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秀
摘 要:網絡時代和信息時代背景下,農村中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和獲得信息范圍逐漸變廣。“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需要充分意識到家校共育發展的重要性,有助于培養農村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積極構建完善的學習氛圍,確保中小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改變日常學習心態,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由于中小學教育問題,不能只是由學校和家庭單獨承擔教育責任,需要通過共同努力,才能提升教學質量。基于此,文章將詳細分析“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中小學家校共育發展的重要性,并根據影響農村中小學生實際情況,制訂完善的解決措施,希望推動中國農村中小學教學健康發展。
關鍵詞:家育共育;發展方向;農村中小學;“互聯網+”
學生處于中小學生階段,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實踐研究表明,引導農村中小學生逐漸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行為習慣,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更多的積極影響。如何更好地開展農村中小學教育工作,是值得家長和教師共同思考的問題,避免只靠家庭或學校,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及時跟進。由于農村留守兒童比較多,在心理和學習等多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家庭教育。學校承擔中小學生教育主要責任,但并不是全部的教育責任,因此學校需要引導家長明確自身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扮演的角色。傳統家校模式中,通常采用家訪或家長會的方式,傳統家校共育方式缺乏互動性以及工作效率比較低,導致家校共育教學模式不如預期。“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構建良好的網絡平臺,給家校共育模式打下良好基礎,學生、教師以及家長通過微信以及QQ交流工具,可以進行積極溝通,并加強教師和家長的有效溝通交流,有助于促進農村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從而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
一、 分析當前農村中小學家長和教師合作的意義以及當前家校共育實際情況
教師和家長作為中小學生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密切接觸者,因此需要充分重視中小學生的成長。一旦沒有意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會導致中小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出現迷茫情況。中小學生并不是成年人,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教師和家長更多的鼓勵和理解。通過積極開展家校共育工作模式,可以實際解決中小學生教育問題。通過教師和家長加強溝通交流,有助于促進中國農村中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然而,當前在開展中小學家校共育工作時,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情況。由于長時間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處于孤立角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缺乏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同時沒有引導學生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教師和家長處于獨立狀態,教師對于教育工作和家長的態度相對消極,家長和教師均處于被動狀態。教師需要充分重視農村中小學生教育問題,并在教學中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交流,還應注重協調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不僅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有助于促進農村中小學生教育的健康成長。
二、 分析農村中小學家校共育具備的因素
(一)學生家庭層面上帶來的影響
首先,農村家長教育存在不合理情況。部分農村中小學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不懂得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一旦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犯錯誤情況,家長會采用粗暴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采用這種教育模式,會導致學生很怕家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產生很多反抗心理,對于中小學生的成長產生很多不利影響。
其次,家長更多注重智教育工作。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更多重視孩子的智力成長,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更關注孩子學習成績,通常將孩子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孩子好壞的重要參考標準,這種情況直接加大了孩子學習壓力,不利于中小學生全面發展。
(二)學校帶來一些影響
首先,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由于每個班級學生比較多,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教師一般在教學過程中會更多地關注學習成績優異和學習成績比較差的,但對于學習中等的學生并沒有過多的關注,這也導致了教師在開展中小學教育工作時,不能對學生學習具體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對家長和教師互動效果帶來很大影響。
其次,單一的教學評價機制。在進行農村中小學教育時,教學存在著單一的評價機制,通常以及格率以及平均分的方式對教師開展教學評價工作,這也導致教師在教學時更關心學生學習成績,沒有充分意識到幫助學生養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家長和教師在日常交流過程中,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學習成績,沒有關心學生心理變化,這也無形給家長增添了很多的學習和成長壓力。
三、 探究“互聯網+”農村中小學家校共育發展方向相關措施
(一)整合家長和教師溝通交流的切合點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應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并給學生和家長積極推送教育知識,更方便教師和學生家長探討學生學習情況。家長通過網絡平臺的方式,及時給教師反饋學生在家實際情況,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教學策略。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實現家長之間、家長和教師之間共享學生教育經驗。“互聯網+”背景下能夠打破在空間以及實踐上存在的限制,實際解決傳統家校共育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情況,從而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家校深入交流
首先,在進行農村中小學教育工作時,教師可以合理應用微信群或QQ群的方式,使家長和教師對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學習情況進行及時溝通交流。教師應及時給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活動表現、品德表現以及學習情況,有利于家長對學生在校情況進行全面了解。通過采用這種方式,確保家長和學生進行密切配合和深度交流,有助于促進中小學生健康發展。
其次,合理應用移動校訊方式,更好地開展家校共育工作。學校采用移動短信和網站的形式,及時發布中小學重要事物。并給家長積極傳遞和宣傳正確教育觀念,可以改善家庭教育模式,實際彌補在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情況,從而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