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憲法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中明確提出強化學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校體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的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學校體育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雖然提出實施各種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學校體育,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學校體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是,體育教學作為“小三門”,在學校地位很難和主干學科相提并論,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學校體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相對薄弱的環節。如何激發學習動機是學校體育關鍵因素,因為只有激發了學生上體育課的學習動機就能促使其持續學習,也會投入比較多時間和精力朝著目標邁進。學習動機是一種促進個體進行各種行為的內在動力,其能引起學生學習活動、影響參與活動程度和持續活動的時間,并導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之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提升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動機是體育教師必須去完成的目標之一,但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繁多,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繁多,體育教師的領導風格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僅可以提升學習滿意度,還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對高校公共體育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學習動機對學生在上體育課的認知與行為影響極為重要,深入了解大學階段影響學生上體育課學習動機的因素是極為重要的課題。自我決定理論是最常被用來探討動機與最終行為的理論。自我決定程度最高的動機形態為內在動機,代表個體從事活動的主要因素是活動本身的樂趣以及從活動中所得到的滿足感。根據自我決定程度的不同,將外在動機區分為外在調節、內射調節、認同調節與整合調節 等4種動機形態[1]。外在調節系指個體參與活動并非對活動本身具有興趣,而是受到外在手段的影響,如獎賞或罰則;內射調節則是個體開始將參與活動的理由內化,此動機形態的產生是個體為了獲取社會的認同或是避免感到罪惡感;認同調節則是個體參與活動的原因是由于其感受到參與活動的價值性并具有選擇性,即使參與活動不是非常愉快,但也不會有太多的壓力;整合調節是自我決定程度最高的外在動機形態,這類行為的產生是經過選擇的,其不僅認同該行為的重要性,同時也將該行為整合到自我的價值觀。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MLQ),將領導風格區分為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放任領導等三種領導形態。轉型領導系領導者給予部屬適當的關懷,并運用各種方法鼓勵部屬提升目標與動機,激發部屬的智能,使其擁有高層次的分析能力與遠見,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其包括四種領導形態:(1)魅力:領導者擁有清楚的愿景和目的,也能展現出個體所必須遵循的規范,并獲得其信任與尊重,進而投入更多的努力;(2)激勵鼓舞:領導者鼓舞個體激發其動機和潛力,使其清楚地了解目標和分享愿景;(3)智能啟發:領導者主動給予建設性的創新做法,刺激個體為任務目標做最大的努力;(4)個別關懷:領導者會注重個體的需求,并促使其發揮潛能,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層次[2]。互易領導乃領導者與部屬之間為了交換有價值的事物,而相互履行彼此之間共同約定的過程。領導者與部屬間的關系是一種磋商的過程,而不是持久性目的的關系,其包含:(1)權變酬償:個體在完成既定目標后,領導者所給予的正增強歷程;(2)介入管理:對個體不當的行為給予負增強之歷程。其中,介入管理又分為積極介入管理:領導者隨時觀察個體并修正行為,以確保任務能有效達成;消極介入管理:個體行為已完成后,對其未達成目標的事實給予修正行為來矯正實際與預期的偏差。此外,放任式領導 亦被歸類為新型領導理論的范疇;此種領導形態系領導者避免或缺乏領導,領導者幾乎沒有任何功能,也不會運用任何交易行為來影響組織成員。
本研究針對廣東省采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正式問卷的施測。對廣東13所大學選修籃球課學生進行抽查發放問卷,共計發出800份正式問卷,經過篩選后最終有效問卷為589份。
本研究問卷包含領導風格與學習動機兩個量表,量表均采Likert五等量尺作為填答計分方式。為確認量表之信、效度,問卷回收后隨即進行因素分析,其后再以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α)進行信度檢驗分析。各變量的衡量方式與信度如下所示。
3.2.1 大學體育教師領導風格量表
