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娥 顧沿泊 張佳佳
摘? 要:數字圖書館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興起的數字資源搜索服務,在這個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開展學科服務是實現學科服務價值的可行方法,是未來圖書館所要朝之發展的方向。“信息覓食理論”在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的建設發展中擁有不錯的應用前景,讀者在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搜尋所需信息的行為可以看作是自然界中動物的覓食行為,對菜單模型和斑塊模型進行科學地研究分析,可以設計出更加人性化的學科服務系統,滿足讀者的需求。
關鍵詞:信息覓食理論? 學科服務? 模式分析? 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0?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2(b)-0178-03
Subject Service Model Analysis of Digital Library Based on Information Foraging Theory
FENG Yu'e? GU Yanbo? ZHANG Jiajia
(Th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050000? China)
Abstract: Digital library is a digital resource search service emerg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era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developing subject service is a feasible method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subject service and it is als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ibrary in the future. "Information foraging the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 service mod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library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readers in the digital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behavior of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can be seen as the animal in the nature of foraging behavior, the menu model and plaque model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can design more humanized subject service system, satisfy the demand of readers.
Key Words: Information foraging theory; Discipline service; Pattern analysis; Service mode
數字圖書館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興起的數字資源搜索服務,它在數據資源整理、搜索、利用等當面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與此同時,也對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信息覓食理論”融入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的發展建設中,借鑒了人類學、生態學、動物學等學科研究涉及的最佳覓食理論。據研究發現,讀者在互聯網搜索所需信息資源的行為與自然界中動物覓食的行為相仿,為了更快地獲取更高質量的數字信息,讀者還會根據情況調整自己檢索互聯網信息的策略。讀者在互聯網獲得的數字信息可稱為數字信息收益,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的最大目標是讓讀者盡可能獲取豐富的高質量數字信息[1]。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收集目標讀者的互聯網平臺信息搜索軌跡,智能分析目標讀者的需求信息條件和搜索規律。數字圖書館的學科服務重點相較傳統圖書館基礎的代檢代查服務外,便民利民的改進宗旨向著更深的層次方面不斷發展完善。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由原本的圖書館資源文獻中心逐漸轉變為以讀者的資源需求為服務中心,讀者可以在數字圖書館獲得專業化且具有個性化定制特性的學科服務。讀者登錄相關的圖書館互聯網平臺檢索學科資料的時候,自身更傾向于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有用的學科資料,為此不斷調整自己的搜查策略,這種在互聯網平臺上搜索數字資源的行為方法與信息覓食理論的研究不謀而合。讀者在數字圖書館的互聯網平臺檢索信息時,系統可以根據讀者的歷史搜索軌跡,讀取分析讀者的搜索行為其中包含的真實搜索意圖,給出搜索提示,幫助讀者更快地確定搜索范圍。數字圖書館的互聯網平臺收集了大量讀者的軌跡數據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功能,可以對讀者的行為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挖掘數據中潛藏的信息,智能、人性的分析讀者的真實需求,為讀者提供貼心的個性化服務,使數字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更具針對性。
1? 信息覓食理論
動物行為最優覓食理論(Optimal foraging theory),簡稱覓食理論,它最早由人類學家和生態學家共同提出,主要研究動物在覓食的整個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覓食行為與策略。信息覓食理論公開提出后,被普遍應用于解釋以及模擬讀者在互聯網搜集信息數據的行為。信息覓食理論由菜單模型和斑塊模型作為基礎組成,這兩種模型是覓食理論的建設基礎。菜單模型用于解析生物在不同生存環境下對所需生存食物資源的選擇問題,而斑塊模型則假定生物生存環境內食物資源呈塊狀分布,每塊資源的分布并不平均,覓食者在不同的斑塊所消耗的時間也不盡相同,覓食者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內平衡覓食斑塊的覓食效率[2]。這兩種模型在互聯網信息覓食理論研究中同樣具有很大的作用,其中斑塊模型在數字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升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覓食理論的斑塊模型可推導,在斑塊內數據覓食的效率越高,就意味著讀者獲取的總數據受益率越高。
2? 信息覓食理論的基礎應用
