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君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確,愛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愛。作為一名班主任應把一顆博愛之心無私地奉獻給學生,滋潤他們的心田,溫暖他們幼小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熱愛學生;師生關系;健康成長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愛崗敬業、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更應該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雖然筆者當班主任的時間不長,但卻深深地意識到:當我們面對那些活潑可愛的學生時,為什么不給他們最美的東西呢?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熱愛兒童。”從教十余載,筆者認為,熱愛學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熱愛學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在相處中會產生種種矛盾,特別是班主任倘若沒有尊重、關心和熱愛學生,學生會對教師產生偏見,特別是“專制型”的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自始至終只突出了一個“兇”字。學生一看見教師就好像老鼠看見貓一樣敬而遠之。久而久之,師生的關系越演越惡劣,造成內心煩躁及恐懼,學生也會產生一種厭惡心理,直接影響學生身心健康。這種情況是不利于學習的。要真正化解這些矛盾就需要教師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如,益師、慈母等。在民主、平等關系中,師生會注意溝通,相處模式和諧、關系也比較融洽,師生之間常常被視為可傾吐心聲、解決困惑的朋友,進而很好地化解各種矛盾。學生會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和保護,身心變得愉悅,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也會提高。
二、熱愛學生是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的條件
古人云:“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現實中教師需要端正心態,平等地對待優秀學生與后進生。如果我們放棄了對后進生的教育,就有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使命了。其實,越是后進生越需要愛他們,讓他們感覺教師很在意他們。這就好比植樹,需要我們定期澆水、施肥、剪枝。“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教師熱愛學生有利于創造良好學習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就能載起教育界稱之為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因此,對于這些學生,我們更需要深入了解他們內心世界,多一份愛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記得筆者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由于缺乏經驗,每次抽查課文背誦時,對于沒有完成背誦的學生,筆者都會嚴厲教育。小恒就是這群學生中的一個,他性格孤僻,喜歡獨來獨往。可能是由于不愛說話,小恒上英語課時不愛張口讀,甚至有時上課經常會干擾別人。一開始,筆者發現這些問題時,都是對他進行嚴厲批評教育,但是慢慢地發現筆者越是批評,他越是不聽甚至更叛逆。于是,筆者開始反省,琢磨著用什么方法引導他找回學習的自信心。于是在平日里,筆者會時不時地問他學習上有沒有什么困難,慢慢地走近他。當發現他的“閃亮點”時,筆者抓住機會表揚他,多讓他“出風頭”。每次背誦時,筆者要求他來到筆者這背誦。慢慢地,他有了成功的喜悅感,性格變得活潑了,上課也認真聽講,英語成績穩步提高。
三、熱愛學生需關注學生心理發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獨立性、自主性及愛表現的欲望逐漸增強,見識也有了提升,個性也得到一定的發展。在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尚未成型,遇到一些情緒易過激且不受控制,缺乏是非辨別能力,易被周圍的環境和別人的舉止、行為和言語影響。也有的學生是因為心理孤獨,或是感覺不到教師的重視,常常借“犯錯”來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彰顯自己的“榮耀”,來滿足自己的心理異常一種另類的“成就感”。教育中很多特殊情況,都是在學生這種心理狀態下發生的。其實,這是學生正常的成長軌跡。而對于這些情況,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在考慮教育學生問題時,不能因為學生的特殊,而片面去批評甚至責罰學生的錯誤。班主任要時刻“察言觀色”,從情緒分析入手,準確地知道每個學生的情緒變化,掌握其心理活動變化規律,與問題學生多溝通,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工作,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以及班主任的熱切關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發展。
四、熱愛學生需寬容對待學生
有人說,寬容是一座架起師生互相理解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心橋。對于學生的錯誤,我們要批評,而且要剖析其產生的根源,并指出危害性;但有些錯誤無關道德品質,該寬容時且寬容,做到嚴而不厲。也許我們會發現:對于學生的過錯一味地訓斥、批評收效往往甚微,而通過寬容感化學生,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筆者剛接手四(2)班主任職位時,有一天下午上學時,筆者接到學校保安的來電,他說筆者班中某一個學生爬圍墻進校,這已經好幾次了。筆者聽后,特別生氣,很想打電話通知他家長來教育他。可轉眼一想,是什么原因讓這學生老犯錯?于是,筆者壓住火,靜下心,把他叫到辦公室。筆者沒有聲嘶力竭地批評或責罰他,而是耐心地問他是怎樣想的。他遲疑了片刻說:“平常都是媽媽送我來上學的,媽媽下午13:30分要上班了,可學校大門總是14:00才開,為了早點到教室做作業,所以我才爬墻的。”通過談心,筆者知道了這位學生爬圍墻的原因。筆者摸了摸他的頭說:“按時完成作業這是值得表揚的,但是你知道圍墻的高度嗎?它大概有2米,圍墻兩邊都是水泥做的,假如某一次你爬圍墻進入學校,不小心摔倒了會怎樣?”他哭了,說:“老師,我錯了,我不應該為了早一點來教室,而忽略了安全,以后再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在這一過程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批評是一種教育手段,寬容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學生只要不犯原則性的大錯,就不需小題大做,給他一個臺階下,他們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教導,且教育效果會愈好。
五、熱愛學生把微笑送給學生
微笑是一門藝術,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順利開展教育工作的潤滑劑。作為教師要學會微笑,特別是班主任,學生會因為教師的一顰一笑直接影響學習效率,所以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也不要因為學生的錯誤而把微笑丟掉。記得剛當班主任之初,筆者總是因為從來沒有班主任經驗而擔心管不住學生,只要一進教室便板著特別嚴肅的臉孔,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著不茍言笑;課后與學生交流時,自己的笑容也“吝嗇”至極。學生看見筆者,都是恭恭敬敬的,上課也坐得端端正正。正當筆者沾沾自喜時,筆者發現舉手回答的學生少了,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的。筆者心想:“難道是我上的課不生動嗎?”于是,筆者便和學生談話,說:“你們是不是不喜歡上英語課呀?”一個學生小聲地反問筆者:“老師,你是不是不喜歡我們?我看見你和五(5)班同學說話時總帶著微笑,總是那么和藹可親,可一到咱們班就板著臉。”筆者一下愣住了,沒有想到一個簡單的微笑直接影響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與溝通。筆者開始對自己的工作反思,也轉變教學策略即采用“微笑”的教學手段,用微笑營造和諧的課堂,用微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微笑感化頑皮的學生,用微笑的姿態和學生共同學習……漸漸地,班級管理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了,課堂教學更和諧了。
愛是班主任最美麗的語言。因此,作為班主任不要吝嗇你的愛,要好好地展現出你最美的語言,用一顆愛心開啟學生的心門,把愛融化到每個學生的心中,使他們在愛的滋潤下健康成長。學生是祖國的花朵,讓我們用全身心的愛去擁抱每個學生,用愛筑起春天的花園。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1984.
[2]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
[3]譚麗英.用愛塑造靈魂[D].永興縣樟樹小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