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潔,湯紅日,劉洋,唐琳昭,陶雯
摘要:護士是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健康中國和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兩大重大戰略目標的緊缺人才,男護生尤其稀缺。為了深入研究男護生職業認同現狀,充分利用好男護生在應急突處和團隊協調中專業優勢,穩定、發展、壯大護理人才規模,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本文綜述了影響男護生職業認同的傳統觀念和刻板印象、人文關懷能力、自我認知以及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
關鍵詞:男護生;職業認同感;初探
職業認同(professional identity)一般是指個體對所從事職業目標、社會價值及其他各類因素的整體看法[1]。護士的職業認同(professional self-identify)是反映護士對護理事業認知或集體認同。衛生行業中護士多為女性,男護士從業人員少,盡管醫院對男護士需要數量很大,但是可提供的適宜崗位數量卻很少且流失率居高不下[2-3]。由于傳統觀念,社會刻板印象,男護士群體在行業中人少勢微,職業認同感低,國內注冊男護士比例僅約2%,遠低于國外平均水平,有的西方國家或地區男護士比例甚至已占到30%[4-5]。隨著衛生事業發展和職業崗位需求變化,提高男性從業人員比率,改善不平衡的男女護士比例結構越發迫切。因此,為了更深入地幫助男護生樹立專業情感、提升職業認同,本文對其現狀和諸多影響因素進行探討。
1傳統觀念與刻板印象對男護生職業認同影響
有學者研究發現發現,大部分男護生錄取之前對護理專業缺乏相應了解,進入專業后,發現臨床護士主要工作內容仍以瑣碎且單調的日常護理和執行醫囑為主,讓今后要承擔起家庭責任的男性覺得成就感較低,發展空間有限且不被社會認可[6-7]。醫院對男護士需求很大,但缺乏男護士發揮工作優勢的對口崗位,崗位受限于手術室、急診科、精神科、重癥室等,且工作內容與女護士并無太大差別,甚至承擔打針發藥等工作時還不如女護士細心,常被病患誤解為男生五大三粗打不進針而承受挫敗感。從傳統觀念“男尊女卑”的社會刻板認知,轉到“女主男次”的護士群體,讓缺乏職業認知的男護生更加矛盾和顯得突兀,同時任何影響男護生選擇本專業的原因都可能影響其對職業認同。目前我國乃至其他國家,男護生現階段的職業發展仍存在傳統性別刻板印象,成為男護生學業困境的重要影響因素[8],選擇從事該行業需要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男護士面臨低支持率和高流失率的職業問題[9-10],需要引起關注。
2人文關懷修養外化對男護生職業認同影響
圍繞以健康為中心的護理概念,關懷是護理工作的本質[11],人文關懷對拉進護患距離和構建和諧醫療氛圍起重要作用。女性比男性護理中更善于開展人文關懷和接受工作性質中的人文關懷,男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要低于女護生[12],這與男女護生的性格特點、處事風格有關。相關研究表明,人格特征可能是影響護生醫患溝通能力的重要變量[13],大部分護生有善于學習的能力和激情,若缺乏正確的職業認知,這種盲目的積極更多是沖動的表現,而護理專業所需要的耐心與勇氣恰恰是護理本科生較為欠缺的[14]。最終導致人文關懷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欠缺,本科男護生可能將面臨更多質疑和社會偏見[15]。因此,開展高校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對護理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3自我認知內化對男護生職業認同影響
護士是一個職業群體,擁有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形成與職業環境、社會經濟相適應的普遍特征和典型人格,明顯對個人的認知、人際關系、社會適應造成影響[16]。加強職業認知和使命擔當,樹立責任心,是男護生內化職業認同的重要精神動力。護生職業態度是護生本人對護理職業的看法、情感以及決定自己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由此產生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17]。護生職業態度對護生畢業后的職業行為傾向具有深刻導向作用[18]。責任心強是護生珍貴的品質,責任心強的護生內在驅動力大,總是努力把事情做好,積極主動與人溝通,做事可靠,容易受到病人比較高的評價。因此,在培養男護生發揮自身優勢,樹立積極的職業價值認知時,責任心是男護生進入職場、適應社會的重要認定指標[19],同時也可能還是工作成績的一個有效預測因素[20]。
4社會支持體系對男護生職業認同影響
資料顯示我國護士人才缺口很大,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醫院對護士的需求,尤其是男護士的需求一直在增加。他們精湛的技術和無畏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獲得社會的高度認可,護士的職業價值和認同得到極大體現和提高。研究表明,女護生更具感性認識,專業承諾也高于男性,對護理專業的規范和要求比較明確,從而更愿意承擔護理專業的責任與義務,而男護生不僅專業承諾低于女護生,且內心環境與其他專業差別較大,導致男護生來自社會和自我概念的沖突會更大,易產生職業困惑,但其受榜樣和英雄主義思維影響更加活躍,對參與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并未降低護生的從業意愿,反而能從該類事件中更加堅定了從事自身專業的決心。因此,在特定的社會環境和背景中,恰當地加以教育引導可能激發男護生職業認同的提升。
