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摘 要:當前國家的司法體制正在經歷一個變革與發展時期,新的司法制度的全面推行往往會經歷試點、推廣、全面適用、法律最終規定這四個階段。一項全面推廣的司法制度,先行試點階段部分地區因為缺少典型性,未能獲得制度試點的機會。而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核心的相關司法制度全面推廣后,在實際運行中,作為我國最龐大的法院群體數量中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基層法院在運行這些司法制度過程中,逐漸出現了刑罰普遍輕刑化、庭審形式化、法官離職率上升化的問題,基于在基層法院實習期間的所聞所見,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與思考,以期為新一輪的司法改革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庭審實質化;司法改革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在新一輪司法改革背景下,大量新的司法制度被確立,其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司法改革的核心制度經歷了從試點到全面推行到最終成為一項刑事訴訟制度、被列入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過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全面確立,被納入到最新的《刑事訴訟法》中,標志著我國刑事司法領域首次“試驗性”立法的成功,是我國當前乃至未來司法改革的新路徑遵循。
本文擬就自己實踐的一些發現,結合司法改革背景下系統化改革的推進以及相關制度的完善,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及相關司法制度的運行現狀進行探討,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思考。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基層法院運行中的問題
(一)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下普遍輕刑化的處置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的最新司法制度體現,寬嚴相濟要求對犯罪的懲治體現出該寬則寬、當嚴則嚴的態勢,而當前的司法改革和刑事政策普遍體現出了一種“輕者更輕”的趨向。司法機關在處置犯罪嫌疑人時,會為其提供各種機會來使其獲得“更輕”的刑罰處罰,這對于減少司法成本而言具有積極意義,就現實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運行狀況就是最好的例證,無論是全國層面,還是以一個基層法院的角度來說。可是在80%以上適用率的情況下,整體的一個犯罪懲罰力度被全面“減輕”了,絕大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過這種機會使自己得到了相較于未認罪認罰更輕的刑罰處罰。當然必須承認,對于犯罪的寬容已經成為了現代司法的一種基本價值追求,可是無論輕罪還是重罪一律享有“更輕刑罰”的機會,事實上,也獲得了更輕的刑罰。
(二)庭審實質化的改革背景下庭審形式化的趨勢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內核之一,就是不放過每一個犯罪案件的犯罪人,使之得到應有的懲罰,在這種內核驅動下,控辯雙方的職權配置自然不可能說達到相等的狀態,控訴方天然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乃至是法庭上就享有更多“權力”,這本身對于“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改革是一個暫時無法跨越的門檻。在此基礎上,大部分基層法院審理的認罪認罰案件被告人,并沒有花錢“雇傭律師”,更多的是由法律援助律師為其提供服務。這就更加弱化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自愿認罪認罰案件中享有的各項權利。
從更深層次來說,其實被告人在進入法庭審判前,就已經被定好了罪,只是差最后一步由法院來最終確定了。有學者形象的將我國當前的刑事審判過程看作是做菜(偵查)、端菜(起訴)、吃菜(審判)的過程,而在這一個過程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又巧妙的將這三個階段聯系起來。
(三)法官責任制改革下非員額制法官離職率的升高
對基層檢察官、法官關注不足,目前基層法檢的離職率未有明確的官方統計,但筆者在部分網絡平臺上檢索看到,員額制改革以來,部分法院、檢察院的離職情況不容樂觀,尤以法院更甚。
站在基層的角度來講,作為我國司法體制的最基礎環節,當前最大的問題依然是案多人少,沒有一個良好的法官、檢察官保障系統。員額制改革引入的初衷是好的,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但是在實際運行中,依然回歸到了此前的領導干部占據優勢的老路上,部分辦案主力成為員額法官的同時,領導干部依然憑借在基層法院的地位成為員額法官,極大挫傷了其他辦案主力人員的積極性。
三、認罪認罰從寬及相關制度的完善路徑
(一)堅守大局意識,刑事訴訟改革改革緊緊圍繞公平、正義與效率
司法改革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是關乎到國家團結穩定、社會和諧有序、公民遵紀守法的關鍵,司法制度是整個上層建筑設計中,關乎公平正義的最堅實的制度保障。當前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制度設計趨于穩定,各項新制度經過試點已經全面推廣開來,眾多制度緊緊圍繞刑事訴訟這一主線構建起了相對完善刑事司法系統。司法體制的改革尤其是刑事訴訟體制的改革要緊緊圍繞著公平、正義與效率展開,達致平衡。
(二)樹立系統觀念,制度設計從司法實際出發
頂層制度設計在高層看起來是美好的,但中國承擔絕大多數審判案件任務的,是基層法院,而一項制度能否得到基層辦案主力的認可,才是評價一項制度設計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標,而非高層制度設計者本身自己的認可。由于相應的司法制度在近幾年才設立,當前仍處于改革陣痛期,以員額制改革為例,當前一批成為員額法官的領導干部曾經擁有過“權力”,因此不甘心放棄自己此前的地位優勢,員額制啟動后,領導干部先上了員額制的“船”,但制度改革傳遞的信號是積極的。1以改革啟動時間為屆,在未來五年或十年內,領導干部逐漸退出舞臺,當前改革下的法官、檢察官通過員額制就任,起碼從根本上就保證了法官、檢察官的上升空間。
(三)提升司法效率,制度推廣依循路徑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最重要的作用是簡化辦案流程、減輕基層辦案壓力、提升訴訟效率,新制度的介入為被控訴方和控訴方搭建起了一個基礎的“溝通交流平臺”,雙方得以就案件的相關事實進行非對抗性的協商,緩和刑事訴訟的對抗局面。制度推廣以來,由最初的低適用率逐步向高適用率轉變,除了制度設計者的推動因素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訴訟流程,在關注實體事實的同時,對認罪認罰的相關程序事實關注度也在提升,庭審基于程序設計步驟進行,也是改變以往輕程序的局面,使刑事訴訟更加注重程序正義,從而構建公正司法。2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代表的的我國首次“試驗性”立法,從試點、推廣、全面試用最后進入刑事訴訟法,為未來相關制度的改革提供了遵循路徑。
四、結論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既不是一項獨立的訴訟程序,也不是一項抽象的法律原則,而是內涵豐富的有機制度體系,簡易程序,速裁程序,刑事和解,不起訴等制度是其常見的典型樣態.以浙江省為例,通過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不同樣態的運行指征分析發現,實踐中控辯雙方協商動力不足,協商空間不大,上訴權在一定程度上被濫用,法官在量刑上最終起主導作用等.結合實踐經驗對理論進行檢討與反思,對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模式選擇有所裨益.美式的辯訴交易和德式的自白協商并不適合照抄照搬,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需要在司法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發展出適合本土的中國模式。
參考文獻
[1] 楊立新:《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理解與適用》,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9(27):32.
[2] 張軍:《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的報告》,載《檢察日報》2020(2):8-9.
[3] 吳小軍.我國值班律師制度的功能及其展開——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視角[J].法律適用,2017,(11):108-114.
[4] 藍向東,王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權利保障機制的構建[J].人民檢察,2018,(3):30-35.
[5] 張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若干問題研究-以犯罪輕刑化和庭審實質化為視角[J].人民法治,2017,(001):32-36.
[6] 廖清順.淺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四個維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問題反思[J].法律適用,2020,(5):101-111.
[7] 琚明亮.認罪認罰從寬的內涵、功能與原則[J].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18,(5).5-13.
[9] 陳光中,馬康.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若干重要問題探討[J].法學,2016,(8).3-11.
[10] 陳瑞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若干爭議問題[J].中國法學,2017,(1).35-52.
云南大學 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