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賢 劉朕威 蔣家樂 王力漾
【摘? ? 要】本文通過對中國口腔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而展開,以互聯網為背景,分析傳統口腔服務行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平臺數據整合等技術條件,運用SWOT分析對現有的口腔服務行業提出應對策略,以期能對沖因營銷模式變化而帶來的經營損失。
【關鍵詞】互聯網? 口腔行業? 消費理念? 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031
一、當今口腔行業市場規模
(一)中國5-10年內口腔市場的需求側
我國口腔行業市場規模在過去的5-10年里一直處于增長階段。每年的口腔行業市場規模都在不斷上升,更突出這5-10年的口腔市場的需求側也越來越大。由于口腔疾病的特點,口腔醫療產業既有一般醫療產業的共性,也有自身明顯的特點。一些牙齒疾病患者受“牙痛不是病”的錯誤思想引導,加之社會環境、地域差異等因素影響,導致中國口腔醫療行業長期處于緩慢發展的狀態,形成“繼承大于創造、傳統大于創新”的發展局面,相對經濟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
(二)中國5-10年內口腔市場的需求變化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于口腔醫療服務的需求迅速增加。近年來,隨著口腔健康的持續宣傳,國內居民的口腔健康意識在逐步增強。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為60.1%,同時有84.9%的人對口腔保健持積極態度。中國醫療口腔行業市場規模發展越來越大,需求也越來越大。無論是從人口的數量、口腔疾病的普遍性,還是從牙醫的市場需求狀況、口腔產業和其他產業的聯系、合作、互補性等方面考慮,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我國的口腔醫療產業都會快速發展,市場需求巨大。截止到2017年,我國口腔服務市場規模達到880億元;2010-2019年十年復合增長率達18%;到2020年我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將突破千億規模。
二、發達國家的口腔行業優勢研究
(一)發達國家的口腔行業的滲透率比中國高
以口腔正畸數量為例,現如今每年實現20萬例的增長,種植牙每年實現40萬顆的增長。與發達國家50-100顆/萬人的滲透率相比,國內種植市場僅為7顆/萬人,尚處于起步階段,行業潛力遠遠未實現。
(二)發達國家的人均牙醫數量遠遠高于中國
2016年我國口腔執業(助理)醫師的數量為16.72萬人,比上年增加了1.36萬人。中國有14億人口,按每4000人配比1名口腔醫生計算,全國口腔醫生的需求量應該為32萬名。我國每百萬人擁有牙醫數量只有100名,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或中等發達國家的500-2000名,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也達到約1200名,充分顯示出我國牙醫需求缺口巨大。
三、當今口腔下游行業的問題
(一)地方與地方之間口腔機構差距過大
目前我國口腔醫療服務提供方主要有4種類型,分別是口腔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口腔科、連鎖口腔診所、個體口腔診所。2018年我國口腔專科醫院共僅有786家,且主要分布在一線、省會城市和部分經濟發達地區,設備精良且擁有大量知名專家和高水平代表。主要服務各種口腔疾病,包括種植、正畸、頜面外科等,服務人群可面向全國。綜合醫院口腔科數量為6070家,主要分布在各地二級及以上醫院設備較為齊全,醫師水平較高,部分三甲醫院口腔科實力突出,主要服務普通口腔疾病診療,通常不包括頜面外科(三甲除外),主要以附近3-5公里居民為主,部分三甲醫院口腔科可面向全國。另外連鎖口腔診所有2500家,主要分布在經濟發達城市和地區,設備相對精良,醫師水平較高,主要做普通口腔疾病診療,通常不包括頜面外科,主要以附近3-5公里居民為主。同時我國還存在77500家個體口腔診所,主要分布在各社區,部分個體設備老舊且不全,并且作業環境相對較差,醫師水平一般,主要以拔牙補牙為主,通常不涉及正畸和種植,主要服務于社區患者。個體口腔診所雖然數量遠高于其他口腔機構,但服務能力以及服務態度遠低于其他口腔機構。
(二)口腔患者和口腔醫師比例不均
我國口腔疾病患者基數龐大,2017年我國口腔患者達6.94億人,將近中國總人口的50%。然而我國口腔醫師資源卻很稀缺,人均牙醫數量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口腔醫生是口腔醫療服務的實際提供者,其數量代表了一個國家口腔醫療資源水平。發達國家每百萬人口牙醫數量大致在500-1000之間。巴西牙醫數量已達到31萬人,每百萬人擁有牙醫數達到1495人,為數量最多的國家。與我國人種和文化相近的日本和韓國分別達到840人和590人。而我國僅137人。患者與醫生的差距如此巨大,使得我國口腔問題越發嚴重。
