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華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文化扶貧
摘 要:文章以創辦“書香暖山區”公益活動為抓手,開展以山區青少年為目標的精準文化扶貧,論述了在脫貧攻堅戰略下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作用,對“書香暖山區”活動的實踐探索、社會效益進行梳理分析,提出了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和運行模式,開辟了公共圖書館開展精準文化扶貧的新路徑,創新公共圖書館精準文化扶貧的思路和方式,并對公共圖書館持之以恒地開展貧困地區扶志扶智工作提出建議。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2-0032-03
1 廣東東、西、北部山區學校的閱讀狀況
由于自然、地理、歷史、經濟等條件的差異,廣東省東、西、北地區發展差異明顯,特別是粵北山區與珠江三角洲沿海發達地區差異更大,根源在于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一部分群體沒有充分、公平地享受到發展紅利。2009年,廣東省仍有3,409個貧困村,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貧富差距大。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出現全國最富的人群和最窮的人群同時存在的奇特現象。很多粵東西北貧困地區的勞動力為了生計前往珠三角地區務工,把孩子留在農村,隨之產生大量的留守兒童。《廣東教育改革發展研究報告(2013)》顯示,除了跨縣(市、區)流動的366萬(其中隨遷子女300.6萬)非戶籍學生,廣東還有438萬留守兒童(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的最新數據),位列全國第四。廣東山區學校普遍存在圖書數量少、復本多、內容單一、品相破舊的現象,有些學校的圖書10年內都沒有更新;有些學校沒有圖書閱覽室;許多孩子找不到可閱讀的課外書。
2 確定精準扶貧要求下的目標人群
公眾的社會閱讀能力是一個國家強盛與穩定的根本,兒童閱讀是社會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教育研究表明,兒童早年的閱讀行為對他們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兒童是人的認識能力迅速發展的重要階段,不僅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也需要良好的社會公共空間。公共圖書館等公共閱讀設施是一個沒有門檻、緊密相連的公共閱讀空間,可提供豐富、便捷的閱讀服務,對兒童的全面發展起到重要作用[1]。公共圖書館更應在其服務中充分體現“兒童優先原則”。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治貧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下一代要過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這樣將來他們的發展就會完全不同。義務教育一定要搞好,讓孩子們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古人有‘家貧子讀書的傳統。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起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2]
3 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的服務模式和實踐探索
3.1 打造捐贈換書平臺,盤活閑置圖書再利用
確定了精準的目標人群,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服務理念和守護普通人的基本文化制度保障,賦予了其開展文化精準扶貧,服務于貧困地區的獨特社會正義價值[3]。2011年4月23日,在廣東省委宣傳部與廣東省文化廳的指導與支持下,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打造的我國首個省級捐贈換書中心“廣東省捐贈換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正式揭牌。中心長期接受社會各界和個人的圖書捐贈、圖書捐資認購,并定期將受贈圖書統籌配送至全省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基于綠色循環、圖書共享的普惠理念,以中心為圓心,逐漸形成了遍布全省的網絡體系,東莞市圖書館、深圳圖書館、肇慶市圖書館、珠海市圖書館、潮州市圖書館、陽江市圖書館等相繼建成捐贈換書中心并開展相關活動,帶動廣東省圖書捐贈與共享。同年7月,中心聯合廣東廣播電視臺共同創建“書香暖山區”援建愛心閱覽室文化志愿服務項目(以下簡稱“書香暖山區項目”),在全社會廣而告之,號召廣大市民、企業、機關踴躍捐書,組成龐大的志愿團隊,在全省開展面向欠發達地區青少年的精準文化扶貧活動。
3.2 募集圖書援建閱覽室,打通文化扶貧“最后一公里”
保障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目標,書香暖山區項目旨在解決廣東省欠發達地區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低收入人群、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等特殊群體閱讀資源、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不足的問題。項目組以“同在藍天下,共享讀書樂”“捐出一本書,成就一個夢”“閱讀助飛夢想,知識改變命運”為服務理念,借力廣東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的持續報道,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市民捐贈圖書的積極性,深入城市大型社區、醫院、廣場、學校等地舉辦了200多場圖書募集活動。書香暖山區項目同時與中國郵政廣州分公司合作,開展“你捐書·我包郵”捐書快遞服務,免費上門接收市民捐贈的圖書,并以分級閱讀理念為指導,將受贈的圖書進行篩選、分類打包,將募集到的30余萬冊圖書捐贈給粵東西北貧困地區的學校和鄉村文化站,足跡遍及20個市(區)、38個縣(鎮)。此外,中心還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項目打通了文化扶貧的“最后一公里”,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助力廣東文化強省建設。
3.3 開展精準幫扶,深入推動全民閱讀
項目組對援建學校和文化站進行調研、分析,選擇合適的圖書進行捐贈,挑選專業資深館員志愿者前往愛心閱覽室,運用專業的圖書管理方法,輔導和培訓校方管理員開展借閱服務。在捐贈圖書的同時,項目組還設計適合當地教育情況、文化水平的精準閱讀推廣活動,以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融入體驗浸潤的閱讀理念,在校園舉辦經典誦讀、成語競猜、詩詞接龍、漫畫共賞、心靈故事會、主題班會等閱讀活動。項目組通過定期舉辦多種形式的閱讀推廣活動,盤活愛心閱覽室圖書資源,補齊基層短板,深入推動全民閱讀,使更多的山區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和善讀書,跨越閱讀障礙,使閱讀常態化。
