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利新
【摘 要】早期閱讀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幼兒學習書面語言的活動,需要家長與幼兒園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家長參與幼兒園早期閱讀的主要方式有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直接參與包括閱讀沙龍、閱讀開放日以及親子閱讀等;間接參與包括家長培訓會、家園聯系欄、幼兒閱讀檔案、幼兒作品展示和閱讀之星評選等。幼兒園應在家園共同合作的基礎上,科學定位家園關系,重視挖掘家長參與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優化早期閱讀中家園共育活動的實施辦法,提高家長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對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
【關鍵詞】早期閱讀 家園共育 策略
早期閱讀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幼兒學習書面語言的教育活動[1]。通常以幼兒園開展的早期閱讀教學活動和家庭中親子閱讀的方式展開,重在培養幼兒初步具有自主閱讀的意識和能力[2]。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曾說“幼稚教育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是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3]。早期閱讀活動與其他的教育活動一樣,需要幼兒園與家長相互支持,緊密配合。幼兒園不僅需要提升語言教育水平和早期閱讀教育質量,同時需要關注、整合家庭教育功能,通過家園溝通、互動合作的方式共同使幼兒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以家長參與幼兒園開展早期閱讀的方式方法為參照點,重點探討早期閱讀家園共育策略。
一、家長直接參與
家長直接參與是指家長以主體的身份,直接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早期閱讀活動中,如參與園所早期閱讀課程設置以及幼兒閱讀教學活動等,在此過程中達到了解幼兒閱讀水平或實現親子閱讀交流的目的。實踐中具體開展模式主要有:
1. 閱讀沙龍
閱讀交流主要以針對早期閱讀的家長沙龍、家訪等小范圍或一對一交流的方式開展。以期通過經驗分享、深度交流的方式,促進教師對家庭親子閱讀開展狀況、幼兒語言及閱讀能力發展水平的了解,以及家長對幼兒園閱讀課程開展的情況、階段的了解。但在實踐中不少幼兒園習慣于采取專家講座的方式,重理論宣講,信息單方傳遞,難以發揮了解幼兒、增進信任、加強合作的作用。閱讀交流既需要基于幼兒的發展達成雙方的信息互換,也需要幼兒園通過合理的設計,傳遞科學的教育理念。
以家長沙龍為例,活動之前應以微信或紙質通知,向每個家庭發出邀請。邀請函信息應包括會議時間、地點、被邀請者(幼兒的父母)、邀請者(園長或教師)以及本次家長沙龍的主題。主題應簡潔明了,明確聚焦。如“如何培養愛讀書的孩子”“如何和孩子共同讀一本書”等。在邀請函中可提示家長結合自己的經驗圍繞沙龍主題做簡要分享準備。家長沙龍開始前應設計一份記錄表,呈現沙龍主要議題,便于家長記錄,或作為觀點匯總以及資料回收之用。沙龍可由園方管理人員和一位家長共同主持,從相互認識、拉近距離開始,再到介紹沙龍主題和具體問題的討論,在家長分享以及必要對話的基礎上逐漸提煉觀點,形成共識。園所可就未來對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支持性教育工作以及家長在家庭需要配合的相關內容,進行初步的介紹。沙龍的組織切忌虎頭蛇尾,對參與者的收獲與家庭教育采用的好的方法應加以肯定和鼓勵,同時在沙龍的議題與討論過程中,逐步延伸出其他可持續討論的主題和內容。
2. 閱讀開放日
家長走進幼兒班級,在真實的閱讀活動中,觀察了解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和能力的狀況。雖然閱讀開放日只是家長了解孩子閱讀能力發展的一個窗口,但能有效引發家長對幼兒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良好性格養成等問題的關注,有利于形成家園一致培養的良好氛圍。閱讀開放日的作用常被低估或誤解,被等同于家長開放日只是泛泛了解孩子的在園狀況,或被教師設計成為教學能力的展示。家長對教師開展的活動缺少了解,既無預期也無意打聽,只是持一種看到什么算什么的心態,難以成為理性的觀察者和分析者,對于家園交流益處不大。
園所應該發揮專業引領作用,在活動中正確引導家長。 閱讀開放日前,通過文字、語音或短視頻的方式,向家長介紹活動的內容,以此邀請和吸引家長積極參與。活動中,為引導家長有計劃、有目的地了解孩子的閱讀狀況,可嘗試設計“閱讀活動觀察表”(見表1),對需要家長觀察的指標可通過設定觀察維度的方法給予明確的指向,避免活動中出現無從觀察記錄,只是簡單拍拍照的情形。園所可依據實際需求,對觀察維度以及選項進行調整。觀察表的應用,不僅能增進家長對教師閱讀活動設計意圖、閱讀理念的理解,而且能夠支持家長對孩子進行有側重的觀察與評價。通過閱讀開放日,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師幼、同伴共讀中狀態的觀察了解,教師與家長共同制訂閱讀能力培養計劃。
3. 親子閱讀
幼兒園應該幫助家長提升親子閱讀的質量,傳遞科學理念,引起家長對親子閱讀的重視,為親子閱讀搭建家庭之間的交流平臺,并開展一系列閱讀活動。有的園所以“爸爸媽媽讀書多重要”“大聲朗讀”等為主題,召開家長沙龍或小型研討(具體方法參見家長沙龍),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借助活動幫助家長掌握具體的閱讀方法。