四、數字環境下口腔服務業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1.跨越區域的高度銜接性。與傳統的口腔就診相比,數字化服務能夠突破地區的空間限制,并把消費者的病歷信息以更加便捷的方式進行傳遞。當消費者遇到跨區域旅行時,在本地的口腔治愈進度假設在70%,而跨區域帶來的口腔醫師能力匹配與對治愈進度的理解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從而不能銜接原本進度的70%,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而數字化使得跨區域治療的完美銜接成為可能。
2.醫師資源合理分配的可持續性。數字化口腔服務建設,能夠量化消費者的病情數值,并根據病情數值對消費者就近的門診或醫院進行推薦,從而降低高壓作業醫院或門診的壓力,使得患有嚴重病情的消費者能夠在其需要的治療時間進行就診與康復。同時也能照顧其他的私人門診,能擁有更多的機會接受在其能力范圍之內的消費者。
(二)劣勢分析
1.用戶的隱私信息存在被竊取的隱患。和傳統的信息保護問題一樣,數字化口腔的建設也有消費者信息被竊取的風險,隨著消費者信息的建立,對信息平臺的穩定性和信息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項需要信息處理平臺時刻補全技術漏洞,以全面保護消費者的隱私信息。
2.部分患者對信息化口腔了解不深入。由于現如今多數口腔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對現有的數字化口腔服務不了解,因此難以建立該類患者的病歷檔案,而且現代多數年輕人本身并不關注牙齒健康,通常在牙齒出現劇烈疼痛或者嚴重的癥狀后才對口腔醫療有所關注。
(三)機會分析
1.相關政策支持。近年中國的口腔行業政策扶持力度正在進一步加大,從2016年開始,我國推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管理方法》《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健康中國2030》等規范要求,要求指出:“針對兒童等口腔高危險人群,推廣使用氟等口腔預防適宜技術”、“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到2030年實現以縣(市、區)為單位全覆蓋”;明確要求“加強口腔衛生,將12歲兒童患牙病率控制在25%以下”等多項基本政策,覆蓋體系建設、行業標準、口腔服務機構監管、醫生執業、患者教育及口腔防治等多個方面,其政策核心表明,居民的口腔健康的長期規劃將會從“治療”向“預防”轉移。
2.信息化席卷市場。結合中國互聯網用戶和互聯網口腔消費者的性別結構,可以推測出口腔機構在切入“互聯網+”的過程中,要尤其重視針對女性用戶的產品開發與調整。我國網民以少年、青年和中年群體為主,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20-29歲群體占總體網民的27.9%,40歲及以上中老年用戶雖然占比不高,但鑒于該群體的消費能力與口腔疾病患病率,他們當前具有較大的潛力,可能成為口腔機構營收增長的新動力。據美團點評口腔用戶直接占比數據顯示,白領約占比55%,學生約占比7.9%,其他約占比37.1%。同時,低等消費能力約占8.4%,中等消費能力約占60.5%,高等消費能力約占31.1%。綜上所述,互聯網+口腔的主要模式為線上引流,到店消費,并且未來市場欣欣向榮,在2020年前完全適合口腔產業下游企業入駐。
3.患者基數不斷擴大。由于CBCT、種植牙、正畸市場的迅猛增長,處于口腔上游的器械行業和義齒行業也處于增長的階段。我國種植牙滲透率較低,保守估計城市中年缺牙群體的種植牙滲透率在20%左右,農村中年群體的滲透率為5%,老年人群的滲透率僅0.1%,按我國最新人口數據計算得出種植牙市場的潛在存量需求數量約為4000萬顆,理論存量市場需求金額達到4000億元以上,種植牙存量市場較大;在供給側,我國種植牙市場依賴進口,進口種植牙系統及相關配件占據國內市場的90%以上。
(四)威脅分析
口腔機構之間缺乏聯系。目前關于建立消費者口腔病歷檔案的建設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多數情況是各個機構根據本機構的需求和操作建立消費者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而這種檔案難以在其他的機構通用,從而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單就消費者口腔病歷建設來說,數字化口腔平臺的建設不夠完善,沒有達到標準化、專門化、統一化的標準。【項目:本文受鄭州西亞斯學院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資助,項目編號:SYCX-2021-065】
參考文獻
[1]吳梓妍.大數據時代:數字化醫療發展機遇與挑戰[J].產業創新研究,2018,000(012):35-36.
[2]郭巧巧.2014數字化醫療前景[N].醫藥經濟報,2014.01.06.
[3]張燕妮.移動互聯網安全問題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16,000(002):69-70.