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師在小學教育階段應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小學數學是小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對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受數學學科特征的影響,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而如何有效地利用錯誤資源成為教學關注的熱點。
[關鍵詞] 小學數學;理趣課堂;錯誤資源
[作者簡介] 杜桂紅(1969— ? ?),女,上海人,尋烏縣城關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家長和教師普遍認為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因此,小學教育受到普遍重視。自由與探索是兒童的天性,教師應該順應兒童的天性,開展趣味性課堂來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理趣指的是有意思、有意義。理趣課堂的開展目的是教師通過相應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小學數學理趣課堂中,錯誤資源的利用意義顯著。學生常常在學習過程中出錯,教師在教學中將這些錯誤加以利用,才能及時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理趣課堂的內涵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 理趣課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堅持以生為本,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追求“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讓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提升學生的素養,讓學生享受到成長的快樂,教師專業得到發展并享受到職業幸福的理想境界。“理趣”,即含理而有趣。簡而言之,理趣課堂的開展,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錯誤資源的應用現狀與捕捉方式
(一)錯誤資源的應用現狀
小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教師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引導,是促進他們直面錯誤、改正錯誤,培養他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良好素養的重要方式。但是,大部分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沒有意識到錯誤資源利用的實際意義,甚至很多教師會故意避開易錯點,認為避開易錯點就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難以引導學生直面自己的錯誤,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錯誤資源的捕捉方式
發現錯誤是利用錯誤、解決錯誤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端正教學態度,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發現錯誤,然后再將這些錯誤轉化為有效的錯誤資源。一是在交流與傾聽中發現錯誤。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反饋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還扮演著錯誤發現者的角色,教師應該學會傾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看法,傾聽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從這些信息中找出學生的錯誤,通過分析總結,針對學生的思維盲區進行著重講解。二是在比較分析中尋找錯誤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錯誤信息存在形式多樣,而這種錯誤信息存在著主要與次要、有用和無用之分,并非所有錯誤信息都可以被有效利用。為了篩選出有效的錯誤信息,教師需要對眾多的錯誤信息進行比較判斷,選擇出具有教育價值的錯誤信息作為教學資源。
三、小學數學理趣課堂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一)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突破教學重難點
經驗豐富的教師是可以預測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錯誤資源的預測是一種積極的教學態度,教師對錯誤做出一個心理預防,可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輔助學生解決錯誤。例如,教師在講解“小數點對齊”知識點時,可以對學生的“錯位計算”錯誤進行預測,并總結出學生存在錯誤的“錯位計算”可能性較大。教師可以將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納入教學的重難點內容。當學生在課堂練習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教師可以采用積極的方式,如利用小組合作、課堂提問等方式,幫助學生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
(二)教師直面錯誤,引導學生反思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過于注重教學的完美,忽視了錯誤資源的應用意義。教師直面錯誤是錯誤資源有效應用的基礎。學生學會積極對待錯誤、正確地對錯誤進行反思,需要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直面錯誤,可以鼓勵學生自我否定、自我反思。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在引導學生反思錯誤的過程中要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做到尊重、理解、寬容,對經常犯錯的學生要做到不挖苦、不否定。只有教師秉持這樣的教學態度,學生才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壓力,情緒飽滿,課堂才能體現出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直面錯誤,應做到允許學生出錯,營造出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實現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利用實踐教學,引導學生解決錯誤
知識來源于實踐,最終回歸于實踐,實踐是學生積累知識經驗的重要載體。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趣味教學的開展。另外,學生可以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在反復實踐中解決問題。特別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意識地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的知識點時,很多學生認為三角形大的內角和比較大或者是三角形小的內角和比較小。這時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錯誤點,鼓勵學生尋找不同的三角形,測量內角和。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會發現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相同的,即180°。學生通過實踐可以很好地理解知識點,糾正自己最初的錯誤。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中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糾正學生的知識錯誤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錯,錯誤的出現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但是,合理使用錯誤也可以幫助我們進步與成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經常遇到錯誤,這時候需要教師積極引導,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錯誤資源,促進學生自主思考、糾正。在小學數學理趣課堂中,教師要正視教學中常見的錯誤,利用錯誤資源來引導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薛玉芳.教學合一:讓小學數學探究課堂充滿理趣和智慧[J].考試周刊,2018(86):101.
[2]趙淑霞.小學數學錯誤資源利用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8(2):103.
[3]周芹.錯誤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9(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