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發展素質教育,堅持以德為先。”廣大美術教師也越來越感受到學習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傳統單一的結果評價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要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調統一,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 。使用形成性評價要注意學生個體差異,要注意自評和互評,要注意與教學過程巧妙融合等。形成性評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對學生的評價也是比較準確和客觀的,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美術教學?方法?初探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發展素質教育,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學習貫徹《方案》精神,進行了深入地思考與實踐。
核心素養的提出已經對教師真正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提供了引領性支撐。把“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必須大力推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轉變,而這些改變又必須與評價改革相配套。我作為一名參加工作多年的美術教師,如何在美術教學中運用有效的評價方式呢?
一、形成性評價在美術教學中的意義
隨著課程的實施,廣大美術教師也越來越感受到學習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傳統單一的結果評價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新課程倡導“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在《美術課程標準》關于“評價建議”中強調“要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調統一,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和評判。它不僅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而且也重視對學生情感及行為能力的評價。
二、形成性評價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注意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在評價的內容方面,要根據不同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特點,設計有所側重的評價目標。評價時要強調過去與現在作比較,而不作簡單的全班性的橫向比較。教師要重視差異、尊重差異,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例如,評價學生繪畫水平的提升,要關注到學生以前和現在的成長,關注到不同學生間的繪畫基礎差異,不能只給出現在的結果評價,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因此,要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評。
(二)注意鼓勵學生間自評和互評
自評是學生學會學習,形成“可持續發展”學力的基本標志,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按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教師不要用顯而易見的刺激去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而是應在更深層次上,讓他們通過發現自己“才能”的過程,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和成就。互評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機會,真誠的進行相互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因各人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感情和價值取向的異同,不僅能達到評價的真實性還能加深同學間的情感,帶動整體學習氛圍的形成。
(三)注意留心觀察學習細節
觀察是評價學生學習行為的基本方式。教師要留心觀察學生日常學習的諸多方面,比如,觀察學生是否注意聽講?是否眼神空洞思想開小差?小組活動中如何與其他同學相互交流與合作?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通過觀察,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會了什么,哪些學習內容對學生有幫助,學生喜歡哪些活動形式等。教師可以采用日常記錄和評價表的方式及時記錄。評價表用來記錄學生是否掌握了某一具體知識、技巧、過程、能力和態度。如,對于學生筆墨技法的掌握評價是:是否知道“墨分五色”及幾種基本的筆法;是否知道不同表現內容選取不同的筆法、墨法;是否能較好地控制好水分,表現筆墨情趣?
(四)注意評價中的反饋環節
不論是何種評價方式,要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就要重視評價反饋。有了反饋,才不會使評價留于表面,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形成性評價中要重視反饋環節對于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對于學生近期繪畫水平提升的評價,要讓學生知曉提升的是哪幾方面:造型、色彩、構圖還是想象力等。通過評價反饋,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使學習活動更有實效。
(五)注意評價與教學過程的巧妙融合
進行評價時,要避免使用過于繁瑣的評價程序或占用過多的教學實踐進行評價。如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或學習態度等進行觀察和記錄,就不必要讓學生知道,而是由教師進行,可稱為隱性的評價;對于學習效果的競爭性評價,可無聲的記錄或粘貼在黑板或其他位置,作為顯性的評價。總之,評價活動不應該過多地占用教學時間,而應該追求評價與教學過程的巧妙融合。
(六)注意延遲評價法的使用
由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存在著差異,我們應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再達到目標。可采用“延遲評價法”,即推遲對學生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興趣。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努力、進步,讓他們去產生興趣。可讓過程長一點兒,讓興趣多一點兒,讓形式活一點兒,從而更好地發揮評價的激勵效能。
形成性評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對學生的評價也是比較準確和客觀的。美術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能使學生變被動的、強迫性的學習為主動的興趣的學習;變枯燥無味的學習為輕松愉快的學習。它可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成長,同時也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這無疑對學生審美能力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大根 《美術教學論》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2.李慧燕?《教學評價》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
3.陶旭泉 趙亞夫 《全國中小學有效學習評價指導叢書》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年7月
4.王金華 《基于核心素養得有效學習與學業評價策略:中小學美術》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2月
5.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2020年10月13日
北京市順義區少年宮?劉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