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從相關政策解讀和廣西區情切入,論述了社區教育的頂層設計、區域示范、品牌項目示范和學習先進個人引領、“互聯網+社區教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等五種典型性創新實踐,針對廣西社區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從而提出建立較完備的社區教育管理和辦學體系、不斷創新與數字化深度融合的教學方法、打造好三支隊伍等解決思路,為廣西社區教育健康快速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社區教育;創新;實踐;廣西
[中圖分類號]G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1)01-0044-08
引言
終身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區教育則是終身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其對培養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基層組織治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升重點人群職業技能水平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作用。廣西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經濟特征,在全國社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廣西社區教育立足本地實際,通過不懈探索和努力,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創新實踐,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廣西社區教育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亟待進一步探索。
一、近年來社區教育的相關政策分析
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與西方國家現代社區教育把學校教育職能擴展到社區學習中心或社區學校的理念不同[1],我國社區教育具有政策導向和人民需求導向。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黨和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不同的社會發展程度和人民需求制定和推出了針對終身教育(社區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文件陸續出臺,更貼近百姓需求,更具創新性和可操作性。
(一)綱領性文件
黨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章節中提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薄皹嫿ǜ采w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笔艑梦逯腥珪岢隽说?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包括“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
(二)政策性文件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共同下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將“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列為十大任務之一,提出“擴大社區教育資源供給,加快發展城鄉社區老年教育,推動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教育部層面的指導性文件主要有兩部,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出臺《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指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各類教育融合開放?!?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這是一部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文件,全國各省區市在此基礎上陸續出臺推進當地社區教育的相關文件,使全國社區教育事業發展進入了增質提速的快車道。
二、廣西社區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廣西是全國唯一一個具有沿邊、沿海地緣優勢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獨特的區位優勢為社區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空間。根據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末,廣西戶籍人口5695萬人,60周歲及以上人口73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4.87%,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49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0.0%,人口結構的發展變化對社區教育尤其是老年教育提出了新挑戰。廣西少數民族以壯族為主體,區域內居住著多個少數民族,鮮明的民族特色造就了社區教育豐富多彩的立足點和創新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個扎實”新要求,作出“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重要題詞,這是對新時代廣西發展的精準指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廣西篇”,也是廣西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坐標和路線圖,為廣西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2]。新時代新使命的召喚和要求為廣西社區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新的創新發展之路。
三、廣西社區教育的創新實踐
(一)頂層設計創新實踐
