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春 王仕超 陳珂宇
摘? 要:由于環境設計專業的自身特點,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呈現出具有特色和亮點的方法路徑。對于環境設計專業思政教育的方法梳理,對進一步總結思政教育工作經驗、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有著非常好的啟示作用和意義。該文結合四川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與實踐,從指導思想、實踐教學、課堂教學、工作室制教學等方面討和論闡述了環境設計專業怎樣通過專業教學與管理,展開專業與德育兩者并重的人才培養。
關鍵詞:環境設計專業? 思政教育? 實踐教學? 課堂教學? 工作室制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2(b)-0141-03
Explor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Mode of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rt Colleges
HUANG Hongchun? WANG Shichao? CHEN? Keyu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Art,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Chongqing,400030?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ty,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esents a unique and bright way. For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to further summar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experience,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personnel training, has a very good enlightenment and significance.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in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this paper discusses from the aspects of guiding ideology, practical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studio teaching, etc., and expounds how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equal emphasis on both specialty and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Studio teaching
由于環境設計專業的自身特點,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呈現出具有特色和亮點的方法路徑。對于環境設計專業思政教育的方法梳理,對進一步總結思政教育工作經驗、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有著非常好的啟示作用和意義。
1? 思政教育融入環境設計實踐教學
1.1 環境設計專業從實踐而來
環境設計是以優化人居環境為目標,圍繞自然生態保護和人文生態傳承,系統解決人居環境的空間、功能、技術和人文關懷的設計實踐活動。該專業以人居住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根本,以環境設計價值體現,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尊重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景觀的完整性,探索城鄉統籌發展中的人居環境設計的藝術方法與工程技術。
新的環境設計專業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及實習與畢業論文4個模塊為主,形成完備的課程體系。特別加強了實踐性課程環節的教學改革,以保障學生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的整體素質。
1.2 環境設計專業有豐富的實踐平臺
四川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享有國家級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重慶高校藝術創新工程研究中心等豐富的實踐平臺。并依托西部地區環境設計專業發展的優勢,在重慶市科委、建委以及重慶市政府的支持之下,與多個國內及地方知名企業建立了系列校企聯合教學平臺,以科研課題為先導、從重大前瞻性科學問題、地方產業和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出發,承擔了大量的產學研相結合的項目。同時,校企合作教學平臺成為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優良平臺。這些實踐平臺本身帶動了地方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思政教育的良好土壤。
1.3 實踐教學體系
四川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建立了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有實踐性課題與作業的課程教學、材料及工藝技術為主的課程教學、根據課程需要的赴企事業及合作單位的實習教學、根據課程需要的設計調研及田野考察教學、畢業設計及主題性設計中的實踐實習項目教學等。
此外,還開展了系列實習與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方式有:由學校學院組織的參與地方經濟與文化建設活動、由學校學院組織的主題性藝術創作與設計活動;由國內外院校、協會、機構組織的社會實踐的展覽與設計競賽活動;由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組織的社會實踐與設計活動;由各單位組織的假期社會實踐與設計活動、個人參加的設計實踐與應聘職業實習和課程教學與畢業設計中的主體性設計。
1.4 教學方法與手段
1.4.1 啟發社會責任意識
在實際課題中,對社會問題的觀察和對社會的人文關懷等其實是影響學生的最好材料,它可以把看似死板的知識與社會、與生活聯系起來,在實踐中讓學生了解問題的歷史脈絡和背后不為常人所知的事實,可以收到比常規知識傳授更好的效果。在環境設計教學與實踐過程中,項目前期調研是對社會問題的發現、反思;項目的設計定位體現了人文關懷、社會關懷、生態關懷的最終目的;方案設計讓學生針對實際問題找出答案科學、客觀真實地反映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這些貫穿在環境設計各個環節的教學,都是做好思政教育,啟發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最好時機和媒介。
1.4.2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環境設計首先應該建立的對客觀環境世界的尊重,這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一致。四川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在《生態環境景觀設計》《城市慢行系統設計》等課程通過對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的不斷研究,引導學生做出尊重客觀條件的設計,啟發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和老師一起面對真實的項目,往往也面臨著多重的、復雜的問題。在判斷與決策之間,培養的是學生的思辨能力,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培養嚴謹全面的思考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勇于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