5結語
總之,男護生的職業認同可能與其自我認知識體系、行事風格、所受教育程度和社會環境等有關。不同學歷層次的男護生知識體系儲備、認知能力存在一定區別;家庭教育背景和經濟條件也決定了男護生從業目的在解決就業和實現職業理想之間存在不同;男性在處理工作與家庭關系、人際交往、工作責任和組織氣氛等方面承擔的職業壓力更大,抗逆力更強。因此,男護生的職業認同不僅可能與其人格特征明顯相關,可能還與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突擊應激事件中認識逆境和戰勝能力展現出的逆境商[21]有關。男護生作為護理群體的一部分,職業行為和價值認同有個性也有共性,具有多元化、多維度的特點,且影響因素不一甚至可有機融合或轉化,因而認識掌握其影響和發展規律,并逐步開展研究,將有利于男護生培養,滿足醫療衛生梯隊人才的需求儲備。
參考文獻
[1]Browne C,Wall P,Batt S,et al.Understanding perceptions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students entering an Australi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degree[J].Nurse Educ Pract,2018(32):90-96.
[2]張平,向薇,陳蕾.武漢市所三級甲等醫院男護士需求調查巨[J].護理學報,2010,17(3A):2-4
[3]王永瓊,余華.護理專業男生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專業認同的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5):69-71+80
[4]羅燁,吳勇萍,吳麗仙,等.醫院男護士崗位需求類型及職業穩定性影響因素研究[J].重慶醫學,2017,46(34):4889-4892.
[5]徐雅玲,梁菁,陳雪嫻,等.某高校男護生職業認同現狀調查[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22(3):222-229.
[6]鄧婷.本科男護生職業認同感的質性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6):204-205.
[7]張藝,周航,馬芳,王艷嬌.男護生對護理專業體驗質性研究的Meta整合[J].護理學雜志,2021,36(06):76-80.
[8]羅忠琛,王秀紅,賈玉玲,等.本科男護生學業困境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全科護理,2020,18(21):2731-2734.
[9]Zhang H,Tu J,Zhang H,et a1.The working experiences of male nurses in China:Implications for male nurse recruitmentand retention[J].J Nurs Manag,2020,28(2):441-449.
[10]Arif S,Khokhar S.A historical glance:Challenges for male nurses[J].J Yak Med Assoc,2017,67(12):1889-1894.
[11]Wanton J.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nursing[M].Colorado:Colorado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1985:23.
[12]王一妃,陳亞楠,林翠霞,等.本科男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J].護理學雜志,2020,35(11):69-71.
[13]王傳明,于欽明,季順欣.高年級醫學生人格特征及其對醫患溝通能力的影響[J].安徽醫藥,2021,25(08):1689-1692.
[14]馬芳,朱丹.護理本科生關愛能力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7,22(3):9-11.
[15]趙玲,曾穎,廖力,等.本科護生同理心和人際溝通對人文關懷能力影響的路徑分析[J].護理研究,2019,33(16):2759-2762.
[16]魯娟,何天霖,劉斌.中國醫學生MBT工一常模的構建與分析.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1):100-107.
[17]張浩,郭燕.護士職業態度及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9):38-40.
[18]鄭雪嬌,王雪,孫麗欣,等.基于新冠肺炎背景下對男護生職業態度的思考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07):45-46.
[19]萬天華,楊振寧.大學生社會適應與五態人格的關系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7,23(9):49-52.
[20]田一笑.人格特質對基層警務人員工作績效的影響基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20:57-58.
[21]朱媛媛,余興梅,姜桂春.腫瘤專科醫院護士人格特征、情緒與逆境商的關系[J].護理研究,2021,35(15):2814-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