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和培養要求,在經過一年的移動信息化教學實踐后提出“云班課(線上)+線下課堂”融合的教學模式,這種創新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起到了正向的教學效果。但同時,也給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合理地結合新技術和傳統課堂,不斷探究符合高職學情的教學改革之路。
關鍵詞:高職教學;藍墨云班課;移動信息化;教學改革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國家對信息化教學也愈加重視,“00后”的大學生對手機有著天然的依賴,如何在課堂中引入移動信息化教學已是教師們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作為我校市場營銷學生擴充職業綜合技能領域中重要的一門課程,任課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致力于教學改革,希望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更適合高職學生“以技能為主”、“操作為主”的教學要求,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國際貿易實務方面的職業技能。筆者以藍墨云班課為信息化手段開展了一年的教學嘗試,本文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云班課(線上)+線下課堂”的教學模式,以期豐富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實踐研究。
一、移動信息化教學的特點
(1)教學過程的開放性
移動終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可以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學習和授課。有了云班課軟件的加持,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將從網上搜集到前沿的各種視頻、音頻、圖片、網文等作為課外補充資源上傳到云班課里,也可將課件和事先錄制好的知識點講授視頻上傳給作為學生預習之用。作為教學輔助軟件,如果是教授平行班的話,班課的內容可以進行復制,如果是多學期使用的話,只需在第一次備課時準備材料,之后在云端上調取即可,大大減輕了教師備課的工作量。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生只要手握手機,就可以在寢室、圖書館甚至操場里進行學習,更適合于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作為對傳統課堂的補充,實現了多方位、多形式的授課,給學生創造更為便利的學習條件也為教師減輕教學負擔。
(2)課堂教學的交互性
高職學校的學生鑒于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興趣也不濃厚,課堂上會存在開小差、玩手機的現象。另一方面,教師在提問時,學生主動回答的積極性不強,有些學生是羞于表達,有些學生是為了逃避學習,整體的課堂氛圍不活躍。采用云班課線上+線下結合上課之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和小組之間能形成多層次“三位一體”式的交互。教師可以在講授完重要知識點之后,在云班課上發布任務,比如說發起“討論”活動,進入一個類似于微信群聊的界面,學生可以在這里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對其他同學的想法加以評論。也可以通過發布“小組作業”的形式,學生線下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再線上完成作業。這種“三位一體”式的交互模式,能調動課堂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學生在線上也敢于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教師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
(3)注重學生的個性化
鑒于每個學生的基礎和學習理解能力的差異,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只能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進度,有些優等生和后進生就處于尷尬局面。借助云班課了之后,對知識點還未能掌握的學生可以通過云班課在課后線上向教師發起提問,教師給予個性化的輔導和解答;對于優等生來說,他們可以查看教師在云班課中上傳的新一章的內容或課外拓展知識的內容,來滿足更對知識的需求。在云班課軟件的后臺,教師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經驗值排名,再結合他們具體的活動完成情況和質量來掌握班級里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做到因材施教,使“一生一案”的設想能夠真正落地。
二、云班課在《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中的應用實踐
(一)課前導入階段
(1)了解學情。這一階段無論是對于傳統教學還是在融入信息化教學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通過學情分析能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尤其是高職學院的學生,不同專業、不同班級之前學情差異還是比較大的,事先要先了解這班學生的學習風格、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課堂的活躍度等,來確定教學設計。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有效教學。
(2)設計教學活動。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先在云班課里按照項目、任務進行分組,這樣方便查閱,也另資源、活動的歸類更為準確,無論教師還是學習在調取的時候都更快捷。再根據之前的學情分析,設計一個任務里的活動項目,如案例分析題中,可以設計“頭腦風暴”或“討論”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對知識點是否已經理解。一些調查類的題目,可以設計“投票”環境,系統會自動反饋各個選項的占比。在任務結束之后,可以設計“測試”,在題庫里上傳簡單的選擇題,來檢測學生對這一章節的掌握程度。