將社區教育工作主動融入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總體布局,緊密結合總體規劃部署,使社區教育成為打造學習型社會和服務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之一。廣西是全國較早發布老年教育發展規劃的省區級單位,2017年12月,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廣西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7—2020 年)》,提出了基本形成富有廣西特色的覆蓋廣泛、靈活多樣、特色鮮明、規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建立健全職責明確、主體多元、平等參與、管辦分離的老年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漸提升老年教育基礎能力,加強支持服務,完善學習網絡,拓展發展路徑,促進廣西老年教育多元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老年教育發展目標[3]。2018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出臺,也明確提出了廣西社區教育發展目標:社區教育治理體系初步形成,內容形式更加豐富,教育資源融通共享,服務能力顯著提高,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居民參與率和滿意度顯著提高;建成自治區級社區教育實驗區20 個、社區教育示范區 5 個;基本實現社區教育的縣(市、區)全覆蓋,基本建成自治區、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社區教育體系,形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環境;居民參與率和滿意度有較大提高,基本形成具有廣西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模式[4]。為了完成既定目標,2019年11月,廣西教育廳下發《廣西社區教育示范區和實驗區建設標準》,其中明確了5個一級指標和14個二級指標,從制度、體系、經費等方面明確了實驗區和示范區建設要求。廣西成為全國明確自治區(省)級社區教育示范區和實驗區建設標準的為數不多的省區。這幾個文件的發布有力促進了廣西社區教育的制度性發展,對于廣西社區教育特色創新發展有指導意義和操作層面的現實價值。
(二)區域示范創新實踐
建設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范區是發展中國特色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創新和實踐。國務院于1999年下發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終身學習體系目標,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開展社區教育的實驗工作。教育部在2000年下發的《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為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途徑,在部分大城市的區縣和部分中小城市進行社區教育實驗工作,以實驗的方式推動社區教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5]。廣西結合自身區情,克服經費、人員、機制等方面在社區教育事業起步時的困難,從2017年開始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范區評選和建設工作。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已經建成自治區級“社區教育實驗區”三批共15個。同時,獲評教育部等六部委授予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范縣”6個,教育部授予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4個(詳見表1)。經過以上示范縣、實驗區的建設,積累了有關社區教育(全民終身教育)的經驗,總結了社區教育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方面的規律和特點,探索出了具有實踐價值的、在廣西實際經濟社會環境下通過社區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方法和途徑,并對其他市縣地區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三)品牌項目示范和學習先進個人引領創新實踐
社區教育的發展除了需要黨委、政府的核心推動力外,還需要全社會和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智慧和力量,經過實踐,樹立典型、宣傳先進是較有效的方法之一。教育部從2013年開始在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中評選國家級“百姓學習之星”,2016年開始增評國家級“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同時評選更具特色的“事跡特別感人的百姓學習之星”和“特別受百姓喜愛的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廣西從2019年起評選自治區級“百姓學習之星”和“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廣西自2016年來獲得國家級“終身學習品牌項目”30項,獲得國家級“百姓學習之星”23人次,并評選出自治區級“終身學習品牌項目”35項,自治區級“百姓學習之星”32人次,其中桂林市社區大學“尚”學堂——桂林市民喜愛的終身學習共同體項目還獲得了2020年國家級“特別受百姓喜愛的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獲獎情況詳見下頁表2、48頁表3)。品牌示范項目和先進個人的評選有效地調動了全社會參與社區教育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使社區教育工作更接地氣、更深入人心。
(四)“互聯網+社區教育”創新實踐
2018年4月,教育部下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信息技術正在快速推動著教育領域發生變革,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加快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廣西,社區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由量的積累發展到質的提升,在教育受眾覆蓋面、學習質量、學習便利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地發展。在創新實踐中,廣西的“互聯網+社區教育”模式遵循了“信息服務學習,技術改善學習”的理念,為滿足全社會多層次、個性化、大規模的終身學習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有效途徑。由廣西教育廳主辦、廣西廣播電視大學承建并運維的“廣西社區教育網(桂知網)”(www.iguiz.cn)于2015年上線,建有精品課程、直播頻道、新聞資訊、公告通知、政策法規、生活百科、熱門活動等多個欄目,學員可以免費參加課程學習。目前有公益性課程5000余課時的視頻資源,內容涵蓋法律知識、科學文化、文藝生活、休閑養生、家庭教育等。通過統一用戶認證系統,學員可以一站式登陸免費使用10萬余冊電子書和1000余種雜志數字資源,同時建有同名微信公眾號,每周定時推送社區教育資訊和網絡學習資源,以其迅捷的擴散和傳播方式覆蓋更多學員。與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管理辦公室合作在“八桂先鋒”手機APP中增設“社區教育”和“兩委教育”欄目,主要針對全區黨員群體宣傳我區社區教育政策、品牌項目、工作動態等信息,開展社區教育活動,為社區教育提供學用資源和平臺載體。建設“廣西老年開放大學學習平臺”微信小程序,專為全區老年學員提供豐富的網上學習平臺和資源。所有平臺采取“一庫多網”模式,運行在云空間,有效保證了網絡安全和訪問時效性。目前,廣西社區教育網(含各平臺)月訪問達10萬人次,推出“疫情防控專題”學習,為向社區居民傳達國家政策、提升疫情防控意識、提高健康衛生知識水平作出了應有貢獻。
(五)“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創新實踐
