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電子商務進鄉村項目的不斷落實,安徽鄉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規模正在不斷壯大,但依然存在產品開發不足、商品同質化嚴重、電商人才緊缺等問題。高職院校在產品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有資源優勢,同時存在產教融合的需求。高職院校與地方電商產業園可以在各方面開展合作:一是以高職面向社會人員擴招為契機,建立聯動培養人才的新模式,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性;二是增強在產品開發、課程體系開發層面的合作;三是通過共建實習基地,滿足全日制在校生的實習需求,增強學生對地方電商產業的關注與支持。文章從以上三個角度詳細闡述了高職院校與地方電商產業園的合作辦學方向,探索了職業院校從電商角度服務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合作辦學
中圖分類號:TP39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11-0260-02
鄉村振興戰略是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重大決策。2018年開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商務部相關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持續增長,至2018年已達1.37萬億元,全國網絡零售額中農產品銷售額達2305億元。
1安徽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據阿里研究院調查顯示2018年,在全國發現3202個淘寶村。其中安徽地區的電商產業發展成果豐碩,據2018年安徽省網商大會數據顯示:安徽省14萬家網上活躍店鋪,2個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2家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7家國家長示范企業,26家省級示范園區,33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目前,電子商務產業整體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增長至40萬億元,增長幅度預計達16%。
2地方電商扶貧面臨的挑戰
以安徽地區為例,農村電商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發展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電商扶貧理念有待持續發展;二是地區產品特色不鮮明、產業化空間受限;三是電商人才缺口依然較大;四是部分地區電子商務進鄉村項目有待深化落地。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之一,高職院校在產品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有資源優勢,同時存在產教融合的需求。高職院校與地方電商產業園在以下各方面存在合作空間:一是以高職面向社會人員擴招為契機,建立聯動培養人才的新模式,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性;二是增強在產品開發、課程體系開發層面的合作;三是通過共建實習基地,滿足全日制在校生的實習需求,增強學生對地方電商產業的關注與支持。
3安徽農產品資源豐富,堅定電商扶貧理念
為持續推進各地電商進鄉村項目的深入落實,包括地方政府、電商產業園管理方、從業人員、職業院校等相關主體應持續更新電商經營理念,堅定信心。從農產品資源基礎情況來看,安徽是農業大省,淮北平原地區、江淮丘陵地區、皖南山區以及皖西大別山區有著不同生態差異,造就了安徽境內生物種類繁多,農作物種質資源豐富。
自2008年啟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以來,目前我省已登記69個地理標志農產品, 1個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5個地理標志農產品:霍山黃芽、碭山酥梨、旌德靈芝、蕪湖大米、黟縣香榧。
安徽省農耕文化發達,農產品資源豐富,市場化、商品化開發空間大。省農業農村部正在加大相關部署力度,未來 5年時間,將聚焦蔬菜、水產、糧油、中藥材、果茶、畜牧等六大類,在全省范圍內每年擇優選取5個以上具有發展潛力大、市場認可度高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進行重點培育、加強相關資源的保護和提升,力爭打造30個以上地理標志農產品知名品牌。
2018年省委1號文件明確表示將加快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持續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2019年10月19日全國“一村一品”發展交流大會成功舉辦,從交流現場會獲悉,我省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榴園村等17個村鎮新入選的全國示范單位,目前我省“一村一品”全國示范單位達119個。省農委將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持續出臺政策實施“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計劃 2020年要求每個有條件發展“一村一品”的貧困村,都要建設成為“一村一品”專業村。各地電商項目執行人員應緊跟一村一品產業動態,持續做好商品開發與營銷工作,不斷發展電商產業,促進扶貧。
4凝露成熟發展模式,帶動地區電商產業協同發展
2018年9月安徽農村電商發展論壇暨“電商安徽”優秀電商系列推選表彰大會在泗縣舉行。具體評選出廬江縣潤生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安徽十大電商企業(品牌),潛山和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2個安徽優秀電商企業(品牌),泗縣電子商務產業園、阜陽·臨沂商城電商產業園、潁上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碭山電商大廈創業服務園區、桐城市電子商務青年創業園等5個安徽最具發展潛力電商產業園區。本次大會深度挖掘省內優秀網商、網銷品牌,凝練了優秀電商模式,挖掘了典型電商榜樣,有效激勵我省中小電商企業發展壯大。