(3)活動合理分布。在一次課中,教師要對各項活動進行合理搭配,不僅僅要有助于教學的呈現,也要考慮到活動的豐富性,比如:投票、頭腦風暴、測試進行組合,學生在一堂課中不至于覺得單一乏味。
(4)提前上傳各種教學資源。活動類的項目盡量在課中展開,資源類的項目盡量提前上傳資源庫,比如說:教學PPT、知識點講解的短視頻、課外拓展閱讀等,以便學生可以提前進行預習,上課的時候可以更有針對性也可以適當加快教學進度。
(二)課中“線上+線下”融合階段
(1)正式上課之前,教師發起簽到對學生進行考勤,推薦使用“手勢簽到”并控制簽到時間,避免學生人在寢室卻簽到了的現象。系統會自動分配2經驗值,可以計入平時成績。教師端可以查看哪位學生缺勤,快速完成考勤任務。
(2)課堂互動“加點料”。教師按照傳統授課模式先講授此次課程的重要知識點,在課堂互動中,可以通過云班課中的“課堂表現”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愿意參與時,可以采用“舉手”功能,教師指明一位或幾位同學來回答,與傳統的舉手回答比起來,優勢在于可以對于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經驗值的“獎勵”,有助于過程性考核。針對于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手動選人”或“搖一搖”的功能,給學生以警醒。有些班級課堂氛圍比較沉悶的話,教師可以發起“搶答”功能,搶答過程緊張刺激,可以迅速活躍課堂氣氛。
(3)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可以按步驟發布事先準備的活動,如“頭腦風暴”、“討論”等。《國際貿易實務》簽訂合同章節中,有個案例關于“逾期接受是否有效”的問題,教師就可以發布“討論”,學生將自己的答案輸入,教師端就可以看到學生的作答情況,包括未完成的人,教師也可發布提醒。這個環節可以讓教師準確掌控學生的理解情況,用以調整接下來的授課進度。
(4)小組討論是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但傳統討論的結果很難進行考核,討論完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但借助云班課小組活動之后,學生可以將討論的最終成果上傳到軟件里,不單老師可以進行打分,其他小組的同學也可以進行相互評分,實現多層次的互動。
(三)課后測試和鞏固階段
(1)在一個知識章節內容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發布小測試,主要是一些選擇題,系統會自動出分,還能進行錯誤率的分析,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做到有的放矢。課后還可以布置“個人”或“小組”的作業,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
(2)整個學期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登錄教師端,下載所以學生的活動記錄以及經驗值,系統可以自動轉化為學生的平時分,既真正實現了過程化考核,也大大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數據導出之后還可以進行數據分析,方便教師進行教學總結也為今后的教學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三、基于云班課的移動信息化教學反思
雖然使用云班課之后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很多便利,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高職的學生來說,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技能鍛煉的成效也得以加強。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有待改進的地方。
(1)課堂使用手機監管難度大。因為使用云班課授課,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聯網使用手機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排除部分學生趁機利用手機玩游戲、上網、聊天,教師在課堂紀律監管上難度加大。
(2)云班課在輔助教學時,想要把這些功能發揮好,需要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得花費大量的時間備課。但一節課的時間又很短,教師必須對整個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規劃,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不應為了使用軟件而使用,不應設計過多的活動,打亂課堂教學的節奏,也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要把握好這個度。
(4)注重師生交流,課堂始終是師生面對面的交流互動的場所,軟件只是教學工具而已,還是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在移動信息化時代,不是每個人都面對冰冷的手機,而是有溫暖的老師在身邊。
(5)教師們要緊跟時代,不斷創新,及時了解各種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讓新技術能更地服務于教學改革,提高高職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高雅翠,金秀蘋,杜小艷.藍墨云班課+行動學習在管理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11):219-221,237.[2] 熊輝.課堂教學管理問題與云班課解決之道[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06-107.
[3] 孟婷婷. 關于藍墨云班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 亞太教育, 2016(15):113-114.
[4] 張永霞 , 粱涵. 智能手機輔助高職課堂教學的應用研究[J]. 科技界,2017(27):21-22.
項目基金:2020年第二批基于“云班課”信息化教學課程,主持人:管瓊斯.
作者簡介:管瓊斯(1987—),女,浙江臺州人,碩士,講師,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學、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