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珍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推進30多年中,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也不斷向素質教育方向改進,但音樂課的教學還是多傾向于講授理論知識,技能訓練方法陳舊、單一、固化,由此看來,音樂教學方法向多樣化改進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筆者在20多年的學前音樂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推陳出新,積累了一些實操經驗和游戲教學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梳理整合出一套切實可行而又真正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突出學生主體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游戲教學方法。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 學前教育專業? 音樂課? 運用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6-0141-03
一、問題的提出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規定了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充分顯示出游戲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同時給培養幼師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起到了導向作用。目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的教學還是多傾向于講授理論知識,反復訓練專業技能,教學方法陳舊單一,教學氣氛沉悶,以至于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煩,畢業生反饋意見是感覺在校學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到幼兒園教學中卻“用得少,不會教”。筆者就這些問題對目前學前專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游戲教學法在學前專業音樂教學中實用性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游戲教學法的運用。
二、游戲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游戲教學法的含義
游戲教學法是20世紀初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并倡導的一個重要教學方法。所謂音樂游戲教學法,它有別于音樂游戲。楊帆老師提出:“音樂游戲是將音樂與游戲有機地結合,寓教于樂的一種游戲方式”。而音樂游戲教學法是以完成音樂課的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習熱情,發展學生的音樂能力,提高審美情趣,創造‘教師輕松教,學生快樂學的高效課堂為宗旨,在音樂課堂中植入一些游戲,學生在一個寬松富有趣味性、藝術性的教學氛圍中大膽地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教學方法”。
(二)游戲教學法的特點
游戲教學法具有主動參與性、趣味性、實踐性、創造性、協作性的特點,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優化課堂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開展是很適合、很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第一是主動性,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游戲教學法的主體是學生,且需要學生在主動的探索與參與過程中才能完成游戲目標;第二是趣味性,由于游戲本身具有一定的游樂嬉戲趣味性的特點,教師利用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做中學,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課堂自然是輕松活潑,充滿趣味的;第三是實踐性,通過游戲活動將音樂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隱含在游戲當中,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完成知識和能力目標,同時,加強了理論的實踐性;第四是創造性,在游戲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們進行一些動作、歌詞、旋律、節奏、伴奏等創編,學生在游戲活動形式寬松自由的學習氣氛和環境中,發揮想象力大膽地表達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感悟或探索游戲背后的知識點及活動技巧;第五是協作性,在游戲活動中,學生彼此之間有互動,有交流,有競爭,有協作,需要他們共同完成,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
總之,游戲教學法的運用,為學生入園工作組織游戲活動積累經驗,對適應幼兒園崗位需求和對接,培養綜合型、應用型的人才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筆者所在地區的高職院校調查來看,學前專業音樂教學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
首先,從教師角度分析。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都是畢業于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或表演專業,畢業后任教普師班音樂課或音樂班的專業課,后又合并到學前教育專業任教的音樂課,教學方法方面受音樂專業的影響頗深,專業意識強,向學前教育轉型意識差,教學理念陳舊,大部分老師還是理論知識靠滿堂灌的方法講解,技能課注重反復練習,方法單一固化。
其次,學情分析。以筆者所在學校來看,由于招生生源不同,有高招、單招,因此學生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也層次不齊。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知識基礎、專業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和上進心居中,他們普遍的學習特點是對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低,但對實操和游戲感興趣。
最后,從學校方面分析。在硬件方面,教學設備設施僅限于播放PPT的投影儀,一些學前專業實訓室配套建設跟不上;軟件方面,為一線的教師提供到教改前沿學校和幼兒園觀摩學習的機會少,參加專業相關的培訓和教學交流的機會更少,走不出去,引不進來,導致眼界不開闊,教學理念陳舊。
四、高職學前教育音樂教學改革的對策
鑒于以上對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我們應從不同的維度解決問題。
首先,“走出去”。老師不應該“閉門造車、坐井觀天”,關起門來教自己的書,應該走出去,觀摩學習那些音樂教改先進的方法、理念,只有見多識廣,才能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所在,才能激發老師們在教學理念上的轉變愿望,才能主動的改進教學;“走出去”,參加培訓學習,提升教師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學前專業音樂教師不僅需要有完善厚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文化基礎,而且需要彈奏、唱、跳等專業技能,更需要綜合運用的能力;“走出去”讓老師們到教學先進的幼兒園參觀了解音樂教學的方向、內容、形式以及游戲活動的方法等,弄清楚我們應該怎樣教?教什么?培養什么樣的幼兒教師才能服務幼兒園的崗位需求。
