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旺 郭龍 羅珍彪 陳佳峰 代玉梅 龍柄華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日漸興旺,茶文化旅游在全國各地也迅速崛起。針對這種新型旅游模式,本文首先就其中的茶文化情況進行簡單概述,并通過研究結合貴州省特殊的地理環境及其發展優勢,對當地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基本特點進行探索,并結合實際情況對貴州省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創新開放模式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茶文化旅游;貴州省;旅游資源
貴州省地區位于中國西南地區,擁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在這里曾經挖掘和發現了距今萬年歷史的全球首個茶籽文物和礦產品。貴州省內擁有種植植株年齡平均為400年至600年的人工種植和栽培的古茶樹種類群落,且種植規模始終居全國之首。此外,貴州省境內共有17個重點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每個重點民族聚集的地方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歷史。無論是自然環境或者是人文環境,都比較適合將貴州省打造成為以傳統茶文化旅游帶動當地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旅游強省。
一、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是指茶在進化和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與茶有關的文化效應和經濟效益。茶文化具有豐富的內容與多遠的形式,并充分體現在歷史文化、人文精神、思想高度、情感體驗等方面。中國在歷史上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人類發現和飲用茶葉的國家,不僅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茶葉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據中國歷史記載,茶在中國已經有了四千多年的歷史。貴州省約有一半的縣市種植茶葉,使其成為中國的茶葉大省。目前,貴州擁有十大著名的茶葉品種,包括氣味涼爽清香濃郁的貴州都勻高山毛尖、清爽清香醒腦的梵凈山翠峰茶、香醇味濃的石阡苔茶等。這些優質茶葉不僅大量銷往貴州省及全國各地,還大量遠銷海外各大市場,對促進貴州省經濟和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貴州茶文化旅游資源的特征
(一)歷史性
貴州地區是中國最早的種植和利用茶葉樹木的地區之一,有許多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古茶樹。目前,不僅有一大批歷史超過1000年的古茶樹,而且還有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人工種植和栽培古茶葉喬木樹群。只是貴州久安地區便有33000多叢的古茶樹,而整個貴州省的古茶樹種植數量更是驚人。貴州省位于我國西南地區,交通發達程度較低,經濟和社會發展也比較落后。近代商業傳入較晚,對傳統茶文化影響不大,許多貴州人的茶園仍然是采用更加原始的傳統制茶技術。
(二)民族性
貴州地區一直是一個少數民族集聚的省份,省內總計共有48個少數民族,其中當地世居少數民族總計共有17個,正是那些世世代代住在貴州的少數民族,用自己的勤勞和聰明之手開墾荒地,種植茶葉,利用野生的茶樹制作茶葉,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制茶技術。此外,各少數民族獨特的傳統飲茶風俗,催生出許多具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和欣賞價值的傳統茶藝。為了更好地讓這些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中國傳統茶文化走到世界各地,貴州的茶文化旅游模式勢在必行。茶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不僅可以宣傳中國的茶文化,也可以給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變革模式。
(三)地域性
貴州省是一個多山地區,河流眾多,山脈縱橫交錯。獨特的自然風光造成了區域交通堵塞、經濟不發達、對新事物接受緩慢等問題。然而,正是因為這些不利于經濟發展的因素,貴州獨特的山川茶文化才無法被現代社會所同化,得以保留至今。大多數農村地區的當地居民幾代人都住在山區,他們古樸、親切、好客的性格給貴州茶文化賦予了獨特的人文氣息。以上種種因素使得貴州的茶文化旅游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性。
三、貴州開發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創新措施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貴州省各級政府應積極拓寬旅游項目籌資途徑和渠道,加大對資金的投入,全面深化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改善和優化旅游條件。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地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基礎條件建設、扶貧開發、社會主義特色新農村建設中去。將我國各地的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安全便捷的交通網;興建通往各旅游景區的地鐵及高速公路運輸網絡;完善茶鄉重點風光名勝地的道路、標牌系統、給水、供暖、通信、廁所、垃圾及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為廣大游客前往茶鄉感受茶園特色及民風民俗提供便利。
(二)突出民族特色
茶文化產業園的景觀建筑設計要素包含了其文化和風貌特點。茶文化特點主要包括與當地傳統茶文化密切相關的茶道、禮儀和茶葉文學,與當地茶文化和民間茶藝相關的茶食和茶藝表演,以及其他與當地茶葉生態和文化特點密切相關的茶藝表演。在充分運用這些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時,茶詩、茶文學都是可以由石頭和牌匾等多種媒介來呈現的。通過這些茶文化傳播的戰略,可以促進貴州茶葉文化產業園在全國旅游區和景點之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可辨率,從而真正實現突出貴州茶葉文化特色的目的。
(三)建立生態觀光茶園
貴州省不僅是目前為止中國唯一的低緯度、高海拔、日照少的當地土著種植原生態品種茶葉的原產地,也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安全、適合于人工種植和生產原生茶葉的地方。貴州茶葉有著獨特的生產環境和獨特的品質特點:內在品質豐富、香氣高、鮮醇、持久耐泡,無論從口感還是品質上,都是全國綠茶的精品。若要實現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在山區內建設一批優質茶園,改造現有的茶園,加快其良種選拔。只有優質的生態茶園,才能夠開發出大批適合市場需求的高檔茶葉,培育自己的知名度和品牌,為生態茶文化旅游的開發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趙水銀.謝錦嫣.莫燕瓊等.鄉村振興視域下惠州周田村四大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開發研究[J].智庫時代,2019(33):26-27.
[2]徐欣然.茶文化旅游資源深度開發對策與建議——以湖州茶文化旅游為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05):14-20.
[3]龔鏡澄.譚子艾.劉東蔚等.文化創意新方向—關于茶文化與點翠工藝結合的創新設計應用的探究[J].大眾文藝,2020(10):92-93.
基金項目:貴州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基金項目編號? 20201422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