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馬佳惠


摘要:目的:探討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預防重癥顱腦損傷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價值。方法: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接受治療的6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手術治療,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加用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結果: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腘靜脈、股靜脈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15 d、30 d、45 d下肢靜脈血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癥顱腦損傷手術患者接受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可有效縮短康復時間,改善血流速度和血漿黏度,減少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重癥顱腦損傷;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分級監控管理;精細化護理;預防
顱腦損傷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常見的外傷性疾病,根據病情嚴重情況可分為輕癥損傷、中癥損傷、重癥損傷,其中重癥損傷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當前,臨床針對重癥顱腦損傷多采用手術治療,但是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或伴功能性障礙后很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嚴重影響其預后[2]。相關研究顯示,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手術治療的同時輔以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3~4]。分級監控管理將管理對象進行劃分,優化監控管理,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精細化護理是對常規護理進行精確化、細節化,為患者提供系統全面的優質護理服務,在改善患者預后質量方面效果突出。本研究旨在探討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預防重癥顱腦損傷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接受治療的6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3~59歲,平均(39.60±1.40)歲;打擊傷3例,墜落傷7例,車禍傷20例;腦干損傷5例,腦挫裂傷12例,腦內血腫13例。研究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40.00±1.50)歲;打擊傷4例,墜落傷8例,車禍傷18例;中腦干損傷6例,腦挫裂傷11例,腦內血腫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確診為重癥顱腦損傷,入院接受手術治療;(2)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惡性腫瘤;(2)凝血功能障礙;(3)治療中途死亡。本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護理。向患者家屬詳細介紹患者病情,減輕其擔憂;保證病房溫濕度適宜;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發現問題立即報告醫師并從旁協助處理。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1)建立分級監控管理精細化護理小組。組長由科室護士長擔任,負責宏觀監管,并設立2名副組長、4名責任護士、4名護士,要求具備豐富的護理工作經驗,實施責任制護理管理制度,形成組長→副組長→責任護士→護士聯動機制,全部接受分級監控管理+精細化護理培訓。(2)進行壓力性損傷評估。術后使用Braden量表評估患者感覺、營養、潮濕、活動方式、行動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等,總分23分,13~14分者,每周評估1次,評分12分及以下者,每3天評估1次。(3)具體干預。傳遞信息: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交流,通過視頻、PPT等方式,告知患者家屬手術情況、壓力性損傷發生原因、臨床表現、相關預防措施等,使家屬能夠掌握基礎信息,能夠在患者有壓瘡癥象時及時報告干預小組;通過正性暗示、案例分析方法緩解患者家屬負性情緒,提高家屬配合度。壓瘡性損傷護理:對于Braden評分15分及以上的患者,保證其皮膚清潔干燥,每日更換床單被褥,定期翻身和叩背(以4 h/次為宜),嚴格監測皮膚狀況;對于Braden評分13~14分的患者,使用海綿床墊,并增加翻身次數(以12 h/次為宜),骨隆突出部位可使用軟枕和泡沫敷料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避免壓力性損傷發生;對于Braden評分12分及以下的患者,反復向患者家屬說明壓力性損傷對術后恢復的危害,使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創面,將水凝膠活性敷料覆蓋在創面,避免細菌侵入,盡量減少敷料更換次數,避免撕扯周圍皮膚組織。此外,給予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設置泵入速度80~150 ml/h,控制總熱量在20~30 kcal/(kg·d),控制血糖水平≤11.1 mmol/L,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攝入充足。康復干預: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醒后,遵循循序漸進和動靜結合原則展開康復鍛煉,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上肢運動、關節屈曲、下肢屈曲、洗臉、漱口、穿衣等訓練,每天3~4次,告知患者不可大聲說話、大笑等。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住院時間。(2)干預15 d后對比兩組腘靜脈、股靜脈血流速度及血漿黏度、全血黏度。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儀檢測腘靜脈、股靜脈血流速度,使用全自動血液黏度儀檢測血漿黏度、全血黏度。(3)對比兩組術后15 d、30 d、45 d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4)干預1個月后對比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科室自制生活質量問卷調查,該問卷由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方面組成,每方面0~25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腘靜脈、股靜脈血流速度和血漿黏度、全血黏度對比
研究組腘靜脈、股靜脈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相關臨床調查顯示,國內每年顱腦損傷新增人數大約在60萬,而且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呈逐年增加的趨勢[5]。同時有臨床研究顯示,重癥顱腦損傷術后昏迷的患者多有腦組織缺血、缺氧情況,會進一步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加重,血管通透性改變,血流速度減緩,血液黏度下降。常規護理側重于疾病管理,對患者皮膚、營養支持等促進疾病恢復因素的管理有所忽視,不能有效減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所以,重癥顱腦損傷手術患者選擇適宜的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重癥顱腦損傷手術患者接受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干預,能夠根據患者客觀情況,對其生理、心理等展開靶向性精細干預,利于提高護理干預質量,改善預后質量。與常規護理比較,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更具全面性、多層性和靶向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ICU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腘靜脈、股靜脈血流速度、血漿黏度、全血黏度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15 d、30 d、45 d下肢靜脈血栓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重癥顱腦損傷手術患者接受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手術后康復時間,加快血液流動速度,提高血液血漿黏度,有效減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促進康復,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重癥顱腦損傷手術患者接受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可有效縮短康復時間,改善血流速度和血漿黏度,減少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馬驁.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術后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6):4-5.
[2]曾惠莉,曾志生,曾靜.預見性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8,18(6):931-934.
[3]黃巖.風險預警監控在骨科患者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16(2):114-115.
[4]李東妹.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重癥顱腦損傷術后昏迷患者下肢DVT發生率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20,10(3):2-5.
[5]楊蘭.壓力抗栓泵配合護理干預預防顱腦損傷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2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