本研究以Bass et al.(2003)將領導風格劃分為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放任領導等三種領導風格,以探討大學生所知覺之體育教師領導風格。其中,轉型領導包括魅力、智能啟發與個別關懷等三個構面,共包含19個題項;互易領導包含權變酬償、積極介入與消極介入等三個構面,共包含12個題項;放任領導則為一個構面,共5個題項。在轉型領導的因素分析上系萃取特征值大于1以上之因素,及舍去因素負荷量低于.40與跨因素現象之題目,共萃取出個人關懷(α=.89)、魅力(α=.91)及智能啟發(α=.87)等三個因素,整體分量表Cronbach’sα為.91。而在互易領導的因素分析上系萃取出積極介入(α=.88)、權變酬償(α=.91)及消極介入(α=.85)等三個因素,整體分量表Cronbach’sα為.87;最后,在放任領導風格分量表部分,其信度為Cronbach’sα為.95。
3.2.2 大學體育課學習動機量表
此部分系以Deci et al.(1999)的自我決定理論為架構,修編成適合本研究使用之大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量表,以探討學生之體育課學習動機,包含內在動機、認同調節、內在調節與無動機等四個構面,共計26個題項。萃取特征值大于1以上之因素,及舍去因素負荷量低于.40與跨因素現象之題目,共萃取出無動機(α=.95)、內在調節(α=.88)、內在動機(α=.91)與認同調節(α=.92)四個因素,整體量表Cronbach’s α為.92。
表1為大學體育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矩陣。由表1可知,體育教師領導風格各層面與學習動機各層面多呈顯著正相關,由相關系數得知,體育教師領導風格的個別關懷、魅力、智能啟發、積極介入、權變酬償越高,則學生外在調節、內在動機、認同調節的動機越強。

表1 個變數間的相關系數表
領導風格預測認同調節的結果,教師支持(β=.31,p<.01)、放任領導(β=.32,p<.01)、個別關懷(β=.24,p<.01)等3個變項之β系數均為正數且達顯著水平,表示這3個變項對認同調節具有正向預測力。其決定系數(R2)的總量為.34,亦即大學生對籃球課程的「認同調節」有34%是受到教師支持等3個變項所影響。
領導風格預測內射調節之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魅力(β=.38,p<.01)、個別關懷(β=.23,p<.01)等變項之β系數達顯著水平,且β值均為正數,表示這2個變項對學生參與體育課的內射調節具有正向預測力。其決定系數(R2)的總量為.39,亦即大學生對籃球課程的內射調節有39%是受到魅力等3個變項所影響。放任式領導(β=.41,p<.01)變項之β系數均為正數且達顯著水平,表示這 個變項對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無動機具有正向預測力。其決定系數(R2)的總量為.39,亦即大學生對籃球課程的無動機有42%是受到放任領導所影響。
5.1.1 廣東省大學體育教師之個別關懷、魅力、智能啟發之領導風格,有助于正向影響學生的自主性動機形態放任式領導、消極介入管理則是正向影響學生非自主性動機形態。
5.1.2 體育教師領導風格對學生學習動機具重要影響力,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塑造魅力與關懷的領導風格能夠提供給學生較正向的領導風格,則學生就會對體育課學習有較高自主性的動機如欲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5.1.3 教師支持不論在內在動機、認同調節都具有重要影響性;魅力領導則分別在內在動機、內射調節具有關鍵性影響力;個別關懷則對認同調節與內射調節具有正向影響力。教師支持、魅力以及個別關懷對于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的影響層面是最廣泛與深切的。
5.1.4 放任領導與消極介入管理正向影響低自主性的動機形態(如:無動機),主因是放任式領導是一種無為而治的領導風格,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無所適從的焦慮感,也就降低其參與體育課的學習動機。另外,消極介入管理也是一種較屬于負面的領導風格,只有在學生犯錯時才給予指正,自然就無法在學習過程中與學生產生正面的互動,也無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正面的回饋與滿足感。
5.2.1 廣東省大學體育教師支持、親和、投入之班級氣氛有助于正向影響學生的自主性動機形態;消極介入管理則是正向影響學生非自主性動機形態(如:無動機)。體育課班級氣氛對學生學習動機具重要影響力,如欲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體育教師除塑造魅力與關懷的領導風格外,更應營造積極與融洽的班級學習氣氛。體育教師在班級經營中靈活運用激勵與主動關心學生的行為,將有助于良好班級氣氛的建立與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動機。
5.2.2 體育教師善用本身的自信、開朗、誠懇的人格特質喚起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且適時主動地關心與指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用心,借以提高學生的體育課學習動機。
5.2.3 大學體育教師除塑造自信、熱誠與活力等領導特質,應多實際參與學習活動與學生有更多的互動,讓學生對體育教師有正面的評價與認同感;此外,應多主動了解學生之學習情形,透過對學生的支持與關懷,建立學生體育課的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習動機。
5.2.4 提高教師積極性,積極介入管理,學習過程中與學生產生正面的互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正面的回饋與滿足感。學校應該給教師提供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