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圣濤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芒市 678400)
乒乓球運動作為一項隔網對抗的運動項目,雖然參與運動的人員沒有身體上的直接接觸和對抗,但對運動員的反應能力、力量素質、動作速度、身體協調性等身體素質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對乒乓球的技術要求也較高。在高校乒乓球課程教學和乒乓球練習活動中,時常發生乒乓球運動損傷,運動損傷對大學生的訓練、學習和生活都造成不利影響。對大學生發生乒乓球運動損傷的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從乒乓球運動損傷發生率、運動損傷發生的部位、運動損傷發生的類型和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乒乓球運動損傷的特點和規律并給出相應的解釋,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乒乓球運動損傷的建議與對策,為高校順利開展乒乓球運動提供理論支持。
隨機選取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各個專業中2018級、2019級選修乒乓球課程的500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以“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損傷”等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數據庫、維普網、萬方數據庫上檢索,查閱了近年來有關乒乓球運動損傷方面的文章,了解目前關于乒乓球運動損傷的研究現狀和研究特征,從中得到啟發,為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基礎。
1.2.2 調查問卷法
隨機抽取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8級、2019級選修乒乓球課程的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500份問卷,回收493份,回收率98.6%,有效問卷493份,問卷有效率為100%。
1.2.3 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所得數據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并得出相對應的統計結果。
表1的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損傷發生1次的人數是41人,占總人數的8.3%,乒乓球運動損傷發生2次的人數是16人,占總人數的3.2%,運動損傷發生3次及以上的人數是7人,占總人數的2.4%,合計在乒乓球運動中發生損傷的人數是64人,占總人數的13%。乒乓球運動是一個隔網對抗的運動項目,與籃球、足球等同場對抗的運動項目相對比,乒乓球運動中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和接觸,這樣就避免了由于對手的違規或暴力動作而發生運動損傷。
表2的統計結果顯示,從運動損傷發生的部位來看,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損傷中損傷率最高的是肩關節損傷,達到31人次,占總損傷人次的32.6%,其次是腰部損傷,達到21人次,占總損傷人次的22.1%,然后是膝關節和踝關節等部位的損傷。從人體解剖學角度來看,肩關節是人體中比較靈活但穩定性也較弱的關節,而乒乓球運動中很多技術動作都是以肩關節為軸帶動上臂快速、反復的擺動來進行擊球,長期反復快速的揮臂動作就會使肩關節與關節周圍的組織、韌帶等發生摩擦和擠壓,從而造成慢性的運動損傷。乒乓球運動中進行擊球時,為了增加擊球速度就要求運動員快速蹬地以帶動腰部旋轉,通過腰部的轉動來帶動大臂、小臂的擺動,進而完成快速的擊球。而乒乓球訓練或比賽中為快速移動需要運動員時刻保持著上身前傾的姿勢,長時間、大強度的練習就會造成腰部肌肉的疲勞,進而造成腰部的損傷。膝關節的損傷也是乒乓球運動中經常發生的部位,在乒乓球運動中,在一定范圍內身體不停做變向、變速的跑動,膝關節就會一直處于半屈曲位,而在半屈曲位狀態時膝關節前的韌帶處于緊張狀態,膝關節兩側的副韌帶是在松弛狀態,此時的膝關節是不穩定的,同時為了應對回擊乒乓球,身體重心不停在轉換運動,膝關節就會不斷內旋和外旋,若是用力過度或是動作幅度過大并造成重心失衡時,就會造成膝關節的損傷。
從表3可以看出,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損傷發生的損傷類型最多的是肌肉拉傷,達到40人次,占運動損傷總人次的42.6%,其次是關節扭傷,達到29人次,占運動損傷總人次的30.9%。乒乓球運動的最主要的特點是球的運動速度快、球的運行路線變化多,雖然沒有運動員直接的身體對抗,但為了應對乒乓球速度快、路線變化多的特點,運動員要在有限的空間內快速反應、移動并完成擊球動作,在準備活動不充分或身體狀況不良的情況下,反復快速的移動就會造成肌肉的拉傷。關節扭傷是乒乓球運動損傷另一主要類型,乒乓球運動中每個擊球動作都要有腳步的移動來配合,在快速的腳步移動中,如果重心掌握不好或是技術動作錯誤就容易造成踝關節的扭傷。同時,在移動幅度較大的擊球過程中,為了更快地進行移動,膝關節始終處于半屈位,而膝關節的解剖學結構決定了膝關節在半屈位時可以輕微的旋轉,膝關節在半屈位狀態下進行快速的移動、變向時用力過度極易造成膝關節的扭傷。
從表4中可以看出,由于技術動作錯誤而造成的損傷達到39人次,占運動損傷總人次的41.1%,是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損傷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因為準備活動不充分或不合理而造成的運動損傷,占運動損傷總人次的28.4%。通過走訪發現,很多大學生的乒乓球技術動作是不規范的甚至是錯誤的動作,特別是在接受正規乒乓球教學前就經常進行乒乓球運動的學生,乒乓球技術動作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不合理性。乒乓球運動對運動員的臨場應變能力、反應速度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只有熟練正確掌握了乒乓球的各項技術特點,才能在乒乓球快速的攻防轉換中合理回擊。錯誤或不合理的技術動作常常會違反了人體結構與功能特點及運動時的力學原理,在乒乓球快速的攻防轉換中就極易發生運動損傷。準備活動對預防肌肉和關節損傷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肌肉的溫度就會升高,進而降低肌肉的粘滯性,減少運動時肌肉拉傷的可能性。同時,準備活動也會使肌肉的伸展性、彈性等物理特性得到加強,進而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另外,很多大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認識不足,以為乒乓球運動在較小的活動范圍內移動,運動量不大,從而導致大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運動前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不充分或是根本就沒有進行準備活動就加入乒乓球練習比賽中,這就加大了乒乓球運動損傷的可能性。
表1 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損傷比率統計表
表2 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損傷部位統計表
表3 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損傷類型統計表
表4 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損傷原因統計表
在乒乓球課程教學活動中,加強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技術的訓練和指導,使其學習并掌握乒乓球擊球的規范動作和正確的腳步移動方法,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動作,循序漸進地掌握乒乓球運動的規律,避免在激烈的體育運動中產生技術動作變形或錯誤,從而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同時全面發展大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活性、柔韌性等素質,并加強易受傷部位的肌肉力量和關節柔韌性的練習,以避免因身體素質較差而引起的運動損傷。
加強大學生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的學習,使大學生了解并重視準備活動的作用,改變對乒乓球運動的認識,在進行乒乓球運動前進行充分合理的準備活動。同時應根據學生體育活動練習的內容、當時學生的身體狀態及天氣條件等一系列因素來選擇準備活動的內容、方式和時間等。針對有損傷史的部位、易受傷的部位、局部負荷量較大的部位應進行重點和專門性的準備練習。
加強大學生對乒乓球運動安全知識的學習,開展豐富多樣的運動安全知識講座,增加大學生安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給大學生灌輸乒乓球運動損傷發生的可能性及危害,同時使其了解乒乓球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方法,提高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時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只有自身重視并自覺加強乒乓球運動損傷的預防,才能從根本上降低乒乓球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
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應制定合理、科學的訓練計劃。在進行乒乓球活動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安排運動的頻率、強度和運動量等,運動強度要由弱變強,運動量要由小到大,運動時間由短到長。盡量做到每次運動時身體狀態都處于適宜狀態,避免運動疲勞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