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摘要: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科學養殖策略已經進入各大養殖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養殖者都懂的合理的養殖方式,尤其是在各種生豬疫病防控上,一方面由于生豬養殖中疫病種類繁多,另一方面養殖者對于這些疫病的治療方式并不完全掌握,這均對治療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所以在養殖過程中,養殖者應當掌握最為合適的治療效果,確保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生豬養殖;豬病;治療效果;因素分析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無論是何種疫病由于不恰當的治療方式都會對養殖收入造成損失,尤其是那些具有高死亡率和極具傳染性的疫病,更能夠直接導致養殖者的破產。
1影響豬病治療效果的各項因素分析
1.1養殖環境對豬病治療效果的影響
在對于各類豬病的治療過程中,健康的治療環境是取得治療效果的前提,在養殖過程中,不同的養殖環境能夠對生豬的生長和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如在衛生條件較差的環境當中可能會引發眾多疾病,在某些養殖場中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消毒措施,因此會造成多種細菌和病毒的繁殖,最終在養殖場中暴發疫病。因此,在養殖場中若發現疑似疫病病例,首先應當對其進行隔離,然后對養殖廠區進行徹底的消毒,在進行治療前提供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往往能夠提高最終的治療效果,而且還能夠防止疫病的大規模暴發。但是在某些養殖場中,由于養殖人員缺乏專業的防疫知識,這會使得某些疫病在發生后會迅速蔓延,最終導致整個養殖場或者養殖區域暴發疫病,所以,無論是在疫病治療時還是日常的飼養中,都應當為生豬的生長提供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為其健康生長提供保障[1]。
1.2盲目用藥對于治療效果產生的影響
隨著生豬養殖業可觀的前景,使得不少其他職業的人群都投入到生豬養殖過程中,但是非專業性的養殖人員往往缺乏相應的養殖知識,尤其是在用藥方面存在缺失,由此就引發了藥物濫用的問題。在疫病治療過程中對于藥物的濫用不僅無法起到治療的最終效果,而且還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目前在養殖過程中大多數疫病都能夠通過藥物進行治療,但是也有特殊情況,如某些疾病通過藥物治療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且主要是通過日常中的預防或者定期接種疫苗進行防疫,但是這種方式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且目前我國在豬病疫苗方面發展水平還相對較低,再加上在養殖過程中由于缺乏理論的指導而普遍存在濫用藥物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就對豬病的治療效果產生了影響。
在眾多調查數據中發現,某些養殖者普遍存在超劑量用藥能夠促進治療效果的錯誤觀念,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為了提高所謂的治療效果,通常也會加大對于藥劑劑量的使用,實際上,過量使用藥物不僅不會起到積極的治療效果,而且還有可能導致生豬中毒甚至死亡等。
最后,某些養殖人員在用藥的時間上同樣也存在很多問題,如用藥間隔時間較短,首次投入的藥物沒有被吸收后就再次進行藥物投喂。實際上,根據不同種類的豬病應當確定不同的給藥時間,保證治療效果的全面性,給藥時間過長或者過短都會使得藥效大打折扣。
用藥的種類上麻木不仁,多藥并舉,適得其反(這是普遍存在問題,用藥后效果不好,立馬換第二種藥,或者增加藥的種類)。
1.3疫病防控缺乏科學性
缺乏科學診斷;把握不了最佳治療時間;養殖場不養專業技術人員,疫病防控沒有計劃,全憑感覺。
在我國各大生豬養殖場中,普遍存在缺乏具有科學性疫病防控手段的現象,產生這一現象的首要原因就是養殖者缺乏基本的養殖專業知識,尤其是對于正確治療方式上存在實踐性的欠缺,如某些豬病暴發時往往具有相同的臨床表現,表現出發熱、腹瀉、食欲不振等特征,但是即使這些發病現象相似,發病原因也皆不相同,由于養殖者缺乏對于生豬疫病的認知能力,所以可能會產生錯誤用藥的現象,盲目地給生豬投喂藥物,可能會造成生豬病情加重甚至死亡[2]。
2優化豬病治療效果的對策
2.1保證養殖環境,強化生物安全措施管理
養殖場內的養殖環境與生豬疫病的暴發密切相關,所以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保證一個良好的養殖環境,除了日常飼養中的必要消毒外,還應當及時清除養殖區的雜草、蚊蟲以及定期通風等,這樣才能夠保證全方位地減少疫病傳播的隱患,即使出現疑似病癥,也能夠促進最終的治療效果,如對于生豬氣喘病的防治過程中,可以通過加強通風的方式進行預防,通過在養殖場中創設一個適宜的小氣候環境以提升治療效果,通過定期通風可以促進豬圈中的氣流循環,及時將新鮮空氣帶入到豬圈中,并保障豬圈的干燥性,此外,在豬圈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如各類塵埃和病原體等。目前在各大養殖場中常用的通風方式主要有兩種,首先就是自然通風,這種通風方式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節;第二種就是機械通風,如在豬圈中安裝通風扇等,這種方式主要集中在夏季,不僅能夠實現通風,而且還能夠達到降溫的目的。除此之外,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每日都會產生大量的糞便和污水,這些污染物若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則很有可能會成為疫病的傳染源,所以在養殖過程中還應當制定科學的糞便處理措施,對所產生的糞便進行有效處理。
2.2對于疑似患病生豬進行隔離治療,有效切斷傳播途徑
在養殖場中,某些養殖者即使發現疑似患病的生豬,也不會對其進行隔離,一方面是由于養殖者缺乏對于疫病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養殖空間有限,缺少患病生豬隔離場所,所以患病生豬會將疫病傳染給其他健康生豬。在對于養殖場的規劃過程中,為保證對于疫病治療的最佳效果,應當在廠區設置專門的隔離區,且隔離區的設置要遠離養殖區,確保其不會通過空氣傳染給健康飼養區的生豬。對于隔離區內的患病生豬,在隔離后應當立即對其進行消毒,對于患病生豬的原始養殖區域也要進行徹底的消毒,在消毒過后首先應當確定病因,做到對癥下藥,以此來控制患病豬的病情,且能夠保證疫病不會進一步擴散。即使無法確定生豬疾病,首先也應當對其進行隔離,這樣才能夠避免疫病的進一步蔓延,從而避免產生更大的損失[3]。
2.3科學地為生豬接種疫苗
科學合理地為生豬接種疫苗能夠在生豬體內產生針對多種疫病的抗體,在接種過程中,為了保證藥物的效果,首先應當確定疫苗的安全性,確保所使用的疫苗均來自正規廠家生產。其次,還要保證接種疫苗人員的專業性,為保證藥物治療的效果,若養殖者不具備準確注射疫苗的能力,則可以向當地獸醫部門尋求幫助。最后,在接種疫苗時,要把握好注射時間,確保其能夠在最合適的時間接種疫苗。
3結語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任何不合理的舉措都會對疫病的治療產生負面影響,所以針對這些情況,在進行養殖時要通過合理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改善養殖環境,加強養殖期間的管理,通過種種措施提升生豬的體質,從而在對疫病治療時保證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胡興權.影響豬病治療效果的因素分析[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10):147.
[2]楊麗敏.影響豬病治療效果的因素分析[J].今日畜牧獸醫,2018(10):30.
[3]張玉良.生豬養殖過程中影響豬病治療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國動物保健,202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