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玲玲
【摘要】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導致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是枯燥乏味的。盡管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看起來還過得去,但這種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近年來,我國數學教育不斷發展,許多教師開始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對數學繪本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具體應用策略展開分析,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數學繪本;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很多的數學繪本都是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基礎進行編寫的,并且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情境性,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認知規律,可以成為數學教學的新形式。那么如何利用數學繪本來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讀繪本的過程中就不知不覺地解決了問題呢?
一、巧用數學繪本,激發興趣
“成功的教育不需要強迫,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黃金時期。低年級學生好奇心重、富有想象力,喜歡閱讀有趣的故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利用一個個故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這樣既能快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為接下來的授課奠定良好基礎。需要注意的是,繪本的內容應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符合,只有這樣數學繪本才能體現教學價值。
下面筆者以“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一內容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20以內數字退位減法的正確計算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筆者在課程導入環節便向學生介紹了數學繪本《汪汪的生日派對》,該繪本的故事簡單生動,講述的數學知識與課程內容的契合度高,因此筆者選擇了這個繪本。《汪汪的生日派對》一書講述了主人公過生日時發放請柬的故事,并由此引出計算問題。在學生閱讀了繪本的故事背景后,筆者向學生提出了幫助主人公計算需要發放的請柬數量的要求。學生對此任務的參與熱情很高,積極投入計算中。采用這樣的繪本故事導入的方式,學生愿意進行計算練習,其求知欲被調動起來,課堂氛圍也活躍起來,后續課程的講解十分順利。
二、把握繪本信息,挖掘有價值的素材
繪本中淺顯的故事情節、生活化的語言和形象的圖畫信息,都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能積極主動地將生活中的經驗和數學繪本故事中的情節相聯系,讓學生在讀故事中學習了數學知識。選擇什么樣的繪本來契合知識點,這需要我們用心的去挖掘。我們要結合所學知識點選擇合適的繪本。比如,《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講述了公主拯救王子的故事,在拯救王子的途中公主遇到了找開門的鑰匙、過分岔路、幫助巨人涂腳趾甲、幫猴子找位置、修橋過河、找錯誤的磚和整理宴會廳等困難,這些“困難”中都蘊含著“找規律”的知識,因此可以將《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和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相結合,將繪本融合到數學活動中,讓原本略顯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更具情境性和感染力。
三、提升素養,深化對數學繪本的認知與定位
數學繪本作為一種新型的數學教學資源,在運用的過程中,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地進行自身數學專業素養的提升,以此實現教師對數學繪本這一教學資源的科學認知和合理運用。
教師應深刻地挖掘數學繪本這一教學資源的教學價值,并形成數學繪本運用的自主性。數學繪本故事性強、趣味性濃,并蘊含著豐富的數學內涵,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通過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更好地進行數學繪本自主教學的把握,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如,在教學有關統計方面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擇具有生活化的數學繪本,使學生針對現實生活中記錄購物清單的行為結合數學繪本進行統計知識的學習與理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機會和發展空間。
教師還可以通過自身教學素養及專業素養的提升,靈活地利用數學繪本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情境教學模式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項教學方法,具有高度的兼容性。教師可以創新性地將數學繪本這一教學資源與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整合,以此實現教學情境的生動、形象,進而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適當開展互動交流,學生思考更加條理
在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小學生的耐心有限這一情況,而課堂學習內容也不可避免地出現生澀枯燥的內容,適當地穿插互動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生和老師的默契也能在互動溝通中進一步強化,學習質量也能得到有效改善,課堂紀律渙散的尷尬局面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被破除。做一個形象的比喻,教師講繪本是低頭“拉車”,穿插互動交流是抬頭“看路”。僅“拉車”不“看路”,則容易導致學生跟不上老師的講課節奏。一般來說,互動環節可在課前、課中、課后穿插進行,達到不同的效果。在課前,教師可就某一課的內容,要達到何種學習效果,詢問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還是沒有,想還是不想等等。學生在教師語言技巧的引領下,一般會把肯定的結果說出來。每一節課均可以分成若干個小目標進行學習,在學習進入中間過程時,教師可以和學生溝通,剛剛學過的知識點,懂還是不懂、會還是不會。由學生的反饋表現決定是否開展下一階段的教學任務。遇到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對繪本內容分組進行交流,小組內部的交流與各個小組之間的交流都很重要。在課堂結束時,教師可以用穿針引線的形式系統地帶動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回顧,讓學生一邊看繪本一邊回憶重點內容,使得課堂教學在全過程中有邏輯性、完整性。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的復習效果和作業完成質量。
結語: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是有限的,但數學背后值得探索的內容是無限的,數學的學習樂趣也是源源不斷的。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努力創新教學手段,拓展新的教學思路,在基于教材編排、課程安排和考試風向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內容,將學生學習興趣與繪本閱讀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小學數學的生動性、有趣性,顯示了新時代下教育的獨特,使學生形成科學有效的數學思維,讓課堂質量也在核心素養的推動下更加鞏固和提升。
參考文獻:
[1]石家海. 小學低年級數學繪本課堂教學的思考[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21(2):1.
[2]張紅飛. 小學低段數學繪本教學的實踐及策略[J]. 數學教學通訊, 2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