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旭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入,社會對培養高素質、全面、高質量的人才以及推進全民的現代化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現代初中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逐漸擺脫邊緣化、回歸傳統的進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既對我國當前的教育發展提出了挑戰,但也帶來了許多機會。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應拋棄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而使中學物理的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關鍵詞】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學;開展策略
伴隨著新課改的逐步落實,越來越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出現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這也就充分考察了教師們的專業教學素養,而在此基礎上,學生們也就可以擁有更加優異的學習環境,久而久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不斷提升。除此之外,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對學生愛學、樂學意識的培養,而另一方面則要重視對學生會學、會用能力的培養,要鼓勵學生們在活學靈用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深層次掌握,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們物理素養的提升和發展。
一、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物理教師對以往總是口頭描述教材內容,卻很少進行精彩教學情境的創設的死板做法進行深入優化,并想方設法進行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打造一個新型的物理學習環境,可以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讓學生真正融入到物理教學課堂當中,助力學生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不斷增強學生的物理探索勇氣。為此,廣大初中物理教育實踐者要積極進行精彩教學情境的創設,豐富學生的情感經驗,讓學生帶著正確的態度進行深度探索,從而能夠促使學生獲得極為強烈的物理學習成就感。
例如,以《汽化和液化》為例,首先,我進行了以下演示:用手蘸上酒精在黑板上寫字,并讓學生觀察了現象,說了說這說明了什么問題以及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現象,使學生對汽化現象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我運用課件為學生呈現了教材新內容主題,并讓學生思考了以下問題:什么是汽化現象呢?汽化是放熱還是吸熱呢?最后,學生帶著上述問題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認真、仔細的分析,更為深入地認識了教材重要知識點,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學成績。總之,創設精彩的,吸引學生關注的課堂教學情境,增加了初中物理教學的誘惑力和吸引力,使學生整節課都做到了用心探索,取得了無可估量的初中物理教學奇效。
二、因材施教
每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理解能力與思維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學習能力也是不同的,那么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之中就不能使用相同的標準去進行教學,否則會非常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因為長時間被應試教育的理念所影響,所以很多初中物理教師在評價學生時都把成績作為標準,覺得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其他方面也是好的,而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在其他方面也比較差,這種理解會嚴重阻礙到初中生的綜合發展。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會產生自卑感,在學習之中缺少自信。為了防止影響初中生的全面發展,物理教師在教學之中應該要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征,然后再根據物理知識的難度去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比如,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浮力”時,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而言,就能夠讓他們在實際中去應用理論知識;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而言,就能夠先讓他們去理解并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這樣不僅可以照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還可以幫助學生去建立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三、采用生活化教學
物理教學的源頭是生活。所以,物理教師應當在生活與物理教學之間搭建一座橋梁。然而,有些物理教師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往往脫離生活單純地向學生灌輸物理概念、物理實驗、物理考點等內容。如果這樣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那么這不僅會加深學生理解難度,還會降低物理教學有效性。有鑒于此,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把生活教學法滲透到物理教學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探究物理奧秘的主動性。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熔化和凝固》的時候,就可以滲透這一方法。上課伊始,教師向學生描述兩種生活現象:第一種是春暖花開冰雪融化。第二種是寒冬臘月滴水成冰。其次,教師對學生說:“請同學們結合生活經驗,說說這兩種生活現象包含了什么物態變化?”于是,學生對這兩種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進行思考。有的學生說:“春暖花開冰雪融化的生活現象包含了熔化的物態變化。”還有的學生說:“寒冬臘月滴水成冰這一生活現象包含了凝固的物態變化。”再次,教師晶體的熔化、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特點與規律等物理知識。總之,教師在《熔化和凝固》教學中,通過為學生描述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熔化和凝固這一知識的主動性。
四、融合開放實驗教學
有的實驗操作上簡單,學生可以自主完成,有的實驗則對于實驗條件和要求較高,通常情況下可以以教師演示的形式完成。不管是哪種實驗類型,多將實驗范例引入物理課堂,這在顯著增強課程學習趣味性的同時,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原理,加深學習印象。因此,教師可以豐富物理課堂上的實驗活動內容,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驗探索空間,以此來構建優質物理課堂,并且發展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學習收獲。
比如在教學《物態變化》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觀看“油鍋取物”的游藝表演︰表演者從沸騰的油鍋中伸手取出物體后若無其事。在學生驚嘆的同時,教師可以逐漸給學生分析解讀其中的物理知識:原來油鍋中的液體是油和白醋的混合物,由于油的密度小,所以漂浮在白醋的上面,并且白醋的沸點比油的沸點低,在40~50C之間即可沸騰,看起來像是油鍋中的油沸騰了,而實際上是白醋在沸騰,表演者伸手到50C℃左右的液體中拿物體時,雖然感到熱但不會燙傷皮膚,加之動作快,是不會有危險的。聽完教師的解讀后,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并且大家也體會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趣味性。這個趣味化的實驗視頻的觀看,不僅很好的完成了知識導入的任務,也激發了學生對于后面知識的學習興趣與好奇,
結語: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自身教學能力,轉變教學觀念,和新時代素質教育相匹配,從而為初中生打造高效的物理課堂。初中生也要珍惜教師創造的學習環境,培養各方面能力,以此符合當前時代核心素養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范良珉.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學[J]. 文理導航, 2022(11):3.
[2]李志林. 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創新思路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