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威
摘要:雞大腸桿菌病是養雞業常見的一種疾病,此病各個年齡段雞均可感染,感染性強,傳染性高。臨床表現有兩種類型,菌血癥型和腸道型,菌血癥呈全身感染,腸道型呈消化道感染,后期也可轉為菌血型,給養雞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從臨床癥狀、診斷和綜合防控進行闡述,望給相關工作者帶來幫助。
關鍵詞:臨床癥狀;診斷;綜合防治
雞大腸桿菌病是養雞業中比較常見的細菌性傳染病,病原是大腸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此病呈世界范圍流行,可以通過母源性傳播或者接觸性傳播,發病率和病死率都比較高,給養雞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養殖戶應積極防治此病,加強飼養管理,促進養雞業的健康發展。
1臨床癥狀
1.1菌血癥型
菌血癥型大腸桿菌病會造成全身敗血癥。病程初期,病雞體溫升高,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對外界刺激反射弧變長。病程中后期,病雞嚴重衰弱,食欲廢絕,個別病雞會有腹水,最終會因嚴重衰竭死亡。進行解剖后可以發現病雞主要病變的地方是肝臟和心臟,出現肝周炎和心包炎,肝臟表面有壞死點。其表面被纖維素膜包裹,顏色呈淡黃色或者白色,病情較重的雞纖維素膜較厚且呈黃色,表面有凹凸感。肺部發紅,氣囊渾濁呈黃色,腎臟也有腫大的現象,有些雞還有腹膜炎癥狀,腹腔有黃色滲出物[1]。
1.2腸道型
腸道型大腸桿菌病沒有較明顯癥狀,食欲不佳,采食量降低,糞便稀薄。病程后期,病雞食欲廢絕,雛雞和青年雞發育遲緩,排出的糞便中伴有未消化的飼料且有惡臭味。不及時進行治療的話,腸道型會變成菌血型。解剖后的病變主要在腸道,腸道表面顏色呈青色,腸內容物稀薄,一股惡臭味,腸壁內側有脫落。
2診斷
可以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初步診斷,準確診斷還需要進行實驗室診斷。無菌采集病雞的肝臟,直接觸片固定后進行革蘭氏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革蘭氏陰性的小桿菌,可以初步鑒定為大腸桿菌。將無菌采集的病料接種于營養瓊脂平板、伊紅美藍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置于溫箱37℃培養12h后觀察。大腸桿菌在營養瓊脂平板上表現為半透明邊緣整齊的表面光滑小菌落,大腸桿菌在麥康凱培養基呈粉紅色,在伊紅美藍培養基上表現為有金屬光澤的小菌落,挑取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革蘭氏陰性的桿菌,就可以進行確診[2]。此分離病原的方法適用于基層獸醫進行診斷。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分子生物學試驗,使用特異性引物進行PCR擴增后測序。
3綜合防控措施
3.1藥物治療
由于今年對此病的防治采用了大量的慶大霉素、氯霉素和鏈霉素等,大腸桿菌的耐藥性增強??梢赃x用氟苯尼考、新霉素、鹽酸多西環素、恩諾沙星等,對大腸桿菌較為敏感。有條件的養殖場應該進行藥敏試驗,篩選出效果最好的獸藥,可以通過交替用藥治療此病,避免抗藥性的產生。治療菌血癥大腸桿菌時,可以注射給藥或者選擇口服吸收性比較好的藥物會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可以選擇氟苯尼考、恩諾沙星、頭孢噻呋鈉和頭孢喹肟等。治療腸道型大腸桿菌時,可以選擇口服吸收性較差的藥物進行治療,利于藥物在腸道富集,治療效果會更好,可以選擇安普霉素和新霉素等。對于即將出欄的肉雞,要考慮到休藥期的問題,不建議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可以選擇生物制品或者中藥進行治療,可以選擇加味白頭翁散、四味穿心蓮散、四黃止痢顆粒等中藥制劑[3]。生物制劑可以選擇成分中有噬菌體,可以對大腸桿菌進行侵襲裂解。
3.2飼料配比合理
保證飼料和飲水的衛生安全,也要保證每個年齡段雞群的飼料配比營養豐富,要根據雞群日齡與機體發育情況進行合理調整,保證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充足。15日齡以內雛雞應飼喂容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飼料,10日齡后的雛雞就可以在飼料中添加籽實、牧草等,可以促進其消化功能。15日齡以后可以停止飼喂全價飼料,可以嘗試脫溫,開始進行育肥,使其自主覓食,日糧供應量不進行限制。注意保存飼料的倉庫衛生和溫度濕度,飼料要經常進行晾曬,禁止給雞群飼喂發霉的飼料,可以在飼料中加入混合的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吸收,提高雞群免疫力。
3.3加強飼養管理
雞大腸桿菌病是養雞場比較常見的傳染病之一,養殖戶應加強日常管理,從源頭切斷大腸桿菌的傳染,制定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以免造成病原的交叉感染,對于外來人員和車輛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后,方可入場。每天清掃糞尿,定期對地面、墻壁、飼槽和使用的器具進行消毒,進行1次/d的帶雞消毒,可以避免細菌滋生,可以使用石灰乳粉對墻壁粉刷進行消毒,舍內可以使用福爾馬林進行熏蒸消毒,對于料槽等器具使用燒堿溶液進行浸泡消毒。
雞舍按時通風,及時去除有害氣體,保證雞舍的干燥。通風要注意舍內和舍外的溫差不宜過大,以免雞群受到應激反應,增加患病率。保證冬季溫暖,夏季涼快。保證雞舍的光照強度和時間為最適宜雞群生長發育的條件。在引進雞苗時要從無疫情地區引進,選擇時要注意挑選精神飽滿、大小均勻的雞苗。在引進雞苗后要對其健康狀況做出檢查,隔離飼養,注意雞群的密度不宜過大。養殖戶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免疫計劃,可以使用雞大腸埃希氏菌病滅活疫苗,頸背側皮下注射,每只雞注射0.5mL,1月齡以上的雞免疫期通常為4個月。
4結語
雞大腸桿菌病是養雞業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且存在很多類型,可以危害不同年齡段的雞群,給養雞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養殖戶應該科學積極預防此病,不斷加強飼養管理工作,定期消毒,做好免疫接種,保證飼料中營養的全面,可以提高雞群的免疫力,降低此病的發生率。同時也要注意避免雞群受到環境突變、運輸等應激因素,有效控制此病的發生,促進養雞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德祥.淺談雞大腸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J].吉林畜牧獸醫,2020,41(10): 31+33.
[2]藍贊.雞大腸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J].吉林畜牧獸醫,2020,41(7):19-20.
[3]許娟.雞大腸桿菌病發病特點及其防治研究[J].家禽科學,202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