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煌
【摘要】同伴是初中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因自身原因,心智不成熟,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能力不完善,在于同伴相處時難免出現沖突。從抗擊新冠肺炎病毒期間的網課居家學習階段過渡到復學階段,學生因環境變化與學習壓力,容易引起各種消極的情緒,從而誘發同伴沖突,引發身心傷害。教師多觀察、勤指導、找準時機、多方位介入,及時安撫雙方情緒,提供經驗幫助,能有效地避免沖突造成的人身傷害,修復良好的同伴關系,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初中生;同伴交往;沖突;教師介入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國上下各中小學也陸續組織復學工作。復學對在家上網課的學生來說,既是欣喜,也是挑戰。部分學生在“停課不停學”的網課期間,不能做到自律自控,沉迷于網絡,學習懶散,動力不足,導致復學時萎靡不振;也有一部分學生因在網課期間學習效果不理想,擔心復學回去考試不理想,無法面對家長與教師,從而產生畏懼與擔憂之心;部分學生因長期接觸電子產品,沉迷網絡,無法自拔;更有一些學生因疫情長時間在家,未與同伴交流產生隔膜等。學生在復學之后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與學習壓力,導致學生容易情緒波動,從而影響學生復學后的人際交往,尤其表現在與同伴交往過程沖容易產生沖突。學校與教師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介入并幫助學生解決同伴沖突,改善其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一、復學后初中生容易出現同伴交往問題的原因
(一)復課前,各自居家學習的生活方式疏遠了同伴關系
在“停課不停學”的網課期間,學生從以往的集體生活過渡到各自居家學習的生活,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減少了,同學關系開始變得疏遠。處于“心理斷乳期”的初中生,他們情感豐富,渴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同伴在青少年階段扮演著“重要他人”的角色。而部分學生在居家網課期間,除了使用網絡或者電子產品與幾個關系較好的朋友聯系以外,跟其他同學基本處于不溝通、無接觸的狀態。幾個月的居家生活使學生之間的關系疏遠了。部分初中生性格內斂,在與同伴交往時比較被動、含蓄,導致復課后部分同伴關系較為冷漠。
(二)復課后,學生不良的情緒容易引起同伴沖突
復課期間,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復課階段,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仍舊不能放松,每天例行進行體溫監測,戴口罩等防疫工作。部分學生對疫情恐懼害怕,擔心會被感染;有學生回校后因未及時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節奏,出現身體不適,引起恐懼、擔心或害怕的心理。另外,復課后,有部分學生處于焦慮不安的不良情緒中。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認為自己在網課期間并沒認真學習,擔心復課之后,自己在網課期間的學習效果經不起現實的檢驗,特別是一些有中考壓力的九年級學生。學生從網課學習逐步過度到學校的學習生活,其生活環境、學習方式、作息時間、學習任務等的變化都加重學生的焦慮情緒。居家網課期間,有部分學生因自律自控能力差,過度接觸電子產品,沉迷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導致回校后一蹶不振,對學習與交友都提不起興趣。
(三)初中生不成熟的人際交往能力加劇同伴沖突
處于青少年期的初中生因個性發展不成熟,缺乏相應的人際交往技巧,導致他們在與他人交往中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引發一些矛盾沖突。在同伴成為初中生重要他人的青春期,同伴關系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影響很大。大部分初中生心智不成熟,容易激動,情緒自控能力不強,交際能力不佳。當與同伴出現沖突時,初中生會因缺乏相應的交際能力而不知所以,或者做出傷害同伴的事情,加劇了同伴沖突。
二、復學后初中生出現的同伴沖突主要類型
初中生的同伴沖突是指初中同伴間對立的人際互動關系。美國學者Shantz,C.U.對兒童同伴沖突定義為“一種克服對方的反對或堅持的沖突狀態”“個體間雙方或雙方以上的對抗關系”。初中生的同伴沖突是指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與其同伴之間直接的、公開和雙向的對抗過程,是一種因言語、觀點或者需求不一致而產生的相互對立的關系。同伴沖突有顯性的行為對立,也有隱性的,帶有情緒的心理對立。根據初中生的同伴沖突所具有的特點(情緒性、激烈性和非激烈性、情景性和非持久性),初中生的同伴沖突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價值沖突型
初中生因為價值觀念不一致,而產生矛盾或沖突。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尚未形成。在網課期間,學生受到網絡各種信息的沖擊,對其觀念的影響較大,導致初中生復課之后有某些價值觀差異、道德認知差異或審美認知差異,由此而致的同伴沖突。
(二)情感沖突型
初中生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也是情感體驗的高峰期,特別容易出現情緒或情感上的差異,即情感沖突。復課后的初中生,因環境的改變和學習壓力增大,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等情緒。負面的情緒無法及時得到排解就會尋找身邊的“出氣筒”,對身邊的同伴發脾氣,導致同伴之間的關系對立并引發沖突。也有部分學生,因在家網課期間與同伴的關系疏遠了,復課后未能及時與同伴修復關系,遇事后缺乏溝通,情感誤解導致沖突發生。
(三)利益沖突型
疫情網課期間,初中生過著“與世無爭”的家庭生活,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復課后,學生開啟集體生活,扮演著社會角色。初中生在班集體中,難免會因為一些班級資源分配問題,如班干部選拔、群干關系等而產生沖突。也有部分學生因為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沖突而產生矛盾。
三、復學后教師介入初中生同伴沖突的意義
同伴沖突是中學生在身心發展和社會化進程中,必然經歷的。正確地解決同伴沖突,對完善初中生個性,提升其人際交往技能和發展其社會性有促進作用。教師介入初中生同伴沖突,是教師在初中生同伴沖突時,作為中介者,發揮中介作用的過程。教師介入同伴沖突,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教育過程。教師在其過程中扮演中介人的角色,通過靈活處理初中生同伴沖突,幫助學生解決矛盾,協調關系,以促進初中生的社會關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