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寧
摘 要 留守兒童是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弱勢群體,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水平比較低,留守兒童之所以會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導致。本文先分析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接著分析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此更好的促進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狀況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B84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83
Abstract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vulnerable groups in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widesprea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ental health level is relatively low, left-behind children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s caused by many factor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and then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Key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mental health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1 當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狀
留守兒童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期,由于長時間與父母分離,無法體會到父母的關愛,更得不到父母在思想以及價值層面的引導,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偏差,甚至會形成不健全的人格,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出現的概率相對比較高,身心發展狀況也是十分令人擔憂。相關的調查數據表明,留守兒童所產生的心理疾病要比其他人群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大多數會存在以下特征,有80%的留守兒童會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層面的障礙,超過半數的父母會覺得孩子在留守之后會變得更加沉默寡言,經常會惹是生非。90%的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方面會存在很多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缺少關愛,也沒有了兒童所應該具有的純真活潑。為此要充分認識到當前留守兒童心理所存在的問題,以此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讓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外界的關愛,以此塑造留守兒童健全人格。
2 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分析
2.1 社會層面的因素
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數處于學齡期,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會上很多不良思想會給兒童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不利于留守兒童的自身健康發展。
2.2 學校層面的因素
父母在外給留守兒童產生很多心理層面的問題,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中能夠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但是由于農村地區條件本身并不理想,教育理念與師資都嚴重的匱乏,并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當前對于留守兒童最好的管理方式方法就是寄宿,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學校卻缺少這種寄宿的條件,即使有條件,在很多方面也不利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事實上,在學校教育中很多教師都相對忽略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和溝通,大部分的教師并沒有對兒童進行家訪,沒有認識到孩子身心所存在的問題。
2.3 父母方面的因素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由于長期在外缺少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兒童缺少安全的心理成長環境。同時,兒童處于生長發展的關鍵期,在學習生活以及生理等方面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是家庭卻不能滿足其這方面的需求,也就為孩子日后的發展埋下了隱患。據統計,40%留守兒童的父母與孩子分離很長的時間,在分離期間溝通交流的又很少,家庭這方面的缺失不能很好的滿足孩子的生長發展需求,最終導致孩子不能健康的成長。
2.4 自身方面的因素
青少年本身處在人生發展的十字路口,身心各方面發展還不夠成熟健全,行為也容易出現越軌,生活上得不到悉心的照料,學習上得不到監控,大部分的留守兒童生活相對散漫,容易在學校生活中拉幫結派,尋求實力支持,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不能夠冷靜的進行分析,容易產生自卑、孤獨等方面的心理障礙,當自己的成績下降時也會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3 提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策略
3.1 構建監護體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政府應該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責任,建立學校、家庭之間相互溝通機制,從而使得社會、學校與家庭形成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合力,以此更好地促進留守兒童的發展。社區首先統計留守兒童的人數,對其家庭情況、年齡、住址有詳細的了解,并對有需要的留守兒童進行補充監護。其次,還要督促父母經常性的了解留守兒童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的指導,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留守兒童更多的參與其中,培養留守兒童的自律以及自強。
3.2 構建專項檔案,因材施教
在學校教育中要能夠根據留守兒童的特點進行分門別類的統計和對待,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管理,教師要能夠為留守兒童創設相應的條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來豐富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這些活動開展同時,不僅可以讓留守兒童體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更多的是能夠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例如,對于一些表現欲望比較強的留守兒童,可以讓其參與到板報、校報、知識競賽以及社會實踐等各方面的活動當中,滿足這些兒童自身的發展需求。在教育教學中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根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情況因材施教,以此更好地引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對于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不要粗暴急躁,并不能僅僅指責,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來進行引導和解決,一定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結合心理醫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3.3 加強親子互動,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要能夠認識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留守兒童的父母至少要每個星期與留守兒童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增加親子互動的時間以及機會。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身體之外,還要關注孩子的情感以及心理方面的問題,還可以給孩子講述自己在外的經歷,使得孩子能夠更好地理解父母的感受,并引導兒童形成自我成長的觀念。此外,父母還要加強與學校之間的聯系,通過學校之間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并以此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溝通交流,形成家校之間合作的長效機制。在家庭教育當中一定要注重轉變自身的觀念,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尤其是當孩子出現心理層面的問題時,要積極的引導孩子,塑造健康的身心。不少家長認為只要給孩子足夠的錢,就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事實上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孩子更需要的是來自于父母的愛。為此,這就需要父母能夠全方位的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孩子的后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4 結語
為了更好地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發展,要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責任,建立學校、家庭之間相互溝通機制,從而使得社會學校與家庭形成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合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管理,教師要能夠為留守兒童創設相應的條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互動來豐富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并以此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溝通交流。父母還要加強與學校之間的聯系,通過學校之間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并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溝通交流,形成家校之間合作的長效機制。要注重轉變自身的觀念,重視自身孩子的全面發展,尤其是當孩子出現心理層面的問題時要認識到自身以及觀念的不足并積極地引導孩子,塑造健康的身心。在留守兒童教育中還要不斷探索心理健康發展的相關機制,以此更好地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怡新,林蕓竹.淺談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性健康教育[J].心理月刊,2020,15(17):222-224.
[2] 金婷,戴斌榮.農村留守兒童生活質量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04):614-619.
[3] 堯翠蘭,宋秋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綜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1):206-209.
[4] 高慧斌.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研究略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0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