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要實現全方位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增長,同時也要關注學生能力素養的發展,如閱讀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聽力等的發展,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下初中英語教學目標。對于教師來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質教育下的教學理念需要轉變,教學方法需要創新,貫徹生本理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以素質教育為背景,圍繞初中英語教學展開論述,提出了加強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素質教育;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王玉平,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第四中學。
引言
在素質教育視角下,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對各學科學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指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傳統式教學過于側重知識的教授,而素質教育視角下則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讓學生適應自身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的發展變革。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來說,習慣和興趣的培養是促進學生學習活動持之以恒的關鍵,因此素質教育視角下教師需要重視興趣的激發和習慣的培養,運用靈活的引導方式,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目標,促進學生英語學科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初中英語落實素質教育的意義
1.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傳統教育模式下,初中英語教師多以板書和口述的方式為學生教授英語知識,至于學生能否理解卻未能充分考慮。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消化多依靠自身的理解能力,但初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仍然存在明顯的不足,因此傳統教育模式下的英語教學只能處于低效水平。同時教師還會為學生收集很多考題資源讓學生進行練習,通過考試真題來鍛煉學生解題能力以及鞏固知識點,日常教學中也會不斷強調重點與考點,這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已經明顯偏離了重點,甚至會產生“學習就是為了考試”的思想。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倡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理想的狀態,對學生自主學習不管在主觀意識上還是能力水平上都有一定要求,因此素質教育提倡興趣與習慣的激發、能力與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興趣,再通過能力的奠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并為學生予以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互動和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1]。
2.教學目標的轉變,促進學生能力成長。素質教育視角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目標上也將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作為主要方向。學生要同時在聽力水平、閱讀水平、寫作水平、交流水平等方面共同發展。應試教育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依然有部分學校在沿用,導致很多初中英語教師依然將閱讀和寫作作為英語學習的重點,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若只教授書面知識,不給學生聽與說的機會明顯是不合理的,這也絕非正確的語言知識教授模式,只能成為“啞巴英語”。對此,素質教育下的初中英語應當以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協同并進、共同發展作為目標。
3.課內外學習的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素質教育下的英語教學側重于課內外學習的有效融合,也就是說學生需要充分掌握課內知識點內容,而且還要在課下學習教材以外的英語知識,實現學習內容的有效拓展,進一步提高英語綜合水平。實際上,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學科數量的增加,學習壓力也明顯加大,而且初中學生仍然處于愛玩的時期,在課下時間學習絕非易事。而有一個目標以及著手點,便是學習的興趣,興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也是一件有趣且有意義的事情,發現學習中的趣味內容,從而主動去探索英語、學習英語,在課下將英語學習作為一項值得開展的活動,大大提高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2]。
二、素質教育視角下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有關策略
1.激發學生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是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條件,也是學生持久學習的動力、形成良好學習態度的基礎。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通過靈活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也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良好條件。其一,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讓學生了解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如在教學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時,因該課時有關于計算機學習,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于計算機的理解,問詢學生計算機中是不是會出現很多英文,你能看懂哪些,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到英語對于學習計算機的作用,學好英語能看得懂很多計算機中的單詞和語句,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和計算機都是國際化的事物,而兩者之間又有著難以分割的聯系,學習計算機科學離不開英語知識,也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的實用性,有利于興趣的培養。其二,習慣需要在日常中培養。對于英語學習來說,學習習慣包括閱讀習慣和其他的學習輔助行為習慣等,這些學習習慣單靠學生自己培養是不夠的,所以教師需要善于引導、善于發現,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其他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榜樣,并通過評價等方式鼓勵學生,促進習慣的形成。其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語言學習的魅力。如在教學“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時,教師可以靈活應用以往的知識內容或資源,比如與“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內容相聯系,為學生們建立一個對話情境:
A:“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B:“Anything good for the party?”
A:“Do you like bananas?”
B:“I like it”
A:“Do you like milk?”
B:“Yeah, I like it”
A:“Good. Then Corona will show you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shake”
B:“What?”
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能夠大大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也可以靈活多變且有趣,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3]。
2.創設語言交流氛圍,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語言交流是學習語言學科必備的活動形式,對于英語來說也是如此。但很多初中生都在英語課堂中表現出不會說、不喜歡說、放不開等現象,回答教師的問題會用英語,但同學之間的交流不會主動運用英語。對此,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語言情境,為學生們建立一個具有目的性和主題性的交流氛圍,讓學生們在英語交流氛圍下暢所欲言,實現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如在教學“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等話題性較強的內容時,教師完全可以將其作為交流的主題,這一課時內容關于度假,那么教師便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旅游勝地,可以通過ppt的方式展示,并在ppt中出示該景區的名字,如Maldives、Phuket、Provence、Edinburgh等,先讓學生們觀察圖片,感受這些國外景區的美,之后再拋出話題:“假如你已經從一個景區度假回來了,朋友問你‘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你該怎么向他形容那里的美呢?”讓學生嘗試著用自己掌握的語法知識和形容詞來描述一下對其中某個景區的感受,交流過程不能有過高要求,即便學生的回答只有一個“Maldives. Beautiful”也要進行鼓勵,交流氛圍的創設目的主要在于培養學生口語能力,次要便是樹立學生主動交流的自信,所以交流活動要以鼓勵為主,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設計開放性作業,提高學生英語能力。作業是學生課下學習的主要途徑,也是當日課堂學習內容的一種鞏固,但對于學生來說,其大多數對于作業的印象都不積極,甚至很討厭做作業,認為做作業耽誤玩耍時間,作業內容也太過單調乏味。事實上,教學改革很多情況下可能會將作業這一環節“遺漏”過去,其實在素質教育視角下作業的設計也可以非常靈活有趣,且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重點就在于作業內容的靈活性和開放性,讓學生感覺到作業也可以如此新穎、如此有趣。其一,課業內容可以設計人物形象的探討,在課堂教學中,教材或教學材料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都可以作為課后作業的探討對象,如結合教材內容或故事情節的理解分析一下其中某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作為討論性任務,也可以試著寫下一篇該人物的自述短文。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在靈活作業形式的同時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成長,促使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與品德。其二,作業內容可以設計為教學內容的續接。很多時候學生在課堂深入學習某篇課文或故事難以自拔時,學習完之后依然意猶未盡,而針對這些很有趣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續寫,續寫的內容沒有過多限制,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發散。其三,布置實踐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指的是通過實際行動或合作性活動完成的任務型作業,在英語教學方面主要以課余實踐查詢資料為主。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以預習為主題,針對下一個課時內容收集有關的信息,如作者信息、寫作背景、文化知識等。實踐性作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感,收集到的資料完全可以作為課堂交流內容,讓學生們了解到西方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而且學生自主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能力的培養[4]。
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和理念上進行創新和轉變,通過合理的課堂引導方式,讓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夠得到全方位發展,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高紅劼.素質教育下如何改善初中英語教學效果[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5):165.
[2]周開芬.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探究[J].考試周刊,2018:127.
[3]李瓊亮.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7(25):82-83.
[4]湯敏.基于素質教育視角下初中英語教學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