傳統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方式大多為現場教學(活動),具有實效性強、體驗感好、反饋及時等優勢,得到學員普遍接受和歡迎。然而目前廣西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教學場地、設施、師資的局限性較大,難以滿足全民終身學習的要求,亟需創新教學模式,擴大覆蓋面、提升學習體驗。廣西社區教育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采取“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突破傳統單純線下教學方式,將線下的現場教學(活動)與線上學習、線上互動交流、在線答疑、成果展示等有機結合,較好地滿足了社區教育“增量提質”的需求(見圖1)。
四、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廣西社區教育工作經過十年來的發展,結合區情,創新實踐,取得了許多成績,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制約,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發展不均衡
國內學者對社區教育均衡發展提出了三個內涵的認識:一是均等,即所有居民均具有接受社區教育的權利,學習機會與條件均等,稱為供給均衡;二是普惠,即每位居民接受社區教育后均能滿足學習需求,實現學習預期,稱為效果均衡;三是一體化,即各類社區教育資源能深度融合為每位居民服務,稱為服務均衡[6]。社會經濟發展是社區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地方社區教育發展的平均水平。當前,廣西社區教育存在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城鄉之間發展不均衡、服務內容和開展形式不均衡等問題。經濟條件較好的市縣開展的社區教育有些已經達到國內平均水平,而一部分市縣仍處于起步摸索階段。城市和農村社區教育發展差距較大,尤其是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業技能培訓方面工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主要學習內容和課程設計以休閑娛樂和文藝表演為主,與社會經濟發展、居民增收、技能提升等方面結合有待加強,學習方式以線下為主,網絡學習模式還需要大力推廣。
(二)全民終身學習觀念有待進一步普及
理念決定行動,只有全民普遍接受并踐行“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的觀念,才能在全社會真正推進社區教育事業發展。我國社區教育具有鮮明的政策導向性,政府的推動力度直接影響地方社區教育發展水平,而全體居民的終身學習意識和需求則是發展地方社區教育的內生動力。廣西全民終身學習觀念需要進一步普及。
(三)社區教育資源共享的聯動機制尚未完全形成
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廣義上來說是“沒有圍墻的教育”,不局限在一地一校、一班一課,而是要整合全體社會資源共同推進。從近年來的調研情況和社區教育品牌項目建設情況分析可以發現,廣西社區教育目前主要是教育系統在全力推進,其他各種社會力量需要進一步加入到全民終身學習活動中來。
五、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自上而下建立較完備的社區教育管理和辦學體系
自治區、市、縣(城區)各級政府應建立高效務實的社區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或建立社區教育指導委員會),統籌協調,制定本級社區教育發展規劃,明確體制機制、組織構架、經費籌措、資源共享及整合等頂層設計問題,定期討論并解決社區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在聯席會議制度統籌下,各級社區教育指導中心成為各級管理機構,負責日常指導業務工作,同時靈活設立各級社區教育辦學實體機構,負責具體教學組織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方法使全民終身學習理念深入人心,使其成為政府關心的事、百姓歡心的事。
(二)不斷創新與數字化深度融合的教學方法
增加網上教學資源數量,提升網上教學資源質量,完善網絡教學平臺功能,滿足各類學習者個性化需求??蓮娜齻€角度切入考慮,一是大力推進基于主流社交媒體的學習過程的構建,突出發展課程視頻直播,創建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習共同體。二是大力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業務的加持,對數量龐大的學員學習數據進行合理統計和科學分析,以居民學員學習需求為導向,打造個性化精準推送的學習支持服務。三是堅持融媒體教學資源建設原則,為居民學習者從紙媒、網媒等多渠道提供各種教學資源,真正實現“人人好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目標。
(三)打造好三支隊伍
社區居民參加社區教育時會接觸三類工作人員,即社區居民會獲得三類工作人員的不同類型服務,包括社區教育管理人員、社區教育教師、社區教育志愿者。提升這三支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效果將直接體現在社區居民學員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上,可通過培訓、實踐、交流等方式開展三支隊伍的建設。
六、結語
廣西社區教育工作要以人民對全民終身學習的美好向往為根本出發點,立足廣西,充分利用廣西優勢,堅定不移地走特色發展之路,突出創新實踐,使八桂大地全民終身學習理念深入人心,廣大城鄉社區居民在新時代收獲更多、更好的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永.西方現代社區教育理念及其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12):25-30.
[2]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干加快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決定[EB/OL].(2019-06-03)[2020-08-26].www.gxzf.gov.cn/sytt/20190603-750794.shtml.
[3]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廣西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7—2020年)[EB/OL].(2017-12-9)[2020-09-15].www.gxzf.gov.cn/zwgk/zfwj/201 71226-670135.shtml.
[4]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EB/OL].(2018-11-26)[2020-08-26].jyt.gxzf. gov . cn / zfxxgk / fdzdgknr / tzgg_58179 /t312607 6.s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的通知[EB/OL].(2000-4-27)[2020-08-26].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0004/t20000427_165158.html.
[6]國卉男,趙華,李珺.比較視野下社區教育的均衡化發展[J].中國遠程教育,2019(3):50-57.
[作者簡介]黃河,廣西開放大學社區教育學院院長,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遠程教育及教學資源建設。
[責任編輯 李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