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菊
摘要:本文探究如何以繪本故事為載體,挖掘繪本內涵,通過角色演繹、情境體驗、猜讀想象、問題導讀等措施,把繪本與德育有機融合,讓學生在繪本閱讀中養成良好品格的做法。
關鍵詞:繪本閱讀;品格養成;實踐探究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導思想指出:“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為根本,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為重點。” 兒童期是人生重要的啟蒙時期,也是養成良好品格的關鍵期。如何在課堂上順應時代需求,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筆者嘗試了依托繪本閱讀,聚焦良好品格養成的實踐與探究。
一、角色演繹,再現情景
兒童天生愛表演,愛模仿,兒童期是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期,也是良好品行培養的黃金期。繪本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通常是兒童模仿的對象,他們會不自覺地對照模仿對象的行為準則要求自己。因此,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分析繪本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引導學生精心開展富有德育情趣的繪本表演,走入繪本中的人物,反思自己的品行,以此豐富道德體驗。
如繪本《小兔波力品格養成系列》,用溫暖親切的小故事生動再現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表演之前,筆者先對教室進行符合演出主題的裝扮,為表演的學生準備好服裝和道具,讓表演更有真實感;然后利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某個角色,生動再現莽撞淘氣又溫柔善良的小兔波力,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把文本內容延伸到真實的生活中。在角色扮演中,學生深刻理解了繪本的故事情節,又體會到小兔波力面對困難、克服恐懼、關愛別人、與人相處的心情與處境,演繹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故事中的善良、勇敢、誠信、禮儀等思想信息形象化地深刻儲存在腦海里。
兒童的品格塑造實質上是一種感性模仿,通過角色扮演組織繪本閱讀活動,既能滿足其表演天性,增添閱讀趣味,領悟繪本的基本精神,又能在演繹中提升審美感知,愉快地遷移故事人物的良好品行,進而內化自己的品格。作為教師要更仔細研究繪本中圖畫和文字涵蓋的德育元素,多角度開發,有效地將繪本中的德育元素傳輸到學生的腦海中,促進其良好品格的形成。
二、情境體驗,誘發喚醒
劉驚鐸在《道德體驗論》一書中指出:“道德教育的實效,是在體驗中發生的,只有誘發和喚醒了體驗者的道德體驗的道德教育,才能對其生存實踐和生命健康成長發揮實際的促進作用。” 繪本中的優美的場景,悠揚的語言,深刻的意蘊,很容易引起學生們的情感共鳴。因此,通過把德育內涵豐富的繪本與兒童的實際感受聯系起來,開展繪本體驗性實踐活動,是促進兒童獲得良好行為體驗、促進道德內化的過程。
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以優美的語言講述一只小兔子和它母親在睡前攀比自己有多愛對方的故事,是傳遞親情的極佳繪本。筆者根據繪本內容,利用信息資源制作成動態的繪本PPT,把現場情境直觀地呈現出來,讓學生伴隨背景音樂,觀察繪本中的畫面、朗讀繪本中的文字,一起做大兔子充滿愛意的一系列動作,置身情境體會繪本的意境。學生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精美的圖畫,在情境體驗中領悟到“尊敬長輩、禮貌待人、愛與感恩”等品質,實現對自身品格的熏陶。
又如繪本《大樹在唱歌》,組織學生親身實踐與體驗環境調查活動,把身邊破壞環境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在體驗性實踐活動中,學生認識到對錯、美丑、真假、善惡等初步的道德標準和良好的行為準則,從而獲得豐富的道德體驗。
再如繪本《搬過來,搬過去》,運用游戲的情境體驗方式,先讓學生感受長頸鹿小姐和鱷魚先生的困難,然后喚起學生的回憶,聯想和父母相親相愛、同學之間互幫互忙的情境,在情境體驗中,學生引發了“愛就是要相互體諒”的情感共鳴,從而潤物無聲地達到品格教育的目的。
合理的情感體驗能幫助學生建立繪本與自我的聯系,在視、聽多感官立體地參與下,學生感受著整個繪本的美,心靈與故事情節融合在一起,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建立良好的行為規范并逐漸內化。
三、猜讀想象,熏陶感染
兒童想象力十分豐富,是天生的幻想家,想象幾乎貫穿他們的各種活動。優秀繪本深藏著自我認知、友誼、愛與生命等人生哲理,細膩浪漫的圖畫則讓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以自由馳騁。因此在導讀繪本時,教師要重視學生讀圖能力與想象能力的培養,引導孩子對圖畫中的色彩、形象、隱藏的信息進行細致觀察,展開豐富自由地猜讀想象,下一步會發生什么,故事的結局怎樣,體悟繪本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繪本《逃家小兔》,全篇通過“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將整個故事描述了下來,十分具有想象力。在此繪本的閱讀教學中,筆者也利用該句式:“如果你變成????? ,我就變成???? 。”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進行說話的練習,然后用“如果你是兔媽媽,會變成什么讓小兔回家呢?”的問題繼續猜測并推進故事的情節。在此過程中,學生領悟繪本中蘊藏著的人生哲理,從而受到陶冶和洗禮。
在繪本教學中,作為學生引路人的教師,深層次地挖掘繪本細節和準確地引領,將促進學生思考,帶給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學生在快樂、豐富的想象情景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從而達成品格教育。
四、問題導讀,反思對比
在繪本閱讀中,教師無需一味地灌輸知識、強調觀點,設計有針對性的導讀問題,能讓繪本閱讀在讀書討論會中無痕對接品格教育。
如教學《生氣湯》這一繪本時,就可提出引導性的問題:“讀繪本,找一找霍斯在生氣的時候是怎么處理的?”學生邊讀邊找答案,最后教師引申到如何對個人的憤怒進行化解的問題上,并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行為與霍斯的做法進行對比。這樣,學生不僅學習了繪本中霍斯處理情緒的方法,還在學習中反思對比自己平時的品行,品格教育自然而然貫穿到了繪本閱讀教學之中。
課堂上,通過問題點撥引導,學生在思想碰撞中獲得了積極的感情體驗,在內省過程中逐步形成對良好品格的高度認知,深刻的道理無聲浸潤,良好的品格種子潛移默化地生根發芽,自然而然促進了品格的發展。
對學生品格塑造的過程中,以繪本故事為載體,利用與開發繪本中的德育內涵,以適當的方法開展多形式的繪本活動,借由繪本進入自身內心世界,讓繪本與品格養成有機結合和滲透,能促進學生品格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