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非一

梁天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范榮康(原名梁達)曾任《人民日報》副主編,母親諶容是著名作家,哥哥梁左和妹妹梁歡畢業于北京大學,都是著名編劇,唯獨梁天對讀書不感興趣。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文化生活匱乏,看電影成了梁天最大的樂趣。上學時,梁天就是學校宣傳隊的文藝骨干,1977年參軍后,連隊的文藝會演上也總能見到他的身影,他不僅會說快板、相聲,還能自己創作。慢慢地,他開始有了當專業演員的念頭。
198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降臨到梁天頭上。中央電視臺的賴淑君導演來家里做客,母親便替他“毛遂自薦”。當時,賴淑君正好在籌拍電視劇《春泥》,就讓梁天去劇組客串了一個小角色。從那之后,梁天就一邊在工廠工作,一邊當起了演員。
而真正讓觀眾認識梁天的,是1987年他在電影《二子開店》中飾演的“麻稈”一角。當時,梁天同學的愛人正好是《二子開店》的副導演,就把他推薦給了導演王秉林,導演便征求主演陳佩斯的意見。“那會兒陳佩斯老來我家找老太太聊天,我給他倒水,我妹妹還找他簽名。所以陳佩斯對我還是有印象的,就說‘可以可以’,算是扶了我一把。”
雖然在銀幕上總是“吊兒郎當”,但梁天在表演上還是很下功夫的。因為是業余演員出身,他總是抓住一切機會學習,在片場就算沒有自己的戲,也會到現場幫著干點兒活,看別人怎么演,向老演員虛心求教。
演了這么多年,梁天最滿意的一部戲就是《我愛我家》,“因為我再怎么演,也演不過‘賈志新’了,我把自己舞臺和影視的表演經驗全部集中在這部戲里了。”直到今天,賈志新這個角色還以“表情包”的形式活躍在社交網絡上。
舞臺上、熒屏里帶給大家歡樂的喜劇演員,在現實生活中并非都是愛搞笑的人。那么梁天呢?聽完我們的問題,他哈哈一笑說,自己還是比較“表里如一”的,生活中也是一個愛笑、愛逗人的人。梁天說這樣很好,自己很快樂,而且也主張大家在生活中多一些笑聲。“我一直主張身邊所有的人都要時刻保持幽默感,要喜歡打趣、說笑話,這樣不但可以令自己心情愉悅,還可以增強腦力,增強人體的各種生物功能。現在人們注重身體健康了,但也別忽視了心理健康。”
梁天認為,性格樂觀,笑口常開,不喜歡生氣,也從不自尋煩惱,從來都不去計較個人得失,更不去計較名利……這樣才能做到身心健康。“我也一直認為,笑是促進一個人健康的‘營養素’,而養生之道就是一個人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這兩者的結合。”
《我愛我家》火了,但演到40集時,梁天卻退出了。梁天深知,自己在表演上的“招數”已經用完了,“職業演員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英文、武術、騎馬、樂器、開車……這些我都不會,只能是業余演員”。另一方面,當演員畢竟被動,自己又沒有單位,他想著,開公司可以留條后路。
就這樣,1994年趁著“下海潮”,梁天與葛優、謝園成立了好來西影視策劃公司。“他倆都有單位,就是掛名,主要是我在運營。但剛開始談項目的時候,他倆真幫忙,別人一聽說是‘喜劇三劍客’的公司,信任度就不一樣,拉來了不少投資。”
不過,當時也有“好事的人”拿梁天和葛優、謝園比較,說梁天早年在演藝上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卻開公司做總經理,耽誤了事業發展。
對此梁天非常淡然,說自己“也就是個業余演員”,反正“當演員這事兒我很夠本了,和那么多我喜歡的演員合作過,我覺得人生無憾了”。他甚至覺得,觀眾要看新人,“我比較有自知之明,撤到幕后就行了”。梁天似乎總是超然對待一切,對自己欣賞的人和事,毫不吝惜贊美之詞。
梁天是真的淡泊名利的。他也承認:“養生首重養心,養心首要淡泊名利,千萬不要斤斤計較。唯有知足常樂才能自得其樂。這是一位忘年交的老先生告訴我的長壽秘訣。”
梁天認為,我們更應該樂觀地面對生活,活得開心一些,“這也是增強抵抗力,抗擊病魔的身體潛能”。
(北方摘自《戀愛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