作為職業院校應主動研究各地優秀電商企業、電商產業園經營模式,將電商經營理論與安徽地區物產特點、電商運營基礎相結合,為指導、幫扶其他地區電商項目發展做好成功的經驗凝練。
5職業院校以人才培養為抓手助力電商產業
省教育廳2019年5月發布《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做好高等職業院校面向社會人員擴招工作的通知》,高職院校在今年高考前已啟動單列高職招生計劃。此次擴招對象包括下崗職工、農民工、村兩委干部、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招生專業就包括電子商務、物流、現代農業等。為農村電子商務項目培養輸送人才是高職院校助力鄉村電商扶貧事業的重要路徑。
社招人員的電商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是先行工作,就教學對象而言又以新型農民工為主,他們的學歷提升、能力提升直接關系到就業創業能力的高低,他們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鄉村電子商務等產業的發展效率。由于學習經歷的差異,新型農民工等教學對象在學情層面又與全日制學生有較大差異,他們要面對就業、婚姻、學歷提升等問題,思想較全日制學生彷徨,渴望外出就業,渴望收獲愛情,有強烈的交流思想、傾訴困擾的需求。針對他們的職業教育不能僅局限于技能培訓,更需要交際心理指導、職業規劃、營銷等商業相關教育。
新生代農民工存在生活壓力大,教育資金不充沛、時間有限、居住地偏僻等問題,所以教育應以網絡在線教學為主,理論教學應全部使用網絡教學,實操教學需要集中節假日在學校開展或就近在各地電商產業園開展。新生代農民工目前多數從事苦、累、臟的工作,加班時間偏長,空閑不穩定。學習時間較零散,所以教學工作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師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節假日或晚上等時間開展網絡教學工作。他們的就業單位大多在城鄉結合部,距離城市中心比較遠,學習經歷不完整,有自卑心理,對此應積極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鼓勵師生、生生之間網絡充分溝通,線下也應充分體現班級集體形態,豐富班級活動,增強他們的集體融入感,增強學習信念。另外,電腦基本操作技巧教學也應進一步強化。基于以上學情分析:針對新型農民工等社招學習群體,電子商務公共必修課程及專業課應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與創新創業課、計算機基礎、B2C平臺操作、電商營銷、電商綜合實訓、管理學基礎等課程。
6共建實習基地,實現價值共創
高職院校在做好社招新型農民工等群體的電商教育之外,應積極與地方電商產業園加強聯系,力爭共建實習基地。將地方電商的產品開發需求、平臺管理人才吸納等需求與學生實習需要相結合,依托地方電商產業園組建學生團隊再與下片區鄉村電商網點相結合,將創新與創業相結合,將電商產業園的線上與鄉村電商網點的線下相結合,電商項目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的模式,為大學生及新型農民工等創客團隊搭建主體穩定、人才多元、便利化、開放型的新型電商創客孵化基地。在充分收集產業園人才素能需求反饋、畢業生工作表現反饋的基礎上,電商產業園與職業院校應從實際用工需求角度對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計劃進行深入細化,進而為大學生及新型農民工等草根電商創業者和小微創業團隊提供一站式、個性化的全方位創業服務,為其提供“創業孵化,創業指導,創業培訓,價值共創”服務。
鼓勵職業院校教師企業掛職時積極選擇對口地方產業園,與實習學生一起實地、實際進行電商項目經營,以院校教師及園區管理人員為主體,為創業、實習學生提供配套創業所需的產品供應及研發、包裝設計、財務管理、銷售推廣、品牌宣傳、倉儲物流等一系列指導,進而為鄉村電商項目發展提供信息與技術指導。
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將有效提升該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以地方電商產業園為依托,深化工學結合、產教融合,通過掛職鍛煉、實訓調研等形式為專業化師資隊伍的培養營造成長環境,提升學生對地方電商產業的關注度與認可度,提高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意愿、促進學生高質量對口就業,具有深遠的意義。
7院校組建電商運營指導組,提供穩定支持
為長效解決地方商品同質化問題,進一步凝練各地商品特色,提高商品競爭地,職業院校可組建電商扶持工作室,作為電商產業園實習基地的校內機構,長效、穩定地開展相關指導工作。充分匯聚電子商務、計算機、廣告與設計、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等專業師資,實現工作室與地方電商產業園、鄉村電商項目點精準對接,實時提供產品開發、商業運營指導。將工作室工作經歷納入掛職鍛煉范疇,不斷吸引優秀師資進駐工作室,提高教師參與度。
通過社招人才培養、校外實習基地共建以及校內電商扶持工作室的組建,職業院校將從人才培養、人才動態供給、技術支持等角度,有效解決地方產業園在專業人才缺乏、商品開發程度低等問題。上述舉措將提升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同時為地方電子商務產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做大做強地方電商項目,增強扶貧能力。
參考文獻:
[1] 羅明譽.高職教育深化產教融合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40(6):82-87.
[2] 劉斌,鄒吉權,劉曉梅.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邏輯起點與應然之態[J].中國高教研究,2017(11):106-110.
[3] 劉國華.基于大職教思想校企行共建人才緊缺專業群的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18(6):74-79.
[4]? 用十九大精神指引電商扶貧模式創新發展[EB/OL]. (2018-01-11).央視網. http://news.cnr.cn/theory/gc/20171211/t20171 211_524056752.shtml.
【通聯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