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建設內容,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伴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應運而生。論文以江西省贛州市“智慧章貢”為例,從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格局三個層面詳細分析了智慧社區的創新路徑與時代價值,深刻闡述了智慧社區建設有利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管理與自治,同時,幫助居民享有更便捷、更人性化、更智慧化的生活。
【Abstract】Intelligent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construction part of intelligent city, which has emerge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long 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city. Taking "Intelligent Zhanggong" in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innovative path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and its values of the times from three levels: working concept, working mode and working pattern, and profoundly elaborat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is conducive to community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autonomy, and helps residents enjoy a more convenient, humane and wisdom life.
【關鍵詞】智慧社區;“智慧章貢”;創新路徑
【Keywords】intelligent community; "Intelligent Zhanggong"; innovative path
【中圖分類號】D669.3?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3-0075-02
1 引言
智慧社區的建設邏輯、發展方向與智慧城市發展“一脈相承”,是智慧城市治理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更新,社區居民的需求不斷細化、不斷復雜化,智慧社區應運而生并發展越來越快。智慧社區通過智能化系統的合理規劃設計,不僅有效緩解了交通日益擁擠、公共設施緊張、健康管理薄弱等問題,提供了更加便利、更加舒適、更加人性的生活環境,還激勵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管理與自治,提高了社區綜合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2 智慧社區的內涵
智慧社區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更是信息服務的一項惠民工程。智慧社區通過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各種智能技術,整合各類服務資源,激發城市社區“智慧”與“治理”的乘數效應,實現智慧城市生態圈“同心圓效應”最大化,從而在探索中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一種新的管理形態的社區,讓智慧真正賦能于城市融合發展。
3 “智慧章貢”項目簡介
“智慧章貢”項目是章貢區委、區政府的一項民生服務工程,是一個以政務服務為核心并涵蓋城市所有公共服務的綜合平臺,整合了政府資源、商業資源及社會資源,打造成一個面向章貢區、輻射贛州市,服務群眾、帶動企業、改善政府服務的民生平臺,涵蓋了群眾日常生活所需的政務辦事、美食、居住、出行、旅游、購物、娛樂、看病、就業、家政、養老、城管、教育、熱聞、公益、分享、區級融媒體、服務上門共十八項主要服務項目,自2014年起先后歷經了不同版本的迭代蛻變,與時俱進地為全區百姓服務,實現內容的不斷推陳出新(見圖1)。
4 “智慧章貢”建設現狀
正如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說,“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智慧章貢”作為對智慧城市概念繼承、發展和落地的惠民工程,以“暢通民聲通道、真心服務群眾”為抓手,硬件完善和軟件建設“雙管齊下”,先后聚焦智實現“智慧章貢”服務規劃的出臺、服務標準的建立、服務能力的增強、服務質量的提高、服務發展的升級等目標,旨在有效結合智慧城市的技術優勢與政府治理的制度優勢,全面努力改變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目前,“智慧章貢”作為一個服務民生的大平臺,綜合競爭優勢明顯、聚集和輻射帶動能力強,重點服務應用主要在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公益服務、互聯網+服務熱線、互聯網+家政服務、互聯網+養老服務、互聯網+全域旅游等11個領域。每一個領域都是通過GIS地理信息系統對五大信息(人、地、事、物、組織)進行采集,然后在一張圖上動態展示,可實現社區管理者隨時掌握社區信息,從而整合社會資源提升智慧社區建設價值。
