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啊茹
摘 要:傳統高中英語復習時教師脫離單元文本的主題語境,過于關注語法知識點,不重視教材上各單元之間的聯系,盲目開展鞏固練習等。文中以主題語境為著手點,分析高中英語單元復習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主題意境,促進英語復習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主題語境;單元復習;教學策略
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復習課,有效的復習課可以幫助學生找到不足并進行彌補,鞏固與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與水平。高中英語單元復習課堂上,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單元文章缺乏聯系,忽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核心素養背景下探討如何基于主題語境開展高中英語單元復習教學。
一、 主題語境與英語單元復習教學
(一)相關概念與內涵的分析
主題語境背景下英語單元復習教學,即英語復習教學過程中以主題為引導,結合語篇內容與語境,通過語用體驗方式引導學生關注文本內的主線、主題,設計符合單元主題與學情的學習任務。同時,保證設計的任務具有層次性,形成彼此相連的任務鏈,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
這種復習教學模式下,教師提前創設相應的語境或情景,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圍繞特定主題了解英語知識點,還可以掌握這些知識點的具體使用情況,強化語用體驗,避免出現只學習、掌握知識點而缺乏具體使用英語知識點的情況,影響到教學質量提升。
(二)作用
主題語境直接規定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還能提供相應的學習語境,適當滲透情感、態度等內容。同時,還可以利用語篇借助實踐活動,促進知識學習與技能發展的融合,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塑造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 高中英語單元復習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復習方法不當
部分英語教師復習時,習慣采取概括知識點的方式。但這種復習方法無法讓學生透徹掌握英語知識點,習題訓練時學生沒有辦法靈活運用,沒有辦法實現教學目標。此外,一些英語教師考慮到復習時間有限,不斷提升復習進度。造成底子薄弱的學生無法熟練掌握知識點,復習完成后不能達成預期目標,也就不能提升英語成績。
(二)習慣采取題海戰術
部分教師與學生覺得復習階段就要以做題為主,但做題時缺少目的,存在盲目刷題的情況。學生做題時不求甚解,以前存在的知識問題也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積累形成大問題,直接影響到復習質量。而且,枯燥的題海訓練模式讓學生感到乏味,長時間高密度的訓練讓學生情緒浮躁,甚至出現厭煩情緒,不利于搭建高效復習課堂。
(三)復習方案制訂不當
英語復習時教師以高考標準展開教學,對學生的要求也在提高。這會使得部分學生感覺學習難度增加,逐漸喪失英語學習興趣與熱情。復習過程中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真實感受,不能和學生之間深入交流,尤其是學困生不能符合復習模式,學優生則不能更加深入學習英語知識點。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復習方案不合理,影響到復習質量提升。
三、 基于主題語境的高中英語單元復習教學策略
(一)重視知識遷移,做好復習課堂導入
復習課堂上要重視知識遷移訓練,逐步淡化簡單的知識再現,避免利用常見的問答式或學案填寫方式展開教學,而是營造一個深刻的知識探究氛圍,并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達成骨架,系統解決問題,加強學生利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鞏固知識點。學生全部完成呈現出的知識結構,教師僅起到引導作用,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可以將同種題型進行歸類。比如從易到難進行排列,將一些經典的并且高頻率出現的題型歸到一類,這樣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其知識點,也會使自己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也會具有一定的條理性。
一堂好的英語復習課直接取決于課前導入環節,有助于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可以選擇形式多樣的熱身活動,如演講、視頻、小組合作等。如,課前英語教師選擇合適的話題——英漢互譯中語言魅力分析,要求全班同學討論這一話題,點評研究的學生。通過這種熱身環節,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參與討論與點評。英語教師可以選擇關于梵高繪畫賞析視頻,引導學生討論對其畫作的印象與感受,利用本單元的英語詞匯對作品進行描述,如superb, extraordinary, masterpieces, delicate等。通過上述熱身與導入環節,部分學生通過話題討論與視頻賞析方式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接下來的授課做好準備。
(二)選擇合適方法,把握單元教學整體性
把握單元教學整體性的前提是教師對教材內容、結構等做到全面、充分的了解,能夠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點做到隨心所欲的把控。教師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深化和理解的基礎上,能夠以每一單元教學目標為宗旨,對教學內容踐行統一籌劃和安排,根據教學需求對知識點和內容進行添加和取舍,如此使學生學習過程中頭腦更清晰,知識點結構更加明確,從而為學生構建一個詳細、明了的知識框架,而不是一片混亂。
如在學習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盡可能多地引入一些英國國家的發展史,盡可能通過豐富有趣的知識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增加教學趣味性,而不是讓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通讀和全篇背誦。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文章內容,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整體性,通過思維導圖,圖形組織等方法,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過濾、篩選和梳理,對文章有用信息進行全面整合。而不是將學生的關注點放在某個單獨的詞語、句式上,利用碎片化教學為學生增加負累。再如,在學習文章“Realizing Your Potential”時,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先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段,然后利用文章的單詞對其內容進行概括,在理解大概內容后,再進行詳細的知識梳理。
(三)做好教材分析,注重單元教學關聯性
無論是閱讀課、聽力練習課、寫作訓練課還是語法教學課,這些課程開展的根本目的都是為本單元教學內容而服務。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安排過程中,一定要留意觀察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關聯性,能夠進行輕松、自如的內容轉換和知識銜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詞匯教學和語法教學之間的關聯性,語法課程和寫作訓練課之間的關聯性,寫作訓練課程和話題課程之間的關聯性等。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各課型之間的關聯性,在最后的單元測評時更要注意相互之間的聯系,做到綜合考慮,全面教學。另外,在注重單元教學關聯性的同時,一定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評測內容需要和單元教學保持相互關聯;第二,各評測活動之間需要具備一定關聯性。比如,詞匯和語法之間的關聯性,寫作、單詞和句式之間的關聯性等,只要細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