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翊如 詹高照
【摘要】近年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更是給家校共育模帶來了新的變革。如何有效地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促進家校共育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結合當下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具體實際,將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家校共育中,彌補傳統家校共育模式的不足,以提升家校共育有效性為導向,積極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
傳統的家校共育模式,如,家長會、家訪、家長到校咨詢等,一般是以家校雙方的基本信息傳遞為主。因受人數多、時間短、次數少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著信息傳遞不及時、不全面、途徑單一、效率較低等問題,達不到家校共育目標效果。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校訊通、和教育、翼校通等家?;榆浖脚_的開發和應用,家校間信息資源的形態、信息傳遞的速度、信息傳遞的渠道等都有了顯著的變化,使家校共育更加契合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近些年來,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更給家校共育帶來了新的契機。以微信、QQ、校信等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平臺大大暢通了家校共育的渠道。移動互聯網的高便攜性、隱私性、個性化、信息形式多樣化等特點,給家校共育的模式帶來著深入的變革。
因此,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模式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充分發揮移動化時代特征,彌補傳統家校共育模式的不足。以提升共育有效性為導向,拓寬拓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溝通的渠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賦能。
一、多方嘗試,打造協家校合作的移動互聯網新平臺
在家校共育過程中,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充分開發各移動平臺優勢、綜合應用快速傳播、圖文并茂等形式,不僅能提高家校共育的趣味性及生動性,促進家校共育主體間互動及交流,還可以為家長個性化需求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使家長能夠積極參與到家校共育中來。
(一)搭建家校合力育人的橋梁
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微信家長群和班級QQ群搭建家校合力育人的橋梁如利用微信公眾號服務于信息傳遞和推廣的優勢,開辦線上家長學校。定期推送家教知識、德育、名師微課等資訊,并建立家長線上社區,供家長交流分享。再如,利用小程序專注于產品與服務的優勢,開發家校聯手互動程序,開設成績查詢、作業查詢、公告文件查詢等模塊。再如,借助微信家長群和班級QQ群創建線上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和線上家庭教育委員會,解決家長和教師不能實時面對面交流溝通的問題。
(二)組建以班級SNS社區
可倡導建立班級博客,給學生、家長、教師搭建一個深度交流的移動網絡平臺。班級博客并不是僅僅是教師的創作,而是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創作。創作主體可上傳發表班級的活動文字、照片、視頻、學生的作品、家長育兒經驗分享等,供大家閱讀、轉載、下載。
(三)整合線上線下教育資源
利用騰訊會議、“釘釘”等多種移動應用平臺將線上線下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如,建立家校共育課堂,采取線下開展和線上騰訊會議同步直播相結合的方式,便于不能抽時間到校的家長在業余時間學習相關的理論和知識,也可讓不能到校的家長在線上一齊見證學生的重要時刻、參與學校的大型活動。再如,家長可利用移動平臺開展“家長講壇”,讓不同職業的家長為學生上專業技能課,以自身的生活工作經驗來講解生活中的知識、技能,促進家長和學生共同成長,達到推動家校共育順利開展的目的。
二、提升參與質量,構建家校共育多元合作成長共同體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勢必給新時代的教育帶來更優質更豐富的資源和更均衡的配置,縮小因地域、時間、教育水平、物質條件而導致的教育不平等。家長可以利用多種渠道選擇適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教育內容,并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和決策中。學校與家庭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也不再扮演主動者與被動者的角色,而是形成共同成長合作共贏關系。
但是,目前多種移動互聯網平臺的交互使用,使家校溝通合作存在著有信息繁雜、交流主題不明確、隨意性大、計劃性差、雙向交流少等諸多問題,從而影響了家校共育的效果。如,家長在群里發布廣告、轉發網絡圖片、甚至發表言論發泄不滿等;又如,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發布內容單一,多關注成績分數,而較少涉及科學教育方法等內容。所以如何提升家長、教師、學校在移動互聯網教育平臺的參與質量,是構建新時代家校共育多元合作成長共同體的關鍵。
(一)提升特教教師的專業水準,建構自身新價值
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不僅僅是學習指導者和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更需要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建構新的身份來實現自身的價值。
首先,教師可以整合移動互聯網平臺各類家庭教育資源整合起來提供給家長,如,在線開設家校合作培訓課程等,進而喚醒家庭教育的主體地位,啟迪家長的自我覺醒。其次,教師要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互聯網家校共育的方式方法。如,與家委會商議共同建立交流平臺溝通規則、溝通時間,維護線上交流平臺的良好環境等。再次,教師要學會利用家長資源,鼓勵家長參與到線上線下各項班級管理活動中來,增進家長與教師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了解,避免在網絡溝通中容易產生的誤解。
(二)轉變家長觀念,明確自身教育責任
學生教育是學校和家庭共同的責任,家長不能把學校教育當作教育的唯一標準和模板,而棄守家庭教育的獨特屬性和作用。
首先,家長要全面提升自我素養,特別是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素養。如,學會掌握常見工具軟件、整合各類教育信息資源等。其次,明確教育責任邊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學生生活習慣的培養、品德教育等。而在家校溝通中,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尤其關注成績分數,造成了溝通內容過于單一等問題。所以,家庭教育有必要和學校教育一起從各自的優勢出發,實現互補,進而實現有效。再次,家長要多關心學校、支持學校工作。如,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家長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線上溝通群等方式管理線上交流平臺、發布最新的教育精神、進行線上經驗交流等,幫助家長共同成長的目的。再如,家長可以利用移動平臺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參加學校活動,發揮熱心家長的示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