其次,“引進來”。把走出去看到、想到、學到的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根據本校學生的知識水平、知識結構、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進行梳理整改,探索創新一套適用于本校切實可行且有效的教學方法。
最后,“用得上”。把引進整改后的教學方法要落實到教學中,不斷改進完善,使之用得上。筆者在2002年參加了國家中小學教師師資培訓,后又多次參加國外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學習,學到了很多先進的音樂教學方法,積累了一定的游戲教學法經驗,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方法,獲得顯著的教學效果。筆者利用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期間線上授課積累的一些經驗,結合在校學生特點分析,開發了《音樂游戲活動》課程投放到職教云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作為課題研究的音樂教學實踐試點班。經過課上記錄,課下訪談、比對分析,得出結論:游戲教學法面向全體學生,參與度高,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氣氛活躍,大大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促進情感體驗,提高了教學質量,證明了游戲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五、游戲教學法在學前專業音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在游戲開發方面,我們根據教學內容中基礎樂理、視唱練耳、聲樂、欣賞四塊的內容分門別類且盡最大限度的篩選出適合游戲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或知識點,既沿用一些傳統游戲形式,又借鑒別人創編推廣的游戲,重新提煉加工,合理地運用,還可以結合奧爾夫和柯達伊教學方法或理念,合理選擇、整合、創編成游戲,巧妙地融入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游戲教學法可以在課前導入階段植入,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還可以在教學活動結束前組織學生開展趣味競賽性游戲,引導學生們在互相對抗、趣味評比的過程中達到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個性游戲,優化教學課堂
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或教學目標設計個性游戲,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第一,認識五線譜、各種音符,判斷半音、全音、等音,構建音程和弦等,運用“找朋友”“音符找家”“小蝌蚪找媽媽”“我來做你來猜”等游戲進行,強化理論知識的運用,重點的理論知識在游戲中掌握,完成知識和能力目標。
第二,學習節拍,通過“傳遞游戲”來感受穩定拍,通過“拍子變變變”的游戲來掌握不同拍子在同一首兒歌中的運用,體驗強弱規律,把握音值組合,感受不同節拍所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
第三,學習節奏,人名、地名、象聲詞、兒歌、童謠、古詩詞等豐富的語言節奏結合聲勢,奧爾夫打擊樂創編游戲,運用柯達伊和奧爾夫游戲教學法進行多聲部節奏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覺。
第四,對于音階練唱,音程、和弦構唱的內容可以運用柯達伊手勢教學創編游戲,形式多樣,可以教師或學生指揮,即興創編;可以分組對抗比拼;還可以“接龍”“問答”,總之,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第五,在視唱教學中,運用柯達伊節奏讀音和手勢教學創編游戲,進行單聲部和多聲部以及卡農形式的視唱學習,使枯燥的視唱學習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第六,歌唱游戲的設計和創編,歌曲的選擇多數是圍繞樂理知識進行。例如學習切分音符、附點音符、十六分音符、三連音、弱起等節奏,還有一些常用的拍子、符號等樂理知識,選擇具有針對性的作品,歌曲中生動鮮明的音樂形象感染著學生,他們的心靈得到陶冶,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同時強化理論知識在歌曲中的運用,進一步掌握理論知識。
第七,音樂欣賞可以借助動作、舞蹈、圖片、視屏、畫圖、語言等形式創編游戲,用游戲教學法對欣賞作品的表現手段、音樂形象和曲式結構等獲得具象化的體驗,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作品。
(二)創編設計角色游戲、情境游戲,加深情感體驗
角色游戲和情景游戲一般多用于歌唱教學和欣賞教學中。
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歌曲中的情景創設游戲,學生主動參與情景當中,模擬場景,感受心情。例如歌曲《送別》,教師運用PPT動畫視頻,創設“長亭、古道、夕陽、晚風拂柳”的背景,學生笛子吹奏,模擬“笛聲殘”情景,部分學生結合肢體語言進行角色扮演“送別友人”時依依惜別的場景,其他學生歌唱,體驗和表現送別友人凄清哀傷的情感。這樣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體驗,對歌曲刻畫的場景、心情以及情感的表達理解的更為深刻,表現的更準確。例如兒童歌曲《小紅帽》,根據故事情節創編角色游戲,進行演唱,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訓練了學生的綜合創編和表演的能力。再如,民樂欣賞《喜洋洋》,通過初聽音樂,感受音樂中表現的喜慶氣氛和過年的場景;再聽分析結構,分組創編游戲,在創編的過程中,學生結合已有的“過年”經驗來創設場景,模擬情景。有用動作模擬剁餃餡兒、包餃子、煮餃子場景的;有用奧爾夫打擊樂鑼鼓镲伴奏結合舞蹈動作扭秧歌、貼窗花的;有模擬小朋友放鞭炮、玩耍的情景等等,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且樂在其中,每一組都有創新的亮點,隨著《喜洋洋》音樂的播放,同學們都能按照“ABA”的三部曲式結構進行展示,這樣用舞蹈、動作、樂器演奏進行情景模擬可以幫助學生對抽象的器樂曲欣賞獲得具象化的體驗。
(三)發揮線上線下教學實踐優勢,豐富游戲形式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先進教學手段為開展游戲教學法提供了更多便利,教師可以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游戲教學,豐富游戲形式。教師可以借助線上教學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趣味游戲活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體驗方式,滿足學生對多元化游戲體驗的心理需求,例如:聽辨音程、和弦、調式、旋律、曲式結構等一些知識,可以借助的手機軟件和教學交互平臺設計游戲分組進行聽辨比拼,既便捷又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結語
總之,游戲教學法的運用,是師生共建、共創、共享的過程,也是促進師生音樂修養和綜合能力提升的過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改進還在路上,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探索,運用高科技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把游戲教學法推向新的高度,以適應信息化時代音樂教學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申小穎.小學音樂課堂中游戲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北方音樂,2020(17):173-174.
[2]周丹紅.游戲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20(15):127-128.
[3]沈春花,郝松德.音樂課堂中游戲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J].音樂天地,2018(12):30-33+67.
[4]楊帆.學前兒童游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