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中小學教師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關鍵。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能夠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從而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其次剖析了產生問題的原因,最后對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具體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作者簡介] 潘冬梅(1974—??? ),女,浙江天臺人,景德鎮市第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鑒于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還需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要性,將二者充分整合,以更好地完成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教學成果,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但目前針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存在一定問題,具體包括:其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實效性差。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教師雖能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依然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不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實效性不高。其二,教師的理論基礎薄弱。不同于其他學科,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然而,目前很多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方面的研究不足,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師的教學方式會過于形式化,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三,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重視程度不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中小學教師才開始慢慢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時,缺乏科學性與規范性,教學形式相對比較單一,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育,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教學效果不佳。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出現問題的原因
想要更好地解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還需充分了解出現問題的原因,具體包括:其一,各地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發展不均衡。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主要經歷了呼吁、起步、發展和提高等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各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由于各地教育資源和教學水平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發展也出現了不均衡的現象。從目前的情況看,發展較好的地區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但發展欠佳的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這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缺乏實效性,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教學效果。其二,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研究的理解不深。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保證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但當前許多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基本概念、內涵、理論研究、外延等認識不足,也沒有真正地建立相應的理論體系,所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時,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其三,相應教師的專業性不足。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中小學教育大多以應試教育為主,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重視程度不足。雖然近年來,人們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但仍有很多學校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專業教師,部分學校甚至直接讓其他科目的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課上授課,教師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嚴重匱乏,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整合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有效整合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以下筆者針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整合策略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其一,創建情境生態教育模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時,可以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主要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才智等,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首先,教師可以在創設生態教育模式時引入一些直觀的形象,調動學生的道德情感,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加自然、輕松、真實地表達自我。其次,教師需要讓教學情境富有暗示性,一方面能夠打動學生,讓學生有所頓悟并融入課堂學習之中,另一方面還需要將具體的道德形象與富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內容聯系起來,便于學生完成知識遷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類似的場景后,能立刻想到相關的知識點,實現教育教學與生活的融合,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幫助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心態。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人與自然”的內容,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和自然的關系,從而敬畏自然、感嘆自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其二,在教學目標上實現二者的整合,讓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更具目的性。中小學時期是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十分重要。為了讓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效整合,教師需要在教學目標上實現二者的整合,找出二者的相似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地將教學目標進行整合,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例如,教師可以將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作為切入點,從學生的心理結構、情感態度等方面入手,結合學生的人格特質,因材施教,更好地確定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共同教學目標。其三,在教學方法上實現二者的整合,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教學質量。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為了更好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整合,教師還需要做好教學方法的整合。首先,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將傳統“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改為“雙向輸出”的模式,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中,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還可以主動滲透德育的內容,對學生的“三觀”進行引導,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例如,教師可以將角色扮演、心理輔導、心理測驗等活動引入課堂,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課堂更具趣味,教學形式也更加豐富,從而更好地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教學成果。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階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十分重要,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通過創建情境生態教育模式,整合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效地整合起來,更好地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教學質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樓洪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生態德育整合的探索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15):28-29.
[2]楊亞伶.中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