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勁
【摘 ? ?要】教學是教與學緊密結合而構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指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外部知識信息主動納入學習知識結構的過程,是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過程和個性發展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必要條件,其作用是誘發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學習動機,使其產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是說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以教師主導作用為條件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以學生主體地位為歸宿的主導地位。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嘗試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052
一直以來,數學教學改革偏重對教的研究,但是對于學生是如何學的,學的活動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較少問津?,F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學方法是由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運用的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奔唇虒W方法是受教與學相互依存的教學規律所制約的。為此,筆者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重視教學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代教學論的思想認為教育應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建構認識;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的探究;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情感體驗、態度價值觀的養成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的學習生活占生活經驗來源的主要部分,要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要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教學活動。
一般地認為,知識是人們對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對大自然認識的結晶。這只是看到知識的“靜態”。如果根據這個觀點,教師在教學時只要把結果告訴學生,讓學生記住或者反復練習就行了,但是這樣的教學扼殺了學生諸多方面的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嘗試、操作、觀察、想象、討論、質疑等探究活動,從而親自發現數學問題潛在的奧秘,領略數學美的真諦。
另外,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教材里的知識是客觀存在的,而學生的認知結構是知識結構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要使知識結構成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必須有一個建構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像照相機那樣一下子“復印”上去就行了。因為學生是能動的主體,要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吸收、同化新知識,充實、完善原有的認知結構,或者改組原有的認知結構,組成新舊知識統一的、新的認知結構。這樣在教學中必須有一個建構的過程。
二、明確教學目的,改進教學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隱含在知識里,體現在知識的發生、發展和運用過程中。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數學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掌握了這種能力的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從而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能使數學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記憶,是學會學習、發展創新的前提。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除了要設計一些情境外,還要把科學的思維方法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去,使學生產生更廣泛的遷移,多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一旦具有了這種能力,就能不斷獲得學習成功,增強自信和動力,更好地參與學習活動。
三、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味性是數學實踐活動的靈魂。教師要以激發兒童的學習、鉆研的興趣為著眼點,創設情境體現趣味性,使學生樂意參與,達到寓教于樂、啟智于動的目的,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能夠給學生帶來新奇、親切的感覺,不僅能使學生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還會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因此,教師創設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學生由“好奇”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盡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氛圍,指導學生自發地去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教學“圓柱的體積”時,用一個長25.12cm,寬18.84cm的長方形圍成一個圓柱形,求圍成的圓柱體積,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演算,達到了教學的目的。這樣一來,創設了探究問題的情境,激起了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之中,對問題進行實踐性的探究活動。這節課的學習效果非常明顯,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四、倡導合作探究,促進共識達成
合作探究是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進行交流,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在合作探究中,學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維方式經過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小組討論合作時,教師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應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這樣既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還可以密切師生關系,做學生的合作者。
學數學的過程,其實也是學交流、學合作的過程。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決于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技巧,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五、結束語
教師要給全體學生創造一片藍天,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細心呵護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讓其茁壯成長。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