3.4 凝聚社會力量,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項目組以“圖書館+”的創新形式,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探索跨界合作、公益與商業共生互惠模式。項目組長期與廣東廣播電視臺合作,由其面向社會大眾進行宣傳,同時也得到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等機構的支持,弘揚奉獻、友愛、互助的志愿服務精神,主要以在相關機構設立固定捐書點、接受企業捐贈圖書與文體用品、共建志愿團隊的形式開展合作。項目組積極探索館企聯動、跨界合作、公益與商業共生互惠模式,打造多元公益合作平臺,為公共圖書館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服務開拓了新局面。
4 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產生的社會效益和影響力
書香暖山區項目自2011開展至今,一直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致力于盤活閑置圖書資源,為粵東西北偏遠山區輸送圖書資源,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志愿服務團隊開展了200多場圖書募集活動,共募集圖書30多萬冊。截至2020年11月,項目組已援建“書香暖山區”愛心閱覽室107間,舉辦閱讀推廣活動50余場,惠及山區學子和村民10余萬人。
4.1 開展精準幫扶,深入推動全民閱讀
書香暖山區項目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閱讀推廣活動,深入推動了全民閱讀。以全省性的“書香暖山區”閱讀創作大賽為例,截至目前,項目組已舉辦數屆廣東省山區學校閱讀創作比賽,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分別舉辦了“我與愛心閱覽室的故事”“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妙筆禮贊祖國”“脫貧攻堅決勝年,家鄉舊貌換新顏”等主題的閱讀創作大賽,共有上千名山區學生參與活動,近400名中小學生獲獎,成為閱讀小達人,獲獎作品被制作成展板,先后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省內的愛心閱覽室巡回展出。
4.2 媒體追蹤報道,助力宣傳推廣
為提高項目的影響力,活動持續在《南方都市報》,廣東廣播電視臺、《廣州日報》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抖音App等平臺發布活動最新動態,加強活動宣傳和推廣,吸引更多的企業及普通民眾參與。此外,學習強國、中國圖書館網、觸電新聞直播間等權威媒體平臺對書香暖山區項目的相關活動均進行了報道。
4.3 凝聚社會力量,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項目組積極探索館企聯動、跨界合作、商業與公益共生互惠模式,打造多元公益合作平臺,在全社會弘揚了志愿服務精神,并以廣州志愿者服務協會為平臺,招募愛心志愿者加入活動隊伍。活動開展9年來共有1,000多名志愿者參與活動,他們活躍在募捐圖書的現場和送書的崎嶇山路上,深入學校和村莊,用知識幫扶、用愛心滋養,使一批批孩子茁壯成長,助力培養祖國棟梁。公共圖書館參與和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可以增加與政府部門、貧困地區民眾、社會慈善機構(個人)之間的關聯度,將公共圖書館打造成為社會知識的集中地、信息獲取的制高點、信息技術的傳遞者[4]。
5 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的幾點建議
5.1 精準定位文化扶貧目標人群,將文化資源精準配送落到實處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書香暖山區項目經過充分調研、周密醞釀,通過本館輔導部與當地圖書館等渠道提供信息,實地定位欠發達地區學校并調研貧困學校藏書狀況,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制訂幫扶方案及幫扶措施。為了精準配送文化資源,項目組將捐贈圖書依照內容深淺難易進行分級篩選,濾出幼兒讀者、小學低年級讀物、小學高年級讀物、初中學生讀物和高中學生讀物,再按照圖書主題進行分類,為各學校進行平衡分配。
5.2 建立和培養學校的閱讀推廣團隊
在山區中小學校,項目組發揮教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成立由中小學生組成的“閱讀達人”悅閱團隊,通過圖書分類、上架、借還操作等一系列崗前專項培訓指導,引導“閱讀達人”悅閱團隊走進縣市公共圖書館,協助圖書館員開展書架整理、圖書借還、書籍查詢、閱讀推廣等服務,帶動學校的閱覽室有序開放、管理,充分利用館藏圖書進行薦讀,發揮“閱讀達人”悅閱團隊的聰明才智,自主在校內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團隊的可持續發展,切實營造出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
5.3 加大宣傳力度,聚集能量精準幫扶
依靠一座城一個館提供的文化資源是有限的,遠遠無法滿足廣大山區學校學生的閱讀需要,因此需要舉全省甚至全國之力,把閑置的圖書資源、愛心企業和個人的捐資認購充分盤活起來。為此,公共圖書館需要通過多種媒介,廣泛宣傳書香暖山區項目,同時也要把項目產生的人才培養成效和社會影響力進行反饋,使民眾家喻戶曉,并踴躍參與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即“捐出一本書成就一個夢”是助力孩子成材的善舉,是為精準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的奉獻,是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具體行動。
5.4 依托立體化的活動載體,注重文化扶貧的針對性和指向性
培養山區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仍然是精準文化脫貧的重中之重。閱讀推廣活動應多元、立體,包括講故事、聽講座、經典誦讀、心得征文、展覽、繪畫、舞臺表演、真人圖書館等多種形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可聯合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在送書下鄉、援建愛心閱覽室的同時,開展“閱讀第一課”“一場展覽”“一出歌舞劇”“一場小話劇”等“四個一”組合活動,精心選取精品題材,引導山區孩子感受閱讀的魅力,享受閱讀的樂趣,掌握閱讀的能力,感受美的教育和熏陶。
參考文獻:
[1] 范并思,呂梅,胡海榮.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2-25.
[2] 習近平談擺脫貧困: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EB/OL].[2020-12-09].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8/1009/c385476-30329647.html.
[3] 閆小斌.貧困地區文化扶貧之價值目標:走向空間正義[J].圖書館建設,2017(7):40-45.
[4] 東方.公共圖書館在國家文化精準扶貧中的社會效用及實現模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1):74-78.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