1.4.3 做文化自信的踐行者
四川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結合《專業考察》《城市地域文化研究》等課程,在課堂中啟發學生作為環境設計的專業人員,應該深刻挖掘本土文化,并將本土文化展現在設計作品以及實際的城鄉環境最終,將傳統文化物化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展示出文化自信。
讓學生在課程中樹立起:作為設計學科的專業人員應該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作為設計學科的工作者,首先應該理解和發掘中國的先進文化,并將先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作為工作的目標,做先進文化的積極踐行者做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踐行者。
同時,在《地域文化空間設計》《山地城市景觀設計》等課程中,不但要啟發學生理解和發掘自身的先進文化,還要培養學生意識到: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發展必須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道路,應該將創造先進文化結合到設計實踐之中,用先進的設計創造力感染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2? 思政教育融入環境設計課堂教學
環境設計的課堂教學是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環節,也是將思政教育從理論上融入學生思想的過程,有利于建立正確的思想理念和價值取向潛移默化地建立。
2.1 學術性和趣味性相結合
課程內容要兼顧學術性和趣味性,深入挖掘專業知識中所蘊含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依據科學事實得出結論的科學態度,訓練學生探索真知、創新創業的意志品質。
比如:《環境設計概論》教學內容包括講授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學說、流派與觀點等,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討論在多元化的社會,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取向。《綠色設計概論》吸取與反映當前可持續設計中最具價值意義的、具有前沿性的思想與方法,同時注入相關的學術與藝術研究成果。在結合課程給學生介紹新思路、新學科、新知識,介紹新概念、新觀點、新名詞、新成果的同時,讓學生著眼于未來社會的發展,樹立發展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2.2 探索性與創新性相結合
環境設計本身是創造、創新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應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反映問題意識,培養敘述方式的思辨態度,以“知識批判”的立場對既有知識與技法體系進行反思。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內容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實驗性,教師課在教學中強調提出各種假設,體現“唯一解”與“可能解”的關系,為在教學程序中、作業過程中進行各種不同嘗試提供條件。最終通過開放的、多元的教學手段,使課程教學實現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的目標。
3? 思政教育融入環境設計工作室制教學
四川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近年來開展的工作室教學機制為思政教育的細化及落地建立了良好的基礎。各工作室的教學目標既具有實踐性,又具有對專項問題的特殊針對性。在工作室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在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思政思想。
3.1 城鎮環境設計工作室
以小城鎮環境研究與設計為方向,針對傳統城鎮快速消亡的現實,開展搶救性的保護與傳承的研究和設計應用實踐,強調培養具有傳承傳統城鎮歷史文脈的設計意識。
3.2 地域景觀設計工作室強
調以地域文化為背景,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探索地域特色的生態景觀設計方法,掌握地域生態景觀設計的空間調研技藝、環境感知設計、系統化設計等方法;培養地域文化意識、環境生態意識。
3.3 系統化空間與室內設計工作室
以生活方式為背景,以人性特征為導向,立足文化資源承傳與開發,前瞻國際設計動向。注重文化、觀念與技能互融共生,注重室內設計前沿能力的培養。
3.4 室內空間技術與環境設計工作室
以人性化室內空間設計為切入點,強調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的融合,探索傳統營建與當代本土建構語言和技術的創新結合,注重傳承創新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培養。
4? 結語
思政教育與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一是需要堅定思政教育的目標和方向,二是需要在不斷更新的教學體系中思考和探索創新的思政教育的方法,此外還有賴于該專業教師對思政教育的正確認識,在實踐教學中切實推進。
參考文獻
[1] 張欣.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踐——以《居住空間設計》課程為例[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1):74-77.
[2] 李艷花,劉寅凱.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與創新——以“展示設計”課程為例[J].現代鹽化工,2019,46(3):183-184.
[3] 王計平.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實踐研究——以《環境設計原理》課程為例[J].綠色科技,2019(19):263-265.
[4] 王文杰.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途徑探索——以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流行色,2019(11):181-182.
[5] 李英杰.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室內設計工程制圖課程的教學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6] 邱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創新[D].沈陽師范大學,2015.
[7] 施萬勝,謝利娟,繆恒鋒,等.改進實踐教學促進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20(29):282-284.
[8] 蘇麗萍,劉宏利.“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課堂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C]//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