩教育在德育中的價值,探討感恩教育在德育中的實施策略,指出教師要著眼于實際生活,讓學生學會感恩;從課堂著手,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引導學生感受愛,領悟感恩之情。
關鍵詞:感恩教育;德育;價值;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9-0022-02
感恩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方式,能夠讓學生樹立幫助他人的意識,學會關愛他人,進一步提高德育效果。而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教師對感恩教育存在著消極的態度,究其原因,在于教師的德育意識相對薄弱,德育教學方法落后。這樣,會導致德育不能有效開展,學生不能進行感恩知識的學習,其核心素養也得不到提升。因此,本文對感恩教育在德育中的價值與實施策略進行探討。
一、感恩教育在德育中的價值
1.對于教育人員而言存在的價值
在國家出臺新的教育政策后,教育人員在學習之后要馬上向下級部門或者基層教育單位傳達,調動各個單位行動起來,積極踐行國家的教育政策。而感恩教育是連接各個單位順利完成工作的媒介,正是有了相互理解的心理,各個部門在工作的時候才能積極主動并且相互包涵,在和諧的氛圍下高質量地完成工作。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才能攜手與學生共同建立穩定和諧的教育環境,讓學生接受育人理念,有效完成教育任務。由此可以看出,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有效開展感恩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明白感恩教育的價值所在。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端正對感恩教育的態度,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對于群眾而言存在的價值
普通群眾是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建設的基礎。對于學生而言,家庭是學生的第二個“學校”,家庭教育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影響。廣大群眾的德育水平直接影響著整個民族的未來,同時也影響著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基層群眾中全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也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簡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作用便是促進基層的健康穩定發展,進而促進整個國家的有序發展。
3.對于學生而言存在的價值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的發展影響著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而德育則是國家穩定發展的思想基石。其中,感恩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增強國民的整體素質,提高國民的思想境界,以期豐富人們的思想,促進社會健康的發展。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懂得付出才能得到回報,而回報的基礎就是知道感恩。如果將回報比喻成碩果累累的收獲,那么感恩之情就是這份收獲的基礎所在,只有常常心懷感恩,才能收獲世間的真善美。當前,個別學生缺乏感恩之心,認為他人對自身的幫助是理所應當的,既不理解他人付出的辛苦,也不懂得給予他人回報,長此以往,其就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有效地融入群體。為此,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感恩之情,引導學生逐漸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用奉獻精神回報付出之人的辛苦。這樣,就能將這顆精神的種子深深埋入學生的心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過分溺愛孩子、過分保護孩子,很難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成長環境,用心去感受他人的給予,進而有效激發他們的感恩之心,引導他們學會珍惜和付出,正確對待他人,使自身的人格更加完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生命教育。教師可以通過感恩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進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感謝父母給予自己生命,感謝他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感恩之情的理解。
二、感恩教育在德育中的實施策略
1.著眼于實際生活,讓學生學會感恩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感恩意識與家長的教育方法存在密切的聯系。當前,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等的溺愛。家長過度寵愛孩子,將注意力放在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上,而忽視孩子的德育,這也正是學校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常常會效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因此家長應重視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如說話方式、社會交往方式等。高質量的家庭教育,會自然而然地激發孩子的感恩意識。而學校內的德育,會促使學生形成感恩意識,讓學生將感恩之情融入到實際的行動中。
顯然,教師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能夠促使學生認清自我、完善自我,進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等。這樣,能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充滿感恩之情。
2.從課堂著手,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這也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根據學科特點將學生的思維引到學科知識上。具體來說,教師應通過帶領學生閱讀優質文章并進行相關探討,讓學生有所感悟,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
例如,教學《最后的姿勢》這一課時,教師可根據文章中的三個動作“拉”“撐”“護”的描寫,突出對“撐”字的講解,引導學生去思考譚老師是怎樣撐住的:“撐著桌子,弓著身子”指的是譚老師早已不在意自己的安危,用自己的身體不顧一切地去擋住那些砸落的東西。教師應要求學生多讀幾遍這段對譚老師肢體動作的描寫,感悟其中蘊含的深意。在反復感悟這段動作描寫中所蘊含的感情之后,學生必然會理解譚老師的偉大之處,并且深受感動,對“教師”這個崇高的職業有新的認識和理解。這樣,能讓學生懷有感恩之心,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凸顯感恩教育的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更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精力集中、充滿活力地去學習和思考,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3.引導學生感受愛,領悟感恩之情
孩子在世界上的第一個老師便是父母,從牙牙學語到長大成人,父母對其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是孩子個人優秀品德形成的關鍵。當未來的某一天,學生理解了來自父母、師長、朋友等的關愛的時候,他們就真正懂得了感恩與付出,自然也會在與父母、師長、朋友等的交往過程中傳遞感恩之情。對學生實施德育最終的目的便是讓他們懂得感恩并傳遞感恩之情,進而在傳遞愛的過程中收獲滿足感。因此,教師與家長要充分重視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感恩意識的存在而更加豐富多彩。
三、結語
綜上所述,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持續繁榮的根本。“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在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學校、教師、家長等應把感恩教育滲透在教育過程之中,實現三者互補互助,有機統一。學生有了感恩之心,就會認識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認識到父母的辛苦付出,才能夠成長為有擔當、有獨立意識的人才,用自己的能力去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參考文獻:
[1]金宇濤.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11).
[2]王崔英姿.小學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價值及實施策略[J].甘肅教育,2017(20).
[3]黃少卿.在小學德育中有效融入感恩教育[J].當代家庭教育,2019(15).
[4]夏敏.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探究[J].教書育人,2019(08).
[5]李健.讓感恩教育浸潤德育課堂[J].小學教學研究,2014(32).
[6]鄔躍.感恩教育:切入學校德育實效的新路徑[J].中國教師,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