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 要: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小學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當教師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為學生傳授重點理論知識時,還應落實開展道德層面的教育工作,所以教師應在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實現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通過這種手段來達到理想德育管理效果,讓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更加深入的認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而教師也要以一種正確的眼光看待當前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落實優化、更新教學手段和理念。因此,文章將圍繞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為主題來展開分析,通過詳細了解在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再提出促進在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小學德育管理;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實踐研究
一、 引言
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所以學生作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有責任和義務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教師應落實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獲得良好學習體驗,實現綜合發展。而怎樣在小學德育管理工作各個環節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融入學習過程中,也就成了有待處理主要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迎合新課改提出的各項要求,轉變教學態度,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實現推動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 針對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和作用的探究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當前在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更加注重采用多樣化手段教學,落實開展德育活動,并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因為對于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來說,心理和生理都處于發展階段,對一些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落實開展德育管理,并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會對學生品行進行良性指導,確保學生養成良好價值觀念。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會讓學生轉變以往的學習態度,認識學習的必要性。主動地融入一個學習環節中,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顯著提升,學生是中國的未來,為了促進國家的富強,應注重學生的教育工作,重視德育教育管理。而中國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生又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應擔負起責任使命,所以要想為中國輸出更多綜合素質較高的優秀人才,促進國家的富強,就要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但是小學時期的學生道德意識較為淺薄,只有通過德育教育才會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提升教學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教學前提,在課堂當中加強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形成愛國精神和高尚品德。
三、 針對促進在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可行性對策的探究
(一)深入挖掘多樣教學資源
為了促進在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師應深入挖掘多樣教學資源。除了教材中提供的教學資源外,教師還應發揮出現代化技術的優勢,搜集具有價值的學習資源,并把收集到的資源利用到課堂當中,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專業性,拓寬學生視野,更加深入全面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想達到理想的滲透效果,教師要具備現代化教學理念,對教學手段創新,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讓其能夠主動地融入各學習環節中,具有濃厚學習興趣。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關于中國戲曲文化的文章時,為了讓學生對戲曲有著正確的認知,教師則應善于采用引導式教學手段。在進行實際授課前,可以先對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像“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歌曲是什么呢,能不能和其他同學分享一下或者演唱?”,然后再利用掌聲對學生激勵,實現通過這種手段來活躍教學氛圍。在完成這一教學環節后,教師則可以進一步升華提問,像“同學們知道除了唱歌之外,還有什么也是可以唱的,尤其是老人和大人非常喜歡?”,從而引出“唱戲”這一內容,而在這時,教師則可以為學生播放提前搜集到的“唱臉譜”教學視頻,并詢問學生該戲曲的名稱。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有可能對這一戲曲的認識不夠深入,很難答出正確答案。而教師則要拿出若干張不同的臉譜面具,因為各種臉譜面具學生們曾經玩過、見過,在看到面具后,將會猜出正確答案。最后教師要依據拿出的不同臉譜,對其所代表的人物性格探究和分析,像對于黑臉來說,其代表的公正、無私。在完成分析后,讓學生獲得感知,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像黑臉包公一樣正直、廉潔。
(二)注重創設良好教學氛圍
單純依據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很難落實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所以教師還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促進德育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教師和學校要構建良好實踐環境,讓學生加強體驗,在這一潛移默化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學校也可以利用各種特殊的節日舉辦經典閱讀活動,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具有針對性的閱讀平臺、提供相應閱讀材料,像寓言故事和古詩詞等,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逐漸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和了解。與此同時,還應為學生創建興趣社團,像手工社團,積極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其中,在社團當中加強學習,拓寬視野,像學習編織中國結、制作剪紙,通過這種手段不僅能讓學生合理地利用業余時間,還會培養其興趣愛好,通過編織中國結和制作剪紙來激發自身愛國情感和傳承中國傳統手藝,提升動手能力。在各種重要節日時,教師可以以節日為主題開展各種活動,像在清明節時,教師要積極地組織學生到墓園為英雄烈士掃墓、在植樹節帶領學生到林區或公園植樹,通過這種手段將會促進德育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并落實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三)發揮現代技術利用優勢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種信息技術在教學工作中有著廣泛應用空間,所以在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教師應發揮出現代化技術利用優勢,實現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采用網絡平臺為全體學生宣傳傳統文化,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獲取傳統文化的渠道。而要想達到理想的傳統文化宣傳效果,要求教師積極溝通交流,合理安排各項宣傳工作。像在學校管理人員輔助下,構建學習網站,在該網站上不定期發布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視頻,然后要求各班級的教師積極組織學生統一觀看視頻,并要求學生依據視頻中的內容寫觀后感,因為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能對傳統文化有了更加直觀的認知,而在寫觀后感時,會把自身情感準確表達出來,并且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見解。與此同時,學校還應和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利用網絡平臺構建現代化溝通橋梁,實現家校共育,讓家長意識到德育教育的價值和優勢,積極鼓勵家長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講解中國的優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