“智慧章貢”自2014年上線以來,已完成服務群眾110.62萬余人次,社區服務志愿者注冊已達3.3萬人,手機APP會員注冊已達10.4萬人,手機APP下載量近17萬次,手機APP訪問量近103萬次,網站訪問量已達85萬余次,微信關注數33.1萬余人;線下社區加盟企業涵蓋了家政、醫療、養老、教育等65個門類,參與企業達540余家。
5 “智慧章貢”的創新路徑與時代價值
5.1 以服務為核心,創新工作理念
章貢區“智慧章貢”以解決群眾日常生活中“養老難、停車難、就醫難、求助難、辦事難、入學難”等基本環節的問題為出發點,以服務為核心,通過城市呼叫中心、短彩信、門戶網站、微信、移動終端APP應用等方式,緊扣群眾需求,創新工作理念。
①為便民服務搭建綜合平臺。從老百姓最關心的政策宣傳、城市管理、綜治維穩、文藝文化服務、志愿服務、便民利民、行政辦事等方面入手,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群體、不同區域的群眾,深度挖掘居民需求,分類建立檔案。根據市民最迫切的現實需求,把“智慧章貢”建設成“綜合服務一站式,生活休閑一條龍,日常繳費一卡通,公益惠民一家親,資訊政務一鍵通,社區黨建一面旗”的綜合管理平臺。
②為政府管理搭建服務平臺。以“全感知、全響應、全服務”為目標,將智慧技術植入政府監督、綜治管理及協同辦公等管理工作平臺,實現群眾動手點擊、數據跑腿解決、智能服務優化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政府的管理需要和社區居民的服務需求,有序推進贛州城市治理現代化。
③為服務企業搭建信息化平臺。為企業提供各類資源共享平臺,通過成立加盟企業行業協會、出臺行業章程等辦法,先后成立養老機構協會、章貢區家政服務協會等行業組織,拓寬企業服務渠道,突破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瓶頸,減少企業壓力,同時,匯聚各類企業優惠政策,確保服務質量可靠、服務時效快捷、服務反饋及時,讓服務更貼心。
5.2 以互聯網為手段,創新工作模式
“智慧章貢”響應時代的發展號召,以互聯網為手段,充分運用微信、智能手機終端APP、門戶網站等時下受群眾歡迎的傳媒方式,圍繞將“智慧章貢”建設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咨詢、建議、投訴、求助的“人氣平臺”,積極創新工作模式。
①建設數據中心。為領導及工作人員提供“信息數據大腦”,并延伸出輔助領導決策、提供風險預測等功能。平臺具備數據采集功能,支持PDA、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采集,數據采集功能具有拓展性。
②運用各種傳媒。依托城市呼叫熱線實現“智慧章貢”24小時在線服務;依托數字三維地圖,實時查看服務機構位置及其簡介;通過新媒體應用查看資訊信息、解決生活難題、開展訴求發送、得到響應回復;通過新媒體運用,反映“區、街、居”的大事小情,獲得各類資訊,讀取各類知識,尋求各類服務;通過門戶網站及其服務子網站,系統性解決難題、查詢信息、獲得服務。
5.3 以升級發展為目標,創新工作格局
章貢區“智慧章貢”建設始終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協同、市場運作”的模式,突出實踐完善、注重拓展提升,以升級發展為目標,不斷創新工作格局。
①推行“智慧章貢”O2O模式。推動系統升級,拓寬市場發展道路,實現粉絲經濟、消費者經濟,加大資金投入,增加“智慧章貢”市場元素;迎合居民需求,引領市場潮流。實現水、電、氣、電話、電視、寬帶、物業管理費等生活繳費零距離。打造“智慧章貢”O2O平臺,形成智慧生活產業鏈。打通線上線下平臺,實現吃、住、行、游、購、娛一站式服務。將商家和居民消費者有機聯系在一起,線上選擇和消費,線下享受服務,建設誠信管理、社會保障、電子商務系統。將“智慧章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推進發展,建立“智慧章貢”長效機制。
②推動建設市民電卡集成服務模式。集政府服務、公共交通、居民健康、日常消費、銀行業務、行業管理、商業應用等功能于一體,逐步實現“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和“一卡多用、多卡合一”的設計理念,一卡貫通全章貢。未來,居民可實現“一卡在手,章貢可通”——通過一張市民卡即可享受社保、旅游、醫療等各類生活便捷服務與個人信息安全的便捷分享。
6 結論
在國家的積極倡導下及政策紅利的推動下,智慧社區與智慧城市發展態勢可期可待,而智慧社區的創新價值也隨著大數據及互聯網的發展,不斷被復制、被推廣,與時俱進,持續更新。
總之,以人民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以人為本的智慧社區服務模式,是“智慧章貢”發展的方向。下一步,“智慧章貢”將依托“智慧章貢”數據體系,實現章貢區全區數據及管理統籌,并不斷優化服務體驗和服務方式,融入更多公共服務資源和商業服務資源,打造集全城服務于一體的服務云端,構建“智慧章貢”發展生態圈,促進章貢區數字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昌智,林際軍.中國智慧社區發展報告[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2】蔡大鵬.智慧社區建設及發展范例[M].北京:軍事醫學科技出版社,2005.
【3】姜明月.基于“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典型問題探究[J].智庫時代,2017(13):1-2.
【4】彼得斯.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