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延
“選科走班”應新課程改革而生,它打破了原來行政班管理一統天下的局面,將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真正還給了學生。學校嘗試了兩種選科走班模式,雖然各有利弊,但都促進了學校管理的改進。
1.兩種選科走班模式各有利弊
學校嘗試了兩種選科走班模式:一種是“大走班模式”(即高中三年行政班固定,學生上選考三科課時,幾乎都要走班);另一種是“小走班模式”(即高二、高三行政班固定,學生上選考三科課時,最多有一科需走班)。
兩種模式各有利弊。比如,就班級建設及管理來說,大走班模式由于三年行政班固定,方便班主任對班級進行三年整體規劃和學生三年持續培養,各班發展相對均衡,班級凝聚力強;但高二走班后,任課教師會因所教學生變化、教學班管理職責變化感到不適,任課教師對學生了解掌控更多要依靠自己力量,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全面了解都存在客觀困難。在走班模式中,高一班主任主要負責學生的規矩建立和習慣養成,以及高中生活的適應性訓練。高二班級重組后,班主任可以進行兩年的整體規劃和學生兩年持續培養。這種模式雖然不利于班級做三年整體規劃,以及高二行政班重組后,班主任、任課教師對學生要重新了解和適應,但教師對學生可以有更全面的了解。
2.兩種模式都尊重學生自主選擇
兩種走班模式均打破了原有的穩定性和慣性。無論哪種模式,都是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基礎上的最優安排。
“大走班”模式,在班級建設持續性、穩定性和歸屬感上有明顯優勢,高一班主任以及語、數、外學科教師穩定不變,既保證了高二選科走班后,班主任還能繼續教本班的所有學生,又可以加強語、數、外學科教學的連貫性,確保學業質量。
“小走班模式”,在高二、高三的全學科和班級建設的連續性、穩定性上有明顯優勢,減少了因走班帶來的管理壓力。但高二重組行政班要考慮班級人數、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在合理范疇之內。高一班主任配備時可考慮多學科背景,這對學生全學科均衡發展有益。
無論哪種走班模式,選科走班都是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一大特點。它的設置立足于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滿足了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基礎水平的前提下,各學科分類別、分層次設計了多樣的、可供不同發展潛能學生選擇的課程內容,滿足了學生對課程的不同需求。這不僅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培養學生的個性,還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特色的形成與辦學模式的多樣化。
3.選科走班助推學校管理改進
新課改選科走班倒逼學校管理改進,盡快更新觀念、轉變思維、適應變化。
一是建立學校統籌規劃的管理機制,從制度上確保新課改平穩落地。
學校成立了新課改領導小組,涵蓋學校多級管理者,同時吸納高中家長教師協會的家長代表為領導小組成員,統一協調多部門工作,為新課改順利實施提供全方位保障。領導小組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組織骨干教師、家長代表進行選科走班模式的戰略分析和反復論證,力保學生利益最大化;組織對新課程的研討、學習,確保新課改校本實施方向正確、推進順暢。
二是全方位育人、協同育人,從體系上確保新課改平穩推進。
學校建立了“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為推行行政班和教學班雙線管理保駕護航。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借助“走班教學常規記錄表”記錄學生學習過程,加強課堂規范管理。班主任每日對行政班進行晨、午檢和放學前集中反饋。年級利用微信群,進行日反饋、點評。借助班級管理共同體(由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構成的管理團隊)和家長教師協會(由家長、教師、社區代表構成的協同育人組織),及時溝通學生及班級情況,共同商討、解決困擾學生發展的真問題,共同配合做好學生的學業指導、思想引導、心理輔導等工作。
新課改以來,學校教育教學秩序井然,任課教師對學生教育引導和管理職責明顯增強,原來有問題就推給班主任的現象明顯改觀,師生、家長間相互理解和支持已成常態。協同育人、全方位育人,為學生成長營造了更和諧的教育生態。
三是加強團隊建設,從隊伍上確保新課改有效實施。
“選科走班”的不確定性迫使教育規劃、管理、評價視角須由班級轉變為年級,由單兵作戰轉變為團隊作戰,這樣才能降低由變化、比較等引發的師生及家長焦慮、不滿等負面影響。年級更加關注整體規劃、建設,無論高二如何變化,高一都以盡快適應高中生活,落實立規養習為主要任務。高二以樹理想發展自我,培養自主管理能力為重點。高三以拼搏奮斗、超越自我為目標。依靠年級整體力量,帶動各班,促使學生穩健發展。備課組工作做到思想、標準、行動三統一,分工合作、資源共享和整體評價。對學生有明確的學法指導,更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校依靠年級、備課組團隊建設打整體仗,帶動了教師隊伍發展,以前突出個人、單打獨斗現象明顯減少,學術氛圍更濃厚、師生關系更融洽,學生均衡發展效果明顯。
四是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指導,確保新課改以生為本。
學生是否了解自己、清晰自我發展與社會需求的關系,是學生能否做出適合自己選擇的關鍵。對此,學校生涯規劃指導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幫助學生了解自我、思考未來,建立規劃意識。學校借高中家長教師協會力量,帶學生走入社會開展職業體驗,走進大學深度研學,幫助學生由遠及近地形成“個人職業發展方向—大學專業目標—高中學業選擇”的邏輯認知,指導學生有的放矢地選科。通過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學生自我認知逐漸清晰,獨立思考能力逐漸提升,有了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個人目標和學習動力。家長對孩子的引導與教育也有了明顯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