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新
【摘要】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極少數是由于先天性智力因素造成的,大多數主要還是由于沒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學困生不僅僅是體現在學習成績上后進,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思想上后進,思想意識較差,沒有上進心。因此,將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實處,是做好轉化學困生、使學困生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思想品德;學困生;心靈
德育是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更是當前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嚴峻挑戰。學困生的主要問題就是其思想認知產生了一定的偏頗,想要幫助學困生把偏頗的思想扭轉過來,首要的是找到產生思想認識問題的關鍵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夠有針對性的制定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真正能夠走進學困生的內心,切實地讓學困生感受到關愛,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互助的朋友關系。在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之后,才能實現與學困生有效溝通,以達到轉化思想的目的。
一、一視同仁,做學生的心靈傾聽者
教師在做學困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與學困生放在平等位置上,避免學生產生對抗抵觸心理。“不允許有學生有絲毫的異議,只能遵從教師的教導”,這樣的做法即使學生被迫服從了,但是心里其實是不服的,只會讓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適得其反。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不必在每個具體情況下知道老師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圖要隱蔽在友好和無拘無束的相互氣氛中。”針對學困生相對敏感的性格特征,要達到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教師一定要學會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學生,消除學生的壓抑感,讓學生在友好、無拘無束的氣氛里面汲取知識,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有些無心學習的后進生經常會上課說話。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改變對學困生的固有看法,不能上來就直接進行批評。試著把他們當成普通學生來看,先問一問:“你是有什么急需與同學討論解決的事情嗎,還是老師課上講的你有問題聽不懂?需不需要老師幫忙?”以一視同仁的態度與學困生進行交流,這樣學困生才覺得自己是被關注、被關心的,才會打開心里緊縮的大門,向教師透露心聲。
傾聽是指憑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其主體者是聽者,而傾訴的主體者是訴說者,兩者一唱一和有排解矛盾或者宣泄感情等優點。做學生的傾聽者,不是單單要用耳朵來聽,更需要用心明辨。教師不僅僅是要用耳朵來聽學困生的言辭,還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與分析學困生的談話過程中表達的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教師在傾聽學困生的同時,也是幫助學困生進行心理宣泄的一個過程,更是理解學生的過程。只有充分地理解學生,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發現學生的需求、幫助學困生解決實際問題。
同時,轉化學困生是一項艱難的長期性的工作,因此,教師要做好長期斗爭的心理準備,這就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在平等的基礎上、耐心傾聽學困生的講話,耐心等待學困生心中的破冰融化。在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學困生會自然而然地向教師打開緊閉的心門,會主動給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想法、經歷。 隨著交流的加深,教師才可以找到學困生思想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繼而對癥下藥,幫助其建立對學習的正確認識,不斷激發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學困生尤其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信任和友愛,使自己在感情上、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滿足。要使學困生進行轉變,教師必須與他們建立融洽的感情、主動地接近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以及自尊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聽取他們的意見。同時,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于他們進行肯定,對學困生一些好的品質要做善意公正的評判,努力地成為他們思想上的指引者、學習上的指導員、生活中的服務員,真正使他們感受到師生之間的友愛和溫暖。
二、多方幫助,給學困生更多的關愛
學困生的問題產生,往往不是單一的學習問題造成的,問題具有復雜性,并且拖時間越久解決起來就越困難。因此,要研究學困生轉化的有效對策,教師既不能操之過急,又不能畏首畏尾,遲滯不前。而這就不能只靠教師來解決,需要其他學生的幫助與家長的有效配合。例如,有的學困生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產生自卑心理,往往會走入“自我封閉”的狀態,甚至會受到其他學生的排擠。教師可以利用各種興趣小組以及課外的一些活動,給學困生更多展示自己長處的機會,讓其他學生看到學困生優秀的一面,利于轉變其他學生對學困生的看法,同時提升學困生的自信;還可以安排一些學習好的學生與學困生進行活動,借以通過好學生的影響對學困生起到潛移默化的轉變作用。家長對學生的影響作用也是十分大的,經常與學困生家長進行溝通是十分必要的,與家長共同商議適合學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引導家長找出自己的問題,促進家長教育策略的轉變,為學困生在學校與家庭生活中創造良好的環境,真正實現雙管齊下、幫助學困生提升其思想認識。在學困生表現出一定的進步后,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及時進行肯定,以鼓勵學生再接再厲。
例如,學生大多數都是愛動不愛靜,相對來說較為喜歡體育運動。在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愛好之后,教師可以號召家長共同組織一些戶外娛樂活動,讓有同樣愛好的學生與學困生一起進行活動,進而產生友誼。通過他們之間的日常交往,可以讓學困生對同學為什么學習成績好有一定的認識,從而帶動起學困生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靠攏的心理,進而提升學習興趣,主動向成績好的同學尋求幫助。還可以在班級內成立互助小組,實行一對一幫扶活動。針對部分具有同樣問題的學困生家長,教師可以建立家長溝通群,在群內積極推送一些對待學困生有效的溝通方式,從而扭轉學困生家長的一些錯誤想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學困生的轉變,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困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觀念。只有觀念轉變了才可以真正促使學困生在學習和生活當的中行為進行轉變。唯有對學困生發自內心的關愛,才是真正打開學困生心理大門的“鑰匙”。獲取學困生的內心真實想法、關注學困生的感受,給學困生更多的關愛,才能讓他們接受幫助,跟上步伐,共同前進。
參考文獻:
[1]張淑霞.淺析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培養“學困生”的參與意識[J].學周刊,2019(26):70.
[2]徐暢.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培養“學困生”的參與意識[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79.
[3]謝增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有效轉化學困生——以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8(13):65-66.
[4]田月玲. 初中政治課“學困生”的轉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