(1)閱讀過程展示。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對親子閱讀開展較好的家庭進行展示,內容可包括家庭閱讀環境、閱讀時間安排、閱讀內容、閱讀方式以及閱讀經驗介紹等。親子共同購買閱讀書籍過程、觀看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演出、進行與讀書相關的科學小實驗、家庭小表演等活動,這些都可以通過照片、視頻等進行展示,幫助家長相互學習,交流經驗。
(2)共讀角。幼兒園的共讀角為家長創設家庭親子閱讀環境提供了樣板,設置時應注重閱讀環境氛圍的創設和圖書的管理,環境溫馨舒適,圖書分類擺放高度與幼兒身高相當。鼓勵家長在接送孩子時,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與孩子安靜地共讀一本書。
(3)每月爸媽講故事。為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引發家長對親子閱讀的重視,可開展多種形式的家長進課堂活動。如每周由1名家長進入班級為孩子講故事。活動之前,教師可從圖畫閱讀、文字內容、故事結構等方面引導家長進行故事分析,鼓勵家長為孩子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并與幼兒進行相關的對話交流。通過采用每周或每月輪流的方式使每個家庭都有機會進入班級為孩子們講故事,教師可以給予幫助和指導。
二、家長間接參與
家長間接參與是指家長通過參與園所組織的會議、園所宣傳平臺、通知、手冊、評比等非直接的方式,關注和參與園所有關早期閱讀的宣傳和活動,常見的活動有:
1. 家長培訓會
園所通過面授講座向家長傳遞科學的閱讀理念,內容通常包括:引導家長重視閱讀、正確理解閱讀,明確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家園共同配合,以及親子閱讀的重要性、親子閱讀的方法以及親子閱讀材料的選擇標準等內容。家長培訓會通常注重信息傳遞,不強調互動交流,為增強家長的參與和講座的有效性,可在培訓中增加直觀案例和基于閱讀材料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保證家長培訓會的時效性,園所可提前圍繞講座內容向家長收集需要解答的問題,使講座中專家更有針對性,增強活動有效性。同時應在培訓后征求家長意見,對未來的講座內容提出自己的需求和設想。
2. 家園聯系欄
為保障早期閱讀家園合作互動的持續開展,滿足家長對幼兒在園閱讀活動了解的愿望。教師不妨借助家園聯系欄開辟“閱讀活動精彩回放”板塊,將早期閱讀活動中師幼互動過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呈現,引導家長了解閱讀活動中孩子的表現,并簡要介紹教師引導幼兒閱讀的策略方法。家園聯系欄是園所和班級傳遞閱讀理念、預告和總結閱讀活動的常見窗口,應注意將期望家庭配合的內容及時發布。當前因網絡發達,交流更趨于電子化、網絡化,不少園所開設網絡交流空間,將家園聯系欄搬到了微信群,通過制作小報、活動分享的形式定期向家長推送,使交流突破了空間局限(見表2)。
3. 幼兒閱讀檔案
家園互動是信息相互反饋的過程。經驗表明,良好的家園互動常常會直接影響親子閱讀的發生頻率與親子閱讀的有效性。閱讀與表達休戚相關,為提升幼兒的閱讀表達能力,園所可嘗試為每個孩子建立個人閱讀檔案冊,通過家園互動合作的方式記錄幼兒閱讀能力的提高過程。例如,有的幼兒園設立“閱讀護照”,引導家長每日記錄孩子的口述故事,引發家長對幼兒表達能力的關注,讓孩子的成長看得見(見表3)。閱讀護照類似日記,家長所記錄的內容可簡可繁,可長可短,內容可以是孩子講述的一句話、復述的一個故事、針對某個故事發表的觀點等,記錄不在于長而在于每日堅持。在父母記錄口述故事的同時,可鼓勵幼兒用圖畫的形式表達所思所想,父母再以文字表述圖畫含義。教師每月回收閱讀護照進行閱覽點評,并在家園聯系欄加以展示,以供家庭之間相互參照學習。
4. 幼兒作品展示
通常閱讀活動中幼兒只作為讀者,理解故事內容。在早期閱讀活動中,不僅包含前閱讀經驗,還包含前書寫以及前識字經驗,其中制作“小書”就是很好促進幼兒前書寫、前識字經驗獲得發展的方式。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幼兒通過繪畫、折紙、手印等形式創作自己的故事書,將幼兒獨立或合作完成的作品,以完整的書的形式展示出來,引導幼兒體會作為作者的成就感。在分組、集體制作、親子合作制作故事書的過程中,獲得關于書的制作經驗,書的構造包括頁碼、標題、作者、圖、文、出版社、時間等相關知識。同時,閱讀自己參與創作的書,可以培養和激發幼兒的閱讀勝任感和閱讀興趣。
5. 閱讀之星評選
通過家庭參與早期閱讀的情況,家園互動記錄等綜合評價,可組織家庭參與幼兒園“閱讀寶貝”“閱讀媽媽”“閱讀爸爸”“書香家庭”等的評選,通過樹立榜樣,帶動更多的家庭和幼兒進入熱愛閱讀的群體中。同時讓家長重視親子閱讀,重視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和能力。
引導幼兒喜歡閱讀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非易事,只有家園共同努力,彼此信任,默契合作才能達成目標。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余珍有.幼兒園語言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44.
[2] 孫莉莉.早期閱讀與幼兒教育[M].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9.
[3] 鄔春芹.陳鶴琴家園共育思想的內涵及當代價值[J].早期教育,2018(2):47.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
責任編輯: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