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紅
[摘 要]閱讀是一件關乎國民素質和民族未來的大事。而今,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但國民素質跟不上經濟發展,國民閱讀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采用有效的閱讀策略,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素質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生;課外自主閱讀;習慣與方法
而今,許多國家都認識到閱讀對于民族發展的重要性,甚至把閱讀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想盡辦法讓全民參與到閱讀中來。閱讀是建立民族核心價值體系的需要,也是現代社會育人和教師快速成長的需要。教師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習慣,使學生受益終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
凡語文學得好的學生,一定是愛讀書的學生。博覽群書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家長也好,教師也好,都應該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喜歡讀書。最好每天閱讀30~50分鐘,這對孩子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進取心和志向的培養以及作文水平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歐陽修是宋代大文學家,他常利用茶余飯后、上廁所的時間讀書,名為“三余時間讀書”;偉大領袖毛澤東長征時在馬背上讀書作詩;雷鋒發揚“釘子精神”攻讀,外出都帶一本書;魏書生經常在候車室、候機室看書……他們都很忙,但卻能擠出時間來讀書。如果能像魯迅那樣惜時如金,分秒必爭,那么,分分秒秒都是可以用來讀書的。在語文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制定計劃日日讀
魏書生在《教學工作漫談》里提到一分鐘讀書訓練法,我在教學中也仿用了該方法。如在班級進行一分鐘朗讀訓練,要求快而不亂,學生一分鐘最多可讀376字,最慢也能達到238字,讀書的自信心漸漸樹立起來。為了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閱讀中,我為學生計時,要求學生一分鐘后復述讀過的課文內容,誰記住的內容最多、復述得最完整就勝出。學生速度最快時一分鐘閱讀量可達到1600字,后來進行跳讀訓練,要求只抓住最重要的信息來記,有一個學生竟然用20秒看完一篇約4000字的文章《登上地球之巔》。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都有了明顯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和學生一起制定了讀書日計劃、月計劃、年計劃和三年計劃。以一般默讀速度每分鐘500字計算,如果每天讀書30分鐘,則一天的讀書量最少是15000字;如果堅持每天讀,每月就能達到45萬字;一年按照10個月計算,每年能閱讀共計450萬字。這樣多數學生就達到了《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9年級閱讀量達到400萬字的最低要求,速度較快的學生則要超過幾倍。
二、午間閱讀提效率
學校的午間休息是從11:30到13:30,一些學生中午在校,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在走廊里打鬧嬉笑,不但自己不學習還影響其他學生。為了加強中午在校生的管理,利用好這兩個小時的午休時間,校領導與語文教師共同商議,并與政治處協調后,決定組織學生午間閱讀,安排領導、教師、學生會成員進行檢查,充分發揮監督作用。中午學生在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戶外運動,一種是班級自主閱讀。我班規定全員參與閱讀,由學生自主管理,閱讀內容由我推薦,首選語文教材中名著導讀涉及的名著,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定閱讀書目,然后再讀四大名著,讀完后可讀高中教材中規定的書目。
最初的效果并不理想,原來中午時間學生自行組織考外語單詞和寫作業,考外語單詞時由于有一定之規,學生已經形成較好的習慣。而閱讀時學生就不一樣了,有些學生偷著寫作業還互相討論,紀律難以保證。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整與糾正后,每日安排一個臨時班長管理全員閱讀,包括監督學生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檢查學生所讀書目是否合乎教師要求,讀書時是否出聲。由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加之中午學生至少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讀書,所以,閱讀速度較快的學生能完成一天的閱讀任務。學校檢查時配備校級領導一名、中層領導一名、教師一名、學生會成員一名,半小時內檢查3~5次,這樣學生的行為也漸漸規范了。
堅持培養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習慣已經將近一年了,中午在我沒有跟班的情況下,學生表現很自覺,閱讀內容也豐富多彩,能夠高質量地完成我布置的閱讀任務,我班也因此被學校評為“優秀閱讀班級”。
學生閱讀的內容需要及時呈現并給予評價。學校在三年前就給每個班級教室外安裝了一塊大玻璃黑板,為學生閱讀創造了展示的小天地。黑板均分為六個板塊,每周由“綠蘿”“米蘭”“水仙”“蓮花”“合歡”“半夏”六個小組輪流布置黑板,內容可以是讀書過程中積累的名言和美句,并在黑板上適當裝飾,點綴上花邊、星星和花瓣等,像設計手抄報一樣圖文并茂。這樣既可以起到督促學生讀書積累的作用,我也可以依據板報內容對學生的閱讀情況及時給予評價和量化。
三、見縫插針隨時讀
我在班級前后的四個角落設置微型讀書角,讓學生在班級隨處都能讀書。還把各組學生名單貼在讀書角,每個讀書角放一支筆,以便學生記錄自己所讀的頁數,累積一周后計算小組總分并在班級公布,據此評選出“見縫插針”最優讀書小組。
建議學生在家里床頭旁邊放一本書,睡前讀十分鐘。可以選擇優秀雜志,如《意林》《讀者》《青年文摘》《格言》等,這些雜志文質兼美,生動的小故事蘊含人生大道理,既能啟迪思想又能愉悅身心。睡前讀好書,睡眠就成為一件美好的事。
四、生活處處皆讀書
1.大書變卡片,積累腹自華
以留作業的形式讓學生把書中的好詞好句摘錄下來,設計到卡片上,并加上些許點綴,貼在家里的各個角落,如房間的墻上、柜子上、鏡子上、門玻璃上……俯仰之間,皆是讀書。
2.手機、計算機,玩時不忘讀
隨著計算機和手機普及率的提高,攜帶書籍閱讀不方便的時候,可以把電子書存入手機,閑暇時間隨時閱讀。玩電腦時可以上網看看電子版名著,也可以選擇中外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來觀看。需要注意的是,觀賞影視作品與閱讀原著存在一些差異,效果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要建議學生盡量讀原著,影視閱讀只是補充閱讀量的一種方法,不要作為主要方法使用。
3.大街小巷游,讀懂生活書
我班經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去大街小巷游一游,看看凡有文字之處是否都是書。學生留意到一些廣告牌匾,如“觥中情”十分有文采,把人與人之間的情意融入觥籌交錯的氛圍里;“星期八”輪胎修理代表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意;“銀河浴場”仿佛把人們帶入浩瀚的銀河;“唐朝”讓人們想起那富庶的盛唐;“海飛絲”讓人聯想到大海飛濺的浪花……生活處處都是書,見字皆讀書。對于廣告中不該出現的污言穢語,要引導學生分清孰美孰丑,把握審美方向。生活中隨時隨地可讀書,只要有珍惜時間的意識,時刻有讀書的念頭,就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目前,受教育體制、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社會信息渠道多樣化、學生家庭及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各級各類學生課外閱讀水平參差不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抓緊一切時間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習慣,以此豐富學生的積累,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鋒.成功素質教育第二冊[M].北京:銀河出版社,2002.
[2]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3]1 Dale Scott Ridley,Bill Walther.自主課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4]姚竹青.大語文教學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5]李南.感悟生本,放飛閱讀[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11).
[6]徐龍輝.初中生課外閱讀的激趣策略[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1,(3).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