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輝艷
【摘 ? ?要】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在英語課堂上要創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增加學習效率。作為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學有所成中收獲快樂,挖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 ?學生興趣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017
一個擅于教學的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這門語言的長久興趣,促使學生不斷調整狀態,最后處于輕松有效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感興趣,使用適合的英語學習辦法,并且得到還不錯的結果。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必須豐富多樣,要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多種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把興趣轉化為參與語言實踐的內驅力,并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學習興趣,教師組織的語言實踐活動也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教學過程不夠貼近生活,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來說,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喪失興趣,也很難理解和把握知識點。英語的教學中單詞的學習是要點,不能理解單詞含義,不能了解單詞發音是英語學習中最大的困難。一般來說,大多數學生不能獲得良好的英語成績,是因為不能理解單詞的意思。然而大部分單詞都是非常貼近生活的詞語,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太枯燥,只是一板一眼地進行教學,沒有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單詞,導致學生失去興趣。學生都有畏難心理,越學不懂越不想學,越不想學越學不懂,學不懂就理解不了,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二)教學手段單一
舊時代的教育是以應試為主,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中采用的教學方式都是“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本來語言的教學就很抽象,學生上課時再被動地聽講,就會感覺十分枯燥無味。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觀念是學生處于接受的被動狀態,教師處于講授的主動狀態,課堂上教師掌握節奏,學生就麻木地在下面接受,教師在講臺上夸夸而談,根本沒有或者鮮少與學生互動,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建立。有的教師會采用啟發式的教學,但是在課堂上也只是教師提問,抽取學生回答,并沒有起到啟發的作用,教學手段十分單一,導致課堂效率不高。
二、優化教學問題的策略
(一)結合實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
小學不僅僅是整個英語學習的開始,它還會影響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現在的英語教學都注重讓學生快樂學習、主動學習,教學過程也注重聯系生活實際,貼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選擇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需求,如學校、家庭、飲食、動物、顏色、數字等跟日常貼近的內容。
可以將一些跟實際相聯系的課堂內容在課堂外進行應用,例如,一些常用的生活化問候的句子“Thank you!”“Welcome!”“How are you?”等,在平時教師要經常使用,鼓勵學生在日常也采用英語,學生通過反復的操練印象能夠更加牢固。當然,教師平時也用一些常用的感嘆語對學生進行表揚,在還沒有進到課堂學習時,學生其實已經潛移默化地學會如何表達了,還有就是可以采用實物教學,貼近原型,激發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多種感覺結合起來學習,讓學生能夠看著真實的物品理解單詞,并且多個感官相結合,輔助以特定的動作,讓學生貼近現實,鼓勵所有學生參與討論,調動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無論是愛說話的還是不愛說話的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不再是痛苦沉悶的課堂,學生能夠從中收獲許多的快樂。
另外,要讓學生積極地進行實踐,在課堂上學習了一些單詞后,讓學生能自己制作相應的單詞卡片對應地貼到實物上,當學生從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收獲,無論多少,都能調動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習自信心也能極大地得到提高。大多數學生都不喜歡規規矩矩地坐在課堂上,那么在教學26個英文字母的時候,讓學生動手畫或者用一些工具捏成字母的形狀,可以發散他們的思維,用直觀、實際的體驗把握英語字母的“形狀”,這樣容易學也更容易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1.組織游戲活動法。游戲活動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結構。教師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游戲,能使枯燥、單調、乏味的英語課堂變得活潑有趣。學生喜歡也能夠參與這樣的活動,因此,在進行某些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唱歌游戲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愛上學習,對知識點的把握就能更容易。例如,在單詞教學方面,準備好跟新單詞相關的圖片,結合圖片進行教學,并編排或者在網上搜集相關單詞的英語歌,再教授有趣的動作,使學生邊唱邊做,在玩耍的過程中理解并記住新單詞。
2.交際法。要想學生的學習看到效果,必須使課堂學習內容和學生的日常交流有關。交際法主張學習英語必須要在實際的交流中使用相應的單詞句子,教師要采用各種輔助工具創設出貼近實際的交流場景,讓學生扮演一個交流者,教師根據個體差異進行分組,組織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偶爾教師也要參與到活動中去,拉動活動進程。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創新,主動參與,主動實踐,認知和語言能力方面的能力能夠得到發展。
3.情景法。創設情景,讓學生的狀態在每一堂課上都能保持活躍。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習的目的也是將英語運用于實際,因此學習環境的真實性特別重要。如何讓學生能夠說出流利的英語,就要跟著他們模仿學習,布置場景、配樂,選擇適應課堂內容的多媒體內容,學生在課堂上互動時的語音都要留下來,再讓學生自己聽,能夠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并且更認真地去說、去講。學生很看重自己的自尊心,喜歡各種場合表現自己,喜歡獲得教師和其他學生的表揚與肯定;也怕被教師批評、同學嘲笑,因此在課堂上的發言互動都會自覺地發揮出最高水平。久而久之,課堂的整個教學水平也有提高。剛開始,讓學生自己錄音,教師選擇優秀的錄音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學生一般都會認真對待,往往會錄好幾次,盡量保證錄音的完美,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英語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想要學好一樣事務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興趣,英語的學習也是如此,作為教師要盡可能多給學生創設相應的語言表達環境,讓學生真正對英語感興趣,并且真正學懂英語。
參考文獻
[1]李香玲.芻議小學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方法[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
[2]王建平.讓學生聽懂、會想、能說——從一節研究課談小學英語會話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版,2011,34(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