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娜
[摘 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環境下,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也在教育領域不斷出現。高中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構成,也是高中生必學課程之一,而新課標背景下傳統高中語文教學活動呈現出全新的問題,如何真正以知識為基礎、以創新為手段來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展,是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目的,就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希望以此為學生構建出新型的高中語文教學體系。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不單單只是為了獲得知識,也是為了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以及人文修養,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提升。由此可見,高中語文課程學習對于學生而言十分重要,眾所周知,語文這門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不存在復雜公式、概念和定理,關鍵還是在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所以,語文學習方式與其他課程相比存在差異。新課標的存在可謂是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也是素質教育環境下的必然要求,高中語文教學活動自然也會面臨全新的問題。
一、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問題
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呈現出全新的面貌,教學方式的不同更多還是體現在形式上,教學實效性無法有效提升,就目前來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
語文集歷史、哲學、文藝與政治為一體,具有較為豐富的情感,內容上多樣化,尤其是中國古詩文更是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特色。縱觀高中語文教材,其中收錄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化,而且能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到古人豐富的情感。可是,在實際教學課堂中,教師卻經常會忽視這一點,教學重點大多是文章結構、詞匯的解釋,而忽略文章飽滿的情感,學生了解到的也僅僅是詞意,無法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這種情況下的語文教學活動質量自然無法得到保障。
2.忽視教學生“生活營養”
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問題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忽略“生活營養”這一點。文學創作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因為有了生活,我們才能夠獲得豐富多彩的文學創作素材,所以,語文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但是,現如今高中語文教學活動大多集中于學校,學生接觸生活的機會較少,在這種缺少生活經驗的現狀下,學生整個語言自然也會缺少生氣,寫出來的文章也沒有真情實感,與新課標提出的“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家庭、學校、社會等教學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相違背。
3.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除了上述兩點之外,還體現在教師教學忽視學生個體差異這一點上。不同學生為不同個體,而個體接受能力、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不同,其在教學課堂上呈現出來的學習態度自然也是不同的。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對的是全體學生統一化教學,在這種情況下能力較差的學生會覺得無法跟上步伐,長時間下去就會放棄學習。
二、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對策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呈現出新的問題,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結合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以及學生實際來開展教學,從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創新教學理念
教師教學理念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所以,只有真正有效轉變教師傳統教學理念,踐行新課標教育教學理念,才能讓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都滿足新課標要求,從而有效優化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為此,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加強對新課程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之中的各項要求進行深入研讀,樹立起“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從之前的“教會學生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學習”。另外,還可以從關注學科及時轉變為關注學生,這樣就能真正符合新課標教育教學理念,真正有效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得學習機會與體驗,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2.調整語文教學方法
語文這一門學科既難學又好學,只要真正用對方法就能夠讓語文課堂煥發出全新的生機和活力,從而讓文字綻放出全新的生命和火花。為此,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關鍵還是要調整教學方法,借助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注重情感教育。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教育,聯系文章為學生創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這樣就能將文章中的情有效融合到情境中,而學生則能在情境體驗中獲得共鳴,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對文章情感及內容的把握。第二,聯系生活。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生活進行教學,這樣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為學生收集與文章相關的圖片,然后在課堂上播放出來,以此幫助學生感受荷塘月色之美。這樣,學生也能將無形的美轉化成生活中常見的美,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為其今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因為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他們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內容來進行教學,通過分層教學這一手段促進每一名學生得以發展。教師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會對語文教學活動的實施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個體差異來進行分層,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前赤壁賦》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把握好學生個體能力的差異,基于此劃分三個層次,對于第三層次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對文章作品進行了解,明白這一文章講述的內容;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可以要求其在第一層次的基礎上分析作者使用的手法,同時領悟課文情、景、理交融的特點;對于第一層次學生,需要在第二層次的基礎上鑒賞文章中的精美語言,同時,理解作者表達的內容以及世界觀。這樣,學生就能在不同教學目標下展開學習,從而有效保障每一層次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真正有效解決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
4.拓展學生想象空間,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活動還可以盡可能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以此有效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具體而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之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借助于合理設疑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鼓勵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探究與思考中,或借助于合作學習等手段來讓學生思維實現有效碰撞,這樣,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自然也能夠得到有效發展。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寡人之于國也》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思考問題,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組織各個小組進行討論,這樣,學生的思維自然能夠在合作討論中實現火花碰撞,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得以發展與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對于問題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能過分苛責,反而可以多對其進行鼓勵,從不同角度看待學生的回答,因為學生的創新思維要想得以發展,自然需要投身于思考之中,教師多鼓勵能夠進一步實現這一目的。
總之,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實施面臨著全新的問題與挑戰,身處在這種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問題以及學生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真正有效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侯小妮,張紅霞.高中語文新課標中課程內容的主要變化、特點及教學挑戰[J].現代教育科學,2019,(03).
[2]郭鎮.“新方案,新課程,新課標,新高考”下的高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9,(23).
[3]鄭燕萍.探討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
[4]張建榮.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08).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