讀者在圖書館的互聯網數字平臺搜索某一個學科的資源信息時,優先展示給讀者的搜索結果雖然初步經過了計算機篩選計算,但很多情況下展示出來的信息并非讀者真正需要的。雖然目前大部分互聯網數字資源平臺都增加了與下載量、被引量、閱讀量等數據相關的排序方式,但仍然很難滿足不同讀者的差異化需求。現在如淘寶、京東、亞馬遜等的大型購物網站每天都會搜集大量用戶的檢索記錄和瀏覽軌跡,并根據大數據智能算法分析收集到的目標用戶需求數據,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行為生成個性化的商品推薦名錄,或者提供定向需求的推送廣告服務。用戶的檢索記錄和瀏覽軌跡反映了用戶的實際消費需求,這種信息記錄分析行為,可以更好地探索用戶的精神意圖,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務。在用戶歷史行為軌跡的基礎上建立的圖書館數據信息覓食方案,先對目標讀者的歷史訪問軌跡、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參考目標讀者在互聯網資源平臺上的關鍵字檢索次數、下載信息、頁面停留時長等,用過互聯網技術計算出目標讀者當前使用的檢索關鍵詞與歷史行為軌跡數據之間的相關性,逐條計算展示關鍵字相關搜索的數據收益。這種計算方法更加直觀地體現出了讀者的檢索收益,讓讀者可以更快速地獲取想要的學科數據,得到更人性化的用戶體驗[3]。
3? 基于“信息覓食理論”的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
3.1 建設數字圖書館學科導航服務
關鍵詞是一般檢索行為中的重要信息線索,使用關鍵詞檢測搜索給讀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升級的工作中,關鍵字檢索技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科導航與關鍵字檢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根據學科分類搜索到目標學科的文獻資料,學科導航的建設也關系著關鍵字檢索的精準度提升,所以建設數字圖書館學科導航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數字圖書館學科導航服務的基礎是建立完整的圖書館學科書籍資源數據庫,再進一步開發學科導航網絡。圖書館可以利用掃描、拍攝等方式將館內書籍數字化,用數據的形式建立學科資源目錄,只有建立好基礎的數據網絡,才能面對不斷變化的互聯網環境。數據的重復利用性可以幫助圖書館應對不穩定的外界環境,將數據集中處理也便于系統性的掌控,方便及時增添刪改學科數據。系統性的學科數據分類有助于讀者檢索,給予讀者最大的便利。
3.2 建設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團隊
圖書館學科館員的職責是給讀者帶來專業、高效,有水平的學科信息服務,同時,圖書館的學科館員也承擔著聯絡管理圖書館各個學科系別的任務。圖書館的學科館員是各學科間信息傳送的路徑,是能在讀者搜索文獻資料時為讀者提供幫助的重要人力資源部分。為了使數字圖書館學科館員的工作更加高效,針對不同學科、不同難度的文獻資源,可建立相應的水平層次服務,比如分為初級、中級、高級這3個文獻知識水平的服務模塊,每一位學科館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水平給讀者提供幫助,同時將管理區域縮小,便于學科館員給讀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務,使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更科學、更便捷[4]。每一個數字圖書館都需要根據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科學建設學科服務的團隊,讓每一位團隊成員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在團隊中,團隊成員在各司其職的同時在團隊環境中積累知識管理經驗,使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團隊形成整體向上的發展模式。每一位學科館員都可以在工作日常幫助讀者查詢數據資源庫的過程中積累隱性學科知識,不斷提升自我,提高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團隊的整體服務質量。
3.3 學科服務與自媒體平臺形成對接
移動互聯網通信、互聯網自媒體平臺的發展等因素,讓學科論壇、知乎問答、微信公眾號、微博文章一類的信息分享平臺上出現了可以讓更多人分享知識、看到知識的地方,人們在各個平臺探討學術、分享觀點。微信、騰訊QQ等移動聊天軟件給人們提供了一個隨時隨地分享觀點交流信息的方式。數字圖書館學科館員與讀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了解讀者的真實需求,及時反饋服務問題。學科服務應當積極了解互聯網平臺上的學科知識熱點,進入自媒體平臺積極探尋學科知識的需求方向,主動給讀者提供方向性選擇,讓讀者感受到學科服務近在咫尺。
3.4 開展區域聯盟型學科服務
擴展數據資源庫是提升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重要關隘,單個圖書館的數據資源終究比較有限,要想打破這一桎梏,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展區域聯盟型的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將各大高校圖書館、城市圖書館的書籍資源信息庫聯合起來,聯合研發使用可以共通使用的數據導航菜單,形成區域聯盟型的合作服務模式[5]。將各個圖書館分散的數據資源庫整合,從而提升區域內數字圖書館的整體學科服務水平。在分散了數據整合收集壓力的情況下,每個圖書館可以通過加強圖書館內部優勢學科的服務能力,提升圖書館的尖端水準。然后通過聯結平臺將各個數字圖書館的優勢學科服務團隊結合,讓數字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可以在保證科學專業的前提下更加靈活[6]。
4? 結語
總體來說,結合“信息覓食理論”,通過分析計算讀者的歷史行為軌跡,可以對讀者心中的最佳檢索目標進行數據分析,給讀者提供參考,幫助讀者更快地找到所需的文獻資料。基于讀者行為建立的信息覓食服務模式,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體驗。各大數字圖書館可以根據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對館內文獻資料進行分級管理、安排學科服務團隊,隨著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數字圖書館需要緊跟潮流學術觀點,建立區域聯盟型學科服務,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給讀者帶來最佳的體驗感,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參考文獻
[1] 余丹.基于信息覓食理論的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J].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8):58-59.
[2] 孫羽佳,許慧,王曉軍,等.基于信息覓食理論的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的構建策略[J].商業經濟,2019(7):194-196.
[3] 許邦蓮.基于信息覓食理論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設計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3):295-298.
[4] 張影.信息覓食理論視域下圖書館用戶信息獲取能力培養路徑探討[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8,42(6):45-48.
[5] 張偉民.基于“信息覓食理論”數字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模式探究[J].辦公室業務,2018(5):170.
[6] 郭碧玉.“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建設研究[D].遼寧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