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帛秀
摘要:雖然文言文在小學課本中所占篇幅小,但文言文教學卻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小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晦澀難懂,不易理解,有很多通假字和現在所學的漢字意思有所偏差,且一個字有多種意思,這對于剛上小學的學生來說有很大的挑戰度,同時,對老師來說,如何有實效性的教文言文也需要去思考。教師必須要有和現代漢語言文學不同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找到適應本班學生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小學語文;實效性
一、交代時代背景
文言文文字精簡、詞句優美、言簡意賅、朗朗上口,與現代文學在情感的表達上、用詞和語句上、篇幅上都有著巨大的差別。許多文人墨客寫文言文都是有感而發、望景興嘆,與作者的創作心境和身處的地位有著重大的關系。[1]所以,明確交代創作的時代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對理解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深刻內涵及意義有著重大作用。比如在小學五年級下冊中一篇《田忌賽馬》:當時的寫作背景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威王與齊國大將田忌進行賽馬比賽,但齊威王的馬匹都比田忌的要好,但是要怎么做才能贏得這場比賽呢?這個時候,齊國的軍事家孫臏運用了智慧與觀察,用田忌的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中馬對下馬、上馬對中馬,幫助田忌贏得賽馬比賽。從這篇文言文可以知道有時候恰當的方法能夠扭轉局面,對一件事情要多觀察,多思考,多動腦,即使不利的局面出現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改變,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二、重點字詞,該背須背
知識的積累,在于運用與熟背。只有當一個知識點背下來了它才是屬于你自己的。文言文當中有特別多的詞、字與現代漢語言文學有著不一樣的意思。比如《論語》當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生用現代漢語言文學去理解可能會明白前半句”學而時習之”的意思,但對后半句里的“說”就不太懂,還可能會讀成“shuo”。這時候借助注釋和老師的講解:“說”同“悅”,表愉快的意思。經過老師的點撥,學生們就能夠恍然大悟,輕而易舉的讀懂這句話。所以這個“說”就必須著重重點的去記、去背,這樣在別的文言文當中出現同樣的詞時也能夠去理解,做到舉一反三。例如在二年級上冊《敕勒歌》里的:“風吹草低見牛羊。”里的“見”,學生很容易用現代漢語的意思“看見”,但其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同“現”,“顯露”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風兒輕輕的吹過,草兒微微的低伏,隱隱約約顯露出原本在草叢中的一群牛羊”。所以,對于文言文當中的重點字詞,老師一定要重點指出,舉一反三,并要求學生一定要去背,很多逐個的單詞起著扭轉乾坤的作用,只有理解了這個詞,才能理解整句話。
三、譯文要“活” 體現意境
教師在教文言文翻譯時,切忌照本宣科,對著參考書念。學生被動式的輸入其實是很難聽得進去的,有時候就算耳朵聽進去了腦子也很難記住。這時教師應該要把一些關鍵的詞標注出來,告訴學生們這篇文言文的大概意思及故事背景,有一個大綱之后再去引導學生去翻譯每一句文言文的具體意思。[2]讓學生自由發揮,去理解、去參悟全篇意思。最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或文言文的時候,鼓勵學生結合詩句發揮想象力,腦中再現詩人所描繪和表達出來的情景畫面,加深了學生對詩歌的情感記憶以及強化了對文言文的理解。例如在三年級下冊《元日》中,詩描繪的是家家戶戶過年的熱熱鬧鬧的場景,這時可以問學生,過年的時候家長們都在做什么啊,是不是都會貼對聯呢?家里有沒有打爆竹、掛燈籠呢?這樣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回想過年的場景,再來讀這首詩歌時,自然也能明白作者所描繪的情景了,同樣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本首詩了。
四、培養興趣 因材施教
小學生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疑問和期待,因此幾乎都特別喜歡聽故事。所以老師在講授一節新課時,可先以一個小故事開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以小學二年級《刻舟求劍》為例,在很久很久以前,楚國有個人想要坐船去河對面時,船行駛途中不小心把劍掉入了江河之中,這是他急急忙忙在船上刻下記號,淡定的說:“這是我的劍掉下的地方。”當船停止行駛的時候,這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去尋找劍,那么,同學們說這位楚國人能找到這把劍嗎?學生肯定會很好奇,這時候讓學生展開討論。這樣學生就會帶著疑問和想知道正確答案的求知欲認真的聽講。最后引古喻今,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做事情不要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要懂得靈活變通。這樣學生興趣盎然的聽著的故事,同時友理解這篇文言文的意思,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還會發現文言文好像也不是那么的晦澀難懂與無聊,而且還是蠻有趣的,加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與樂趣,同時也就更加樂意主動的去學習文言文了。
五、結束語
關于文言文的教學方式還有很多很多,要做到實效性就必須要做到因材施教,懂得變通,順應時代的發展,創新出更多有趣、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愛上學習、快樂學習。教師需要遵守的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各種各樣教學方式都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參與的程度以及思考的深度等,因為這很大程度上能決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收獲多少。教師一定要更加用心的去探討教學方式,去開發創新更加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案,讓中國古典文學在學生幼小的心底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李明杰.基于《新課標》,提高小學文言文教學實效[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9, 000(014):P.91-93.
[2]馮蘇芳. 提高小學高段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案例談[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 000(029):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