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春春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每年畢業生人數均有所上漲,在這樣的總趨勢下,每年人才市場有大批的畢業生涌入,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非常嚴重。有一些大學生畢業后不能得到良好的工作機會,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險遭欺騙。有一些學生畢業之后找到了工作,但所從事的是一些推銷工作。這個工作雖然可以鍛煉人,但門檻較低,新人不斷涌入,存在較大的工作壓力。而報考公務員容易受到專業、黨員、學歷等多方面條件限制,只適用于特定人群,更多的人選擇進入企業。用人單位因人力資源飽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裁員,使得不少人選擇創業。研究發現,選擇創業的人群中大多是被迫的,主要是因為大學畢業之后實際工資過低,并且長期保持著不會向上浮動的趨勢,因此他們選擇辭去工作,走上了創業道路??傮w來講,大學生創業缺乏主動性。
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性質不同,現今私有企業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極為不合理,存在底薪較低、升幅不大、存在懲罰制度的問題。剛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因沒有具備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容易因職場上的磕磕絆絆而選擇辭職,無法實現自我價值。且在畢業生連年增長的情況下,用人單位設置經驗、性別甚至長相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又或者因畢業生動手能力較差、沒有實際經驗,將其拒之門外??偠灾髮W生步入社會后屢屢碰壁。對于用人企業來講,他們所招聘的不是需要成長的大學生,而是能為公司創造高收益的員工。有八成用人單位在招人時只追求實用性,并希望以低工資創造高效益。
學生步入大學之后的學習模式與初、高中不同,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學生需要在高校中接受教育,而學校的課程安排以及專業設置將會影響到學生。就目前情況來看,一些大學的專業以及課程設計根本不具有合理性。學校在專業設置前沒有進行謹慎思考,更沒有面向市場。正如有些人所說的那樣,現在大學生畢業只意味著擁有一個學位,學生自身實力存在明顯的不足,即使經過一定的專業技能培訓也并不能夠適應崗位需求。
畢業生雙向選擇后,學校不會給學生安排工作,畢業后學生需要自己找工作。大多數學生選專業沒有明確目標,根本沒有過多地進行思考。進入學校進行專業學習,相較于初中和高中學校學習不用那么緊張,學生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無益的事情上。對于學生而言,本該在步入學校的第一年就應進行職業規劃,但是現實與理想之間卻有明顯的差異,大多數學生忽視了清晰的職業規劃。盡管學校在開學前進行了這些計劃,但學生對其并沒有重視。在學校的幾年內,他們沒有主動去了解未來的專業崗位,也沒有了解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在學習大學課程時僅僅關注書本上的知識,導致自身的發展與人才的需求出現偏差。
高?!靶枨髠取备母锎嬖谝韵聠栴}:首先,教育結構失衡,高校兩極分化特別嚴重。少數重點大學占有大部分資源,這種以資源為導向性的大學建設導致大部分大學都朝著研究型大學發展,在專業設置上千篇一律,無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其次,傳統“需求側”改革使高校片面追求規模和學科門類的大而全,很多高職院校都以步入萬人大學為榮。在校學生規模很大,但師資力量、教育教學設施等嚴重不足,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再次,高校辦學效益缺乏獨立的第三方評估問責機制。我國教育經費的大部分來自政府財政撥款,大量的財政資金投入卻沒有相應的效益評價機制;最后,高校創新能力不足。在世界高校排行榜中,我國很多著名高校排名都比較靠后,主要原因之一是創新能力不足。

圖1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構成圖
高校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使學生在未畢業之前就能熟悉工作崗位知識,并且獲得相應的經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有效滿足社會的需求。而學校采用不同的人才培養方式,學生的思想也會出現轉變。學生不會再將精力放在書本知識學習上,而是重視自身能力的鍛煉。另外,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進行創業摸索,不再投入尋找工作的隊伍,有助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總之,從多個方面來看,高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校必須要精心規劃,重視制度環境方面的建設。學校應當根據各個專業制定專門的就業創業計劃,啟動各種就業創業項目。學校還應當大力建設眾創空間,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學習,完善制度環境,提供公共服務,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就業創業的信息。另外,高校應當鼓勵學生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要多走出去,以提升自己的實踐經驗。學校方面應當將就業創業培養機制的制定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體現出其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讓大學生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懷。
我國無論哪個階段的教育都走不出應試束縛,在當代的教育教學模式過程中,根本沒有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總是按照教師的統一教學模式干預學生的自主學習。在人才培養方面,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高校倡導開放性學習,對學生的培養保持著鼓勵的態度,重視學生的自我發展。在美國教育理念中,創業是一種正當行為方式。我們可以借鑒英國的教學方式,英國高校課堂中沒有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問題為導向,師生之間的溝通主要以問題為主,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和學習他們的先進教育模式,并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運用。為此,各類高校應當進行積極探索,完成科學教學模式的尋找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