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賽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談及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提倡發展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改革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因此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不僅要注重體育競賽以及新興體育類項目的課程編排,還要注重教法的改革以及課外的針對性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文章針對高中體育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高中體育;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一、引言
雙基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三維教學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強調“雙基”教學,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要求教師應積極踐行發展“雙基”教學,更努力去追求達成“三維”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思維的創造力來完成從“要學”到“會學”“主動去學”的轉型。因此要求體育教師要教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能獨立自主地學習,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二、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現狀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表明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選擇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其選擇性強調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在學校開設的若干項目中進行自主選擇,較為系統的學習1~3個運動項目,培養運動愛好和專長。
高中體育教學目標此前主要是以發展學生的體能為主,教學內容單一重復,學生三年只需要掌握幾種運動技能,如耐久跑、加速跑、仰臥起坐等等,成績以合格和不合格為標準。目前在響應國家體質健康測試內容的標準上又增加了兩項考試內容,分為必考項目和選考項目,必考項目分為中學生廣播體操(占比10%)和集體12分鐘跑(占比30%),選考項目分為專項技能展示(占比20%)以及選項模塊的運動比賽或展示(占比40%)。但實施起來學校大多以團體、易操作的操類和身體素質為主,學生運動比賽和展示極少數得以發展,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很少,學習內容也缺乏系統性,因此滿足不了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且教師在課堂上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對教師產生了絕對依賴,認為跟著教師的動作路線和節奏就可以成績合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想思考,自主學習意識缺乏。
三、打造高中體育自主學習課堂的策略
贊可夫認為:“教學中一旦觸及學習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需求即動機,有了需求,人的自主性就會被激發,需求和自主是辯證統一的。
(一)從體育課堂入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從生問到思問
一個學生真正的成長就在于他會把自主發展看成是一種需求,一種境界。有求知,必有疑,有疑才有問,有問才會有所提高。柳斌先生指出當前基礎教育的軟肋是當前教育最缺乏“問”。其實,學生思考的過程也是自主學習意識萌發、形成的過程,學生養成會思考的好習慣,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法之一。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對教育提出了一個非常直接的要求,就是對人的素質、人的全面發展的提升。因此樹立學生問的意識即“生問”是敲門磚,鼓勵學生學會思考嘗試自主解決問題才是自我提高的一個重要紐帶,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途徑。此外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可以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層層追問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爭取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案例:一節沒有缺陷的課往往會使教師的思維取代學生的思維,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顯現,學生缺乏一些思考。因此教師可以故意上一節不完美的課,讓學生去發現漏洞,刺激學生去思考對策來圓滿漏洞,但要求任課教師要有一定的課堂把控力。比如一節健美操課,主要內容是隊形的編排,教師在某個環節故意設置隊形混亂,學生在跑動的過程難以在節奏準確的情況下準確地跑到位,學生發現問題,教師順水推舟讓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課后開展問題互幫式小組教學活動,進行討論隊形的編排。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和主體性都得以提高。從而使學生的德育教育從無形到有形,從階段發展到持續發展,最終落實立德樹人。
2.給學生一個空間,還課堂一份驚喜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采取練習方式自主選擇、合作伙伴自主結合和練習難度自主調節的3自主創新教學方式,給學生一個自主思考、甄別能力的空間。如在一堂體操課——肩肘倒立的課堂中,采用跳繩創設“穿褲子”的教學情境來攻破展髖立腰教學重點,練習者雙腿上舉去擊打幫助者的掌心,以此來解決練習者雙腿舉過或者舉不到位的教學難點,給練習者一個空間感知的情境。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練習能力參差不齊,筆者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讓學生采用3自主練習方式,有思考有選擇地進行練習。再如,足球運球繞桿教學課中,運用分層教學理念,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來調整障礙物的距離和數量,從而使學生的運動能力均衡發展。此外課前做好做足學情分析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比如有些學生雖然自控能力差,教師在講解動作要領時無法做到絕對的注意力集中,但模仿能力很強,很快也會掌握到動作要領,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這部分學生可以適當放手,采用3自主的教學方式,同樣也能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3.新興體育項目的引入體育課堂
新興體育類運動作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必修選學的六個運動技能系列之一,所具有的文化性、自主性和娛樂性使其成為參與性強,便于學生自學的課程內容。此外有些新興體育類運動項目的訓練本身具有時間的靈活性,場地、器材的便捷性特點,適宜學生在課上與課下進行自主學習。新興項目如花樣跳繩的競賽形式種類繁多,在教學初期的比賽形式主要以速度競賽為主,隨著教學的逐漸深入,學生的團隊配合意識和規則意識的提高,比賽形式可以由單人向雙人、多人的轉變,如兩人二繩同搖同跳競速和多人的長繩繞8字競速比賽,在教學后期隨著學生的技術難度的掌握程度和模仿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適宜地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的組合技術動作來競賽,鼓勵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嘗試自主學練,嘗試自我規劃與超越,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練習成果不斷地擴大比賽規模,由團隊小組間到班級